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采矿床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 作者:周爱民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难采矿床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以科研及应用成果为基础,重点介绍了长沙矿山研究院科技人员在难采矿床开采技术方向上所取得的已成功应用于设计和矿山生产的创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也概要介绍了国内外难采矿床开采的创新成就。目录1绪论(周爱民)1.1 引言1.2 难采类型1.2.1 形态难采矿体1.2.2 矿岩软破难采矿体1.2.3 环境复杂难采矿体1.3 难采特征1.3.1 采矿方法选择1.3.2 采矿指标影响1.3.3 配套技术支持2环境探测(鲍爱华)2.1 原地应力测量(李庶林)2.2.1 空心包体法测原岩应力2.2.2 凯塞效应测原岩应力2.2.3 原岩应力测试实例分析2.2 井下气候测量(鲍爱华)2.2.1 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基本性质2.2.2 井下气候条件2.2.3 井下空气温度的测定2.2.4 井下湿度的测定2.2.5 井下风速的测定2.3 地下水探测(容玲聪)2.3.1 地下水富水规律2.3.2 水害探测方法2.4 地下空区探测(尹贤刚)2.4.1 空区类型2.4.2 空区探测方法2.5 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分类(李爱兵、刘正宇)2.5.1 工程地质调查内容2.5.2 工程地质调查方法与仪器设备以及分析处理方法2.5.3 岩体分类方法2.5.4 岩体力学参数确定的一种方法3环境重构(周爱民)3.1 充填体力学(周爱民)3.1.1 力学特性3.1.2 充填体承载3.1.3 力学模型3.2 井下降温(鲍爱华)3.2.1 矿井热害的产生的原因3.2.2 矿井空气的湿源3.2.4 井下降温措施3.2.5 通风排热3.2.6 空调制冷3.2.7 个体防护3.3 金属矿山地下水防治新技术(王军)3.3.1 概述3.3.2 控制疏干3.3.3 矿区地面大型帷幕注浆截流技术3.3.4 井下矿体旁侧帷幕注浆截流技术3.3.5 井巷工程注浆新技术3.3.6 岩溶塌陷防治3.4 岩层支护与加固(李爱兵)3.4.1 概述3.4.2 吸能支护3.4.3 联合支护3.4.4 采场长锚索预加固3.4.5 特殊支护4地压监测预警(李爱兵)4.1 微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李庶林)4.1.1 微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4.1.2 微震监测技术的作用4.1.3 矿山微震信号辨识方法4.1.4 震源定位方法4.1.5 矿山微震震源机制4.1.6 微震参数量化分析方法4.1.7 矿山微震监测技术应用实例4.2 岩移与应力监测(毛建华)4.2.1 地表沉降监测4.2.2 井下岩移监测4.2.3 岩体应力监测4.3 地压预报预警(李爱兵、尹彦波)4.3.1 概述4.3.2 矿山地压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数据存储技术4.3.3 基于地压监测数据的地压灾害监测预警模型及预警准则的研究4.3.4 地压灾害预警模型程序的实现4.3.5 监测预警应用实例4.4 岩爆预测与评价(尹贤刚)4.4.1 岩爆的烈度与分级4.4.2 岩爆倾向性评价方法4.4.2 岩爆评价实例4.4.3 岩爆监测与预防5固废充填(周爱民)5.1 充填材料5.1.1 固废集料5.1.2 胶凝材料5.1.3 其他添料5.2 充填料制备5.2.1 废石胶结充填料5.2.2 全尾砂脱水5.2.3 全尾砂胶结料混合5.2.4 膏体充填料混合5.3 结构流理论5.3.1 结构流特征5.3.2 阻力因素5.3.3 流变特性5.3.4 输送特性5.4 废石胶结充填5.4.1 充填料配合5.4.2 废石料输送5.4.3 充填料重力混合5.4.4 充填系统5.5 全尾砂胶结充填5.5.1 充填料强度理论5.5.2 自流充填5.5.3 膏体泵送充填5.5.4 闭路增压输送6采矿方法(周爱民)6.1 机械化进路充填采矿法6.1.1 典型方案6.1.2 采准系统6.1.3 回采工艺6.1.4 采场充填6.1.5 矿山实例6.2 上向分层充填法6.2.1 典型方案6.2.2 采准系统6.2.3 回采工艺6.2.4 采场顶板管理6.2.5 采场充填6.2.6 矿山实例6.3 分段充填采矿法6.3.1 典型方案6.3.2 采场结构6.3.3 采准系统6.3.4 回采工艺6.3.5 采场充填6.3.6 应用实例6.4 自然崩落采矿法(李向东)6.4.1 矿岩可崩性6.4.2 块度预测6.4.3 崩落规律6.4.4 底部结构6.4.5 放矿控制6.4.6 矿山实例 上一篇: 倾斜软顶中厚煤层拱形断面钢筋网托顶与轻质高强砌块复合沿空留巷技术 下一篇: 破碎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