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设计研究 作者:王莉 著 出版时间:2018年版内容简介 《中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设计研究》以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变化为主线,通过实证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节能的作用轨迹,找寻当前工业节能经济机制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从激励、监督和惩罚等层面多方位刻画经济机制对工业节能的作用机理,一方面丰富工业节能经济机制设计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工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差异的节能经济机制。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问题的提出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2.2 能源消耗强度的研究1.2.3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测度方法1.2.4 经济机制及其设计的理念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及方法1.3.1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4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2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特征描述及分析2.1 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及结构特征2.1.1 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特征2.1.2 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特征2.2 我国能耗强度的历史和现实考量2.2.1 能耗强度变化历史数据梳理2.2.2 能耗强度的区域及产业分布特征2.3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矛盾及瓶颈分析2.3.1 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情况2.3.2 工业内部结构特征带来的节能压力2.3.3 工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加节能难度3 基于省际空间的工业能源效率的测算及分析3.1 能源效率测度的几种模型3.1.1 经典的SBM-DEA模型3.1.2 超效率SSBM-DEA模型3.1.3 包含非合意产出的超效率SSBM-DEA模型3.2 各省份包含非合意产出的工业能源效率测算3.2.1 测算指标样本说明3.2.2 工业能源效率的测度结果3.2.3 两种估算结果比较3.2.4 基于区域的统计结果分析3.3 我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的收敛性分析3.3.1 收敛性分析的方法3.3.2 收敛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4 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1 实证研究的对象及维度4.1.1 实证研究的对象:工业能源效率4.1.2 实证研究的维度:省际空间差异4.2 变量选取及样本说明4.2.1 变量选取4.2.2 样本说明4.3 模型的建立4.3.1 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滞后模型4.3.2 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误差模型4.4 实证结果分析4.5 模型进一步扩展研究:基于不同能效区域层面4.5.1 不同工业能源效率区域划分4.5.2 不同能效区域模型检验结果分析5 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运行的现状及问题5.1 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的现状5.1.1 我国工业节能目标的确立与分解5.1.2 地方政府在节能目标约束下的策略选择5.1.3 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的着力点5.2 当前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存在的问题5.2.1 将能耗强度作为节能指标未真实体现能效状况5.2.2 当前节能目标分解办法忽略了地区差异性5.2.3 不宜过分追求工业能耗短期内大幅度下降5.2.4 当前节能约束路径缺乏可持续性6 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的模型设计6.1 工业节能经济主体互动关系特征6.1.1 工业节能涉及的主要主体6.1.2 工业节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特征6.2 工业节能激励机制的设计6.2.1 激励机制设计的基础6.2.2 激励机制设计的要点6.2.3 激励政策力度组合的模型设计6.2.4 降低外部不确定性的激励模型设计6.2.5 多环节多主体的激励模型设计6.3 工业节能监督及惩罚机制的设计6.3.1 监督检查机制模型设计6.3.2 监督检查机制成本控制6.3.3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惩罚机制设计6.3.4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惩罚机制设计6.4 工业节能目标设定机制的设计6.4.1 地方政府节能目标选择偏好6.4.2 基于显示偏好的节能目标设定机制6.4.3 基于策略行为的节能目标设定机制7 我国工业节能经济机制设计的政策建议7.1 科学确定和分解工业节能的区域目标7.2 实行区域差别化的工业节能政策组合7.3 节能管制体系重心由横向向纵向转移7.4 完善节能经济机制的基础配套措施7.5 分区域工业节能政策建议7.5.1 东部地区7.5.2 中部地区7.5.3 西部地区8 结论与方向8.1 主要研究结论8.2 继续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国2030年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和谐发展与节能减排战略研究 韩国刚,刘晓宇,梁鹏 著 2014年 下一篇: 中国节能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余斌等著] 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