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 作者:曹秀玲,周爱红,屈晓红 著出版时间: 2016年版内容简介 《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以深部矿山的典型——三河尖矿为工程研究背景,针对其存在的深井热害问题,分析了三河尖矿水文地质及深部地温场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深部围岩与巷道奥陶水的传热机理,找出了巷道奥陶水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确定了其供热能力,获得了三河尖矿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进而,研发了以奥陶水、矿井涌水为联合热源的三河尖矿冬季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井上井下联合循环的工艺技术。提出了利用奥陶水的热能,同时又用其产生的冷能进行夏季空调的方法及工艺技术。目录第1章 引言1.1 三河尖矿深井概况及问题的提出1.1.1 三河尖矿深井概况1.1.2 问题的提出1.2 国内外深井高温热害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热害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1.3.1 热害治理现状1.3.2 深部热能利用现状1.3.3 HEMS深井热能利用工程实例1.3.4 深部热资源梯级利用技术及应用实例1.3.5 混合水源联动运行空调技术1.3.6 深部地层储能反季节循环利用技术1.4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1.5 本书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5.1 研究方法1.5.2 技术路线1.6 创新点第2章 三河尖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热资源条件分析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1.1 区域构造地质2.1.2 区域水文地质2.1.3 区域地层概况2.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2.2.1 井田构造地质2.2.2 矿井水文地质2.2.3 井田含煤地层2.2.4 井田深部地应力2.3 三河尖矿深井开采岩体温度场特征2.3.1 深井开采热害模式分类及其特征2.3.2 三河尖矿区地温状况2.3.3 地温异常原因分析2.3.4 三河尖矿深部地温预测2.4 地热资源条件2.4.1 区域含水层划分及其特征2.4.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2.4.3 矿井涌水2.4.4 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特征2.4.5 第四系含水层特征2.5 本章小结第3章 三河尖矿奥陶水与围岩间的传热机理3.1 三河尖矿高温奥陶水资源情况3.1.1 三河尖矿地层概化3.1.2 奥陶系灰岩承压含水层的地层情况3.1.3 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特征3.1.4 21102工作面采空区水源特征3.2 计算模型的建立3.3 奥陶水与岩体间的传热机理3.3.1 基本参数3.3.2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分析3.3.3 理论建模及求解3.3.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3.3.5 数学模型的简化3.3.6 求解方法3.4 三河尖矿奥陶水与岩体间传热的理论分析3.4.1 计算假定3.4.2 计算公式3.4.3 计算参数3.4.4 岩体与奥陶水的换热计算3.5 本章小结第4章 三河尖矿奥陶水与围岩相互作用数值分析4.1 FLUENT简介4.2 基本假设4.3 原岩温度的确定4.4 模型建立4.4.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4.4.2 数学模型4.4.3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4.4.4 模拟参数4.5 模拟工况4.6 巷道内奥陶水温度场变化规律4.7 结果分析4.8 本章小结第5章 三河尖矿热/冷负荷计算5.1 供暖负荷计算的基本理论5.1.1 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5.1.2 冷风渗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5.2 三河尖矿区井上供暖热负荷计算5.2.1 气象条件5.2.2 供暖热负荷计算5.3 深井工作面热荷载及系统冷负荷计算5.3.1 深井降温冷负荷计算5.3.2 反分析法计算冷负荷5.3.3 循环生产系统冷负荷计算5.4 本章小结第6章 三河尖矿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利用工程设计6.1 三河尖矿深井高温热害的特点6.1.1 热水水量6.1.2 水质分析6.1.3 水质处理方法6.2 水力计算6.2.1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6.2.2 室外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6.2.3 三河尖矿区供暖水力计算6.3 主要设备选用6.4 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HEMS井上井下综合利用技术6.4.1 系统流程6.4.2 深井高温热害资源化综合利用HEMS技术6.4.3 运行工况说明6.5 工艺系统的关键技术6.5.1 深井HEM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6.5.2 HEMS-Ⅲ能量转换与提升技术6.5.3 HEMS-T换热技术6.6 系统运行效果预测分析6.7 本章小结第7章 结论与展望7.1 结论7.2 展望参考文献 上一篇: 石嘴子铜矿井巷地压调查研究论文集 下一篇: 渗流-蠕变-损伤耦合作用下煤岩边坡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