ISO 9000 丛书 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和实施 第2版 作者:龚敏,郑嵩祥,柴邦衡 编出版时间:2018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IATF16949详尽诠释了汽车用IATF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特别是其中的许多难点释疑,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标准。同时,本书着重介绍了有关实施的应用问题,对与该标准配套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实施新标准的策划,做了简明、扼要并便于操作的论述。全书分为3篇,共18章。其中,第1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介绍了它的发展沿革和质量管理基础、术语。第2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析,针对该标准的条款,加以详读,尤其着重对新标准中更改和增加的内容,做了补充说明。第3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阐述了贯标的策划,核心工具、其他重要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方法。目录ISO 9000丛书序言第2版前言第1篇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第1章 概论1.1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沿革1.1.1 IATF 16949的诞生1.1.2 标准名称更改的历程1.2 历史的回顾1.2.1 ISO/TS 16949诞生前的情景1.2.2 ISO/TS 16949技术规范诞生1.2.3 ISO/TS 16949公布后的情景1.2.4迈向全球行业标准1.3 新老标准的差异1.3.1 标准名称和出版者1.3.2 标准架构、内容的调整1.3.3 与ISO 9001:2015 变更一致的思路1.3.4 汽车行业要求1.3.5 汽车顾客特殊要求1.3.6 版权所有标识更改的影响1.4 新标准简介1.4.1 名称和前言1.4.2 特点1.4.3 适用范围1.4.4 目的1.4.5 质量管理模式1.4.6 质量管理标准的架构1.5 IATF 16949与ISO 16949:2009技术规范的对比1.5.1 汽车行业标准发展的不同阶段1.5.2 IATF 16949:2016与ISO/TS 16949:2009的重大差异点1.5.3 新标准带来的好处第2章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0 引言2.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原则2.1.1 概述2.1.2 质量方针2.1.3 质量管理体系2.1.4 组织环境2.1.5 质量管理原则2.2 术语和定义2.2.1 概述2.2.2 术语的重要性2.2.3 学习术语的要领2.2.4 新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变化2.3 IATF 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和实施目录2.3术语和定义的解释2.3.1 有关人员的术语2.3.2 有关组织的术语2.3.3 有关活动的术语2.3.4 有关过程的术语2.3.5 有关体系的术语2.3.6 有关要求的术语2.3.7 有关结果的术语2.3.8 有关数据、信息和文件的术语2.3.9 有关顾客的术语2.3.10 有关特性的术语2.3.11 有关确定的术语2.3.12 有关措施的术语2.3.13 有关审核的术语2.4 有关问题说明2.4.1 2000版ISO 9000质量管理原则诞生和其重要性2.4.2 概念2.4.3 顾客价值理论2.4.4 企业文化(组织文化)2.4.5 总顾客价值的组成和说明2.4.6 循证决策的说明第3章 在过程方法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3.1 质量管理体系(QMS)简述3.1.1 质量管理体系3.1. 2 质量管理体系模式3.2 质量管理模式的选择3.2. 1 选择的考虑3.2.2 决策3.3 知识和技能准备3.3.1 学习“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原则”3.3.2 学习新标准3.4过程方法3.4.1概述3.4.2 提出过程方法的目的及其适用范围3.4.3 过程方法的概念3.4.4 过程方法的应用3.4.5 过程管理的PDCA循环3.4.6 质量管理体系的创建第2篇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析第4章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3.1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补充4.3.2 顾客特定要求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 总则4.4.2 过程的识别和确定第5章 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与承诺5.1.1 总则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 方针5.2.1 建立质量方针5.2.2 沟通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3.1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补充5.3.2 产品要求和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第6章 策划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1.1 确定应对的风险和机遇6.1.2 应对措施的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1 在相关职能、过程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6.2.2 质量目标如何实现的策划6.3 更改的策划第7章 支持7.1 资源7.1.1 总则7.1.2 人员7.1.3 基础设施7.1.4 过程操作的环境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7.1.6 组织知识7.2 能力7.2.1 能力——补充7.2.2 能力——在职培训7.2.3 内部审核员的能力7.2.4 第二方审核员的能力7.3 意识7.3.1 意识——补充7.3.2 员工激励和授权7.4 沟通7.5 成文信息7.5.1 总则7.5.2 编制和更新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第8章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1 运行策划——补充8.1.2 保密8.2 产品和服务要求8.2.1 顾客沟通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3.1 总则8.3.2 设计和开发的策划8.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8.3.6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 总则8.4.2 控制的类型和程度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 标识及可追溯性8.5.3 属于顾客和外部供方的资产8.5.4 防护8.5.5 交付后的活动8.5.6 更改的控制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1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补充8.6.2 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性试验8.6.3 外观项目8.6.4 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验证和接受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8.6.6 接收准则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8.7.1 不合格的控制8.7.2 不合格控制的成文信息第9章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顾客满意9.1.3 分析和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内部审核的概念及目的9.2.2 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9.3 管理评审9.3.1 总则9.3.2 管理评审输入9.3.3 管理评审输出第10章 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1 不符合的应对10.2.2 保持成文信息10.2.3 问题解决10.2.4 防错10.2.5 保修管理系统10.2.6 顾客投诉和使用现场失效试验分析10.3 持续改进10.3.1 持续改进——补充10.4 标准附录10.4.1 附录A:控制计划10.4.2 附录B:参考书目——汽车行业补充第3篇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第11章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控制计划11.1 概述11.1.1 APQP的释义11.1.2 APQP的性质11.1.3 推行APQP的目的和带来的好处11.1.4 适用的范围11.2 APQP的过程11.2.1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图11.2.2 对各阶段的要求11.2.3 APQP主要活动11.2.4 应用步骤11.2.5 【案例11-1】与汽车制造厂同步开发部件11.3 控制计划11.3.1 概述11.3.2 使用控制计划的目的11.3.3 适用范围11.3.4 采用控制计划带来的好处11.3.5 控制计划表和应用程序11.3.6 应用举例第12章 测量系统分析(MSA)12.1 概述12.1.1 标准对MSA的要求12.1.2 进行MSA的目的12.1.3 MSA适用范围12.2 测量值和测量系统质量的概念12.2.1 测量值的质量12.2.2 测量系统的质量12.3MSA 所采用的术语12.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12.4.1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12.4.2 进行MSA时的前期准备12.4.3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的分析和接受准则12.4.4 操作流程和案例12.4.5 导致测量系统不能接受的原因分析第13章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13.1 概述13.2 使用FMEA的目的和作用13.3 FMEA适用的范围13.4 FMEA应用的时机13.5 FMEA应用的步骤13.5.1 准备阶段13.5.2 实施阶段13.5.3 检查阶段13.5.4 输出与再评审阶段13.5.5 FMEA的更新13.6 FMEA表式、方法和注意事项13.6.1 FMEA的表式13.6.2 FMEA表式的填写说明13.6.3 评分规则13.6.4 注意事项13.6.5 多角度审视风险的必要性及再论RPN 上一篇: 做个高效面试官 升级版 第2版 李文勇编著 下一篇: ISO TS 16949体系文件实战解密 蒲山编著 高清可编辑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