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作 者: 王光祖 编出版时间: 2013内容简介 《超硬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分为18章,内容包括:金刚石的分类与性能、石墨一金刚石平衡线及其合成机制、静(动)态超高压高温装置、超硬材料合成原辅材料、磨料级金刚石合成与处理技术、立方氮化硼制造技术、聚晶金刚石制造技术、金刚石薄膜沉积制备与应用、宝石级单晶金刚石的培育技术、纳米金刚石的制造、金刚石微粉制造与应用技术、金刚石镀覆技术、预合金粉、金刚石研磨工具、超硬磨料磨具修整技术、金刚石钻具、金刚石锯切工具、超硬材料刀具等。目录1 金刚石的分类与性能1.1 金刚石的分类1.1.1 金刚石的一般分类1.1.2 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分类1.1.3 金刚石的晶体形态分类1.1.4 金刚石的应用分类1.1.5 世界超硬材料产品品种一览1.2 金刚石单晶的性质1.2.1 金刚石单晶的结构1.2.2 金刚石的晶体形态1.2.3 金刚石的力学性能1.2.4 金刚石的热学性能1.2.5 金刚石的光学性能1.3 CVD金刚石薄膜的性质1.3.1 金刚石薄膜的力学性能1.3.2 金刚石薄膜的电学性能1.4 纳米金刚石的性质1.4.1 纳米金刚石的晶体特性1.4.2 纳米金刚石的化学成分1.4.3 纳米金刚石的表面特性1.4.4 纳米金刚石的破碎特性1.4.5 纳米金刚石的热稳定性1.4.6 纳米金刚石的氧化特性1.4.7 纳米金刚石的磁性性质2 石墨一金刚石平衡线及其合成机制2.1 静压下金刚石相变的基本条件2.2 结构直接转变模型下的活化能2.2.1 石墨与金刚石的结构2.2.2 石墨碳原子借助热运动相变为金刚石的两种振型2.2.3 谐振子的振幅和间距2.2.4 活化能模型2.2.5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形核活化能U2.2.6 形成金刚石共价单键的活化能U2.2.7 生长活化能U2.2.8 残余温度与金刚石的石墨化2.2.9 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的比较2.3 动高压下金刚石的相变动力学及石墨全部转变成聚晶金刚石的激波条件2.3.1 吉布斯自由能与临界晶核半径2.3.2 激波作用下石墨转变金刚石的动力学过程2.4 石墨一金刚石的平衡曲线2.4.1 热力学数据的计算2.4.2 石墨一金刚石平衡曲线的计算2.5 金刚石晶体的V形生长区2.5.1 石墨一金刚石平衡线2.5.2 晶粒的临界半径2.6 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机制2.6.1 溶剂说2.6.2 溶剂催化剂说2.6.3 固相转化说2.6.4 配位活化催化说2.6.5 金刚石涂层形成机制2.7 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与压力、温度的关系2.7.1 压力2.7.2 温度2.8 金刚石合成参数引入过程2.9 金刚石成核过程的工艺控制2.9.1 压力、温度与金刚石的成核2.9.2 预处理时间与金刚石的成核2.9.3 碳源特性与金刚石的成核2.9.4 添加物特性与金刚石的成核2.10 片状块、粉末块金刚石合成腔体内温度场分析2.10.1 电学场分析2.10.2 温度场分析2.11 Mn-Ni-C系合金与金刚石晶体生长关系2.11.1 Mn-Ni-C系合金的熔点与显微结构特性2.11.2 Mn-Ni-C系合金中镍含量与金刚石合成生产率和单晶率的关系2.11.3 Mn-Ni-C系合金中碳原子的质量分数对金刚石合成过程和性质的影响2.12 铁基催化剂合成金刚石单晶的表观活化能计算2.13 Fe、Ni粉末催化剂配比对合成金刚石质量的影响2.13.1 Fe、Ni粉末催化剂主要成分2.13.2 所用粉末催化剂合成棒的具体配方2.13.3 不同配比的粉末催化剂合成棒所得金刚石的粒度分布2.13.4 不同配比催化剂合成金刚石的平均抗压强度……3 静(动)态超高压高温装置4 超硬材料合成原辅材料5 磨料级金刚石合成与处理技术6 立方氮化硼制造技术7 聚品金刚石制造技术8 金刚石薄膜沉积制备与应用9 宝石级单晶金刚石的培育技术10 纳米金刚石的制造11 金刚石微粉制造与应用技术12 金刚石镀覆技术13 预合金粉14 金刚石研磨工具15 超硬磨料磨具修整技术16 金刚石钻具17 金刚石锯切工具18 超硬材料刀具 上一篇: 先进材料超塑成形技术 下一篇: 现代材料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