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低碳发展总论 作者:杜祥琬等著 出版时间:2016年版丛编项: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内容简介 《低碳发展总论》在引论之后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介绍了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第二章介绍了气候变化科学以及低碳概念的提出;第三章详细介绍了低碳发展的概念以及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系;第四章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论证了高碳发展不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五章通过分析过去我国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证明我国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第六章详细介绍了我国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七章介绍了低碳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第八章介绍了低碳生产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方向;第九章介绍了我国需要引导低碳消费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重点领域;第十章详细论证了科技支撑对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低碳科技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第十一章详细介绍了我国有关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引导、低碳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建议等内容。目录引论 推动低碳发展,迈向生态文明一、发展的哲学和哲学的发展二、低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三、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战略性第一章 人类文明演化进程第一节 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第二节 工业文明的进步与危机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全球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问题三、全球性环境问题第三节 工业文明形态的反思一、国际社会的反思二、国内社会的反思第四节 生态文明下的低碳发展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四、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二章 现代气候变化科学与低碳的提出第一节 气候变化科学的形成一、气候变暖与环境问题二、人类社会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历程三、国际科学研究计划与科学认识第二节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一、气候变暖对全球和我国的影响二、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三、我国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第三节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一、IPCC的由来及在公约进程中的作用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其他国际机制四、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出路和我国的参与第三章 低碳发展概念第一节 低碳发展概念的提出一、低碳发展概念提出的国际背景二、低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第二节 低碳发展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关系一、低碳发展与绿色发展二、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内在逻辑性第四章 高碳发展不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模式一、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研究二、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比较第二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差异原因分析一、产业结构和能效比较二、能源终端消费部门比较三、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启示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解耦分析一、解耦的含义和我国解耦的意义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解耦分析三、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解耦分析四、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解耦分析第五章 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第一节 成就与危机并存的中国高碳模式一、过去发展方式下的卓越成就二、过去的经济发展使资源能源问题更加突出三、生态环境破坏使环境容量进一步降低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内涵一、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三、转变发展方式对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经济与环境必须也可以共赢一、环境保护中的经济作用二、经济与环境的共存关系三、经济与环境共赢的国际经验第六章 我国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一节 我国低碳发展的总体态势及情景分析一、情景分析的方法学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三、我国不同碳排放情景的比较分析四、行业低碳发展路径五、实现低碳情景的条件分析第二节 我国低碳发展的分阶段目标第三节 我国低碳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七章 低碳能源是低碳发展的基础第一节 低碳能源的概念与内涵第二节 全球低碳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一、主要发达国家能源低碳化持续推进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三、核能在能源低碳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四、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明显加快五、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进一步发展普及六、低碳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七、低碳能源发展的长效政策机制持续健全第三节 我国低碳能源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一、明确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目标二、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推动低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四、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五、协调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构建能源低碳发展长效体制机制第八章 低碳生产方式第一节 我国传统生产方式的状况与特点一、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生产能力总量大、增长快二、出口规模持续扩张,生产对出口的依存度较高三、我国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制成品为主第二节 我国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粗放型高碳发展道路难以为继二、继续扩大生产能力面临需求饱和约束三、传统生产方式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代价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价值分配比较有限第三节 实现低碳生产方式的重点与方向一、以满足合理内需为目标,转变出口导向增长方式二、优化生产组织与布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产业体系低碳高效发展四、提升全球产业分工地位,增强生产体系国际竞争力五、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的生产利用体系六、理顺市场体系和政策机制,完善发展转型保障制度第九章 引导低碳消费模式的方向与重点第一节 我国消费模式的现状与特点一、城市交通系统迅速转向机动出行二、家用电器普及速度快推动生活用电大幅度上升第二节 我国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一、饮食结构与营养目标极不协调二、城镇居民衣服使用寿命缩短,闲置的衣服越来越多三、建筑面积总量增长过快,节 能建筑发展过陵四、城市规划缺乏低碳引导,迅速汽车化导致高碳排放五、消费观念从传统的崇尚节 俭向西方消费主义转变第三节 引导低碳消费模式的战略思路与方向一、转变观念,重新选择低碳消费目标模式和内容二、通过加快低碳转型发展促进低碳消费三、加快政策设计和引导,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第四节 重点领域的低碳消费模式和内容一、绿色低碳的食物消费模式二、绿色低碳的穿着消费模式三、绿色低碳的住房消费模式四、绿色低碳的出行模式五、建立绿色低碳的消费文化六、体制机制与保障措施第十章 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第一节 科技支撑对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二、低碳科技是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三、低碳科技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和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四、低碳科技将全面重塑我国能源系统第二节 我国低碳科技发展现状第三节 重点科技研发领域和发展方向一、能源生产端低碳技术二、能源消费端低碳技术三、能源系统创新低碳技术四、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五、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第四节 低碳科技发展路线图第十一章 低碳发展的政策引导第一节 低碳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一、将低碳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全面促进低碳发展二、设立清晰的碳排放目标,统筹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发展三、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低碳发展的保障四、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动低碳技术体系的建立第二节 国内低碳政策的行动一、深化理念,逐步提出并阐述低碳发展二、建立低碳发展的管理体制三、形成层级清晰、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四、以各领域的排放目标为引领,推动低碳转型五、综合运用命令与规制、经济激励机制、市场机制、信息公开等多种政策工具第三节 中国低碳发展转型的困难与挑战一、低碳政策与能源政策、环境政策部门间缺乏协调二、促进低碳发展的专门立法缺位三、促进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四、低碳财政政策不完善第四节 强化低碳政策引导的建议一、以实现低碳发展为统筹,协调发展大局二、以保障低碳发展为引领,完善政策体系三、以加强低碳创新为杠杆,发展低碳产业四、以体现气候智慧为特征,建设低碳城市五、以应对气候变化为抓手,加强国际合作六、以社会多元协同为理念,完善治理模式参考文献 上一篇: “领先一步学科学”系列 生活中的低碳 杨广军 主编 2013年版 下一篇: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行业减排路径与低碳发展 温宗国 著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