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book 首页 > 行业图书 > 产品设计 > 正文 打印 下载 

21世纪现代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工业设计基础 第3版 薛澄岐,裴文开,钱志峰,陈为 主编 2018年版  下载

360book.com  2022-07-25 00:00:00  下载

21世纪现代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工业设计基础 第3版
作者:薛澄岐,裴文开,钱志峰,陈为 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工业设计基础(第3版)》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美学基本法则,根据材料、结构、工艺的要求,探求“人—机(产品)—环境”相互协调的创新设计思想和方法。全书以工业设计基础理论为主线,着重于产品造型美学基础、形态构成、标志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人机工程设计、设计的程序和评价、数字界面设计方法及理论等,对眼动追踪、脑电等设计评价技术做了介绍,同时就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VR/AR技术和相关软件平台做了简要阐述,并给出了典型设计实例,最后对神经设计学、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虚拟设计和数字化设计等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工业设计基础(第3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所必需的理论和方法,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提供基本理论方法,为技术管理人员分析、评价工业产品内在的质量和外观质量相统一以及“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相互协调提供理论依据。《工业设计基础(第3版)》可作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1 工业设计概论
1.1 概述
1.2 工业设计
1.3 本课程基本特性
1.3.1 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双重性
1.3.2 人机系统的协调——宜人性
1.3.3 启迪思维灵感——创造性
1.3.4 建立系统设计观念——协调性
1.3.5 符合心理及使用方式的规范——可用性
1.3.6 面向使用者的情感需求——感性
1.3.7 提倡功能价值分析——经济性
2 产品造型美学基础
2.1 产品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2.1.1 比例与尺度
2.1.2 对称与均衡
2.1.3 稳定与轻巧
2.1.4 节奏与韵律
2.1.5 调和与对比
2.1.6 统一与变化
2.1.7 主从与重点
2.1.8 过渡与呼应
2.1.9 比拟与联想用技术
2.1.1 0单纯与风格(个性)
2.2 产品造型的技术美要求
2.2.1 功能美
2.2.2 结构美
2.2.3 工艺美
2.2.4 材质美
2.2.5 舒适美
2.2.6 规范美
2.3 产品造型的视错觉问题
2.3.1 视错觉概念
2.3.2 视错觉现象
2.3.3 视错觉的利用与矫正
3 形态构成
3.1 概述
3.1.1 形态
3.1.2 构成
3.1.3 构成技能
3.2 形态构成要素
3.2.1 几何要素
3.2.2 美感要素
3.2.3 材料要素
3.3 形态构成方法
3.3.1 直棱体与曲面体
3.3.2 凸面体与凹面体
3.3.3 切割与重构
3.3.4 扭变构成
3.4 形态设计
3.4.1 形态设计
3.4.2 产品形态构造
3.4.3 产品的形态空间
4 标志与设计
4.1 标志的概述
4.1.1 标志的概念
4.1.2 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4.1.3 标志的意义与价值
4.1.4 标志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2 标志的类型与特征
4.2.1 标志的功能类型与特征
4.2.2 标志的形式类型与特征
4.3 标志的设计原则
4.3.1 辨识性
4.3.2 注目性
4.3.3 通俗性
4.3.4 适用性
4.3.5 信息性
4.3.6 美学性
4.3.7 时代性
4.4 标志设计的构思手法
4.4.1 表象手法
4.4.2 象征手法
4.4.3 寓意手法
4.4.4 视觉冲击手法
4.4.5 名称变形手法
4.5 标志构成的表现手法
4.5.1 秩序化手法
4.5.2 对比手法
4.5.3 要素和谐手法
4.5.4 矛盾空间手法
4.5.5 共用形手法
4.5.6 装饰手法
4.6 CI设计简介
4.6.1 CI的概念
4.6.2 CI的起源
4.6.3 CI导人的方式
4.6.4 VI和CI的区别
5 产品色彩设计
5.1 产品色彩的形成
5.1.1 认识色彩
5.1.2 产品的色与光
5.1.3 色彩的变化
5.2 色彩的基本原理
5.2.1 色彩的属性
5.2.2 色彩的体系
5.2.3 色彩的构成
5.3 色彩与心理
5.3.1 色彩心理表现类型
5.3.2 色彩感觉
5.4 产品形态与色彩
5.5 产品配色与管理
5.6 产品色彩设计图例
6 人机工程设计
6.1 概述
6.1.1 人机工程学名称及定义
6.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简史
6.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6.1.4 人体尺寸及其应用
6.2 显示器设计
6.2.1 视觉显示器
6.2.2 听觉显示器
6.2.3 触觉通道显示
6.3 控制器设计
6.3.1 控制器的类型
6.3.2 控制器设计的生物力学基础
6.3.3 控制器设计
6.4 工作台设计
6.4.1 工作台的基本类型
6.4.2 工作台的造型尺度
6.4.3 工作台面板布局
6.5 座椅设计
6.5.1 座椅的类型与特点
6.5.2 座椅设计的人机学基础
7 造型设计表现技法
7.1 概述
7.2 透视图
7.2.1 透视概念及常用术语
7.2.2 透视图的分类
7.2.3 透视图的基本作图方法
7.2.4 影响透视效果的主要因素
7.2.5 透视图的简易画法
7.3 透视阴影
7.3.1 立体图像的明暗色调
7.3.2 高光和阴线的位置
7.4 产品表现效果图
7.4.1 产品表现的常用工具介绍
7.4.2 马克笔效果图技法
7.4.3 电脑手绘效果图
7.5 样机模型实现技术与设备
7.5.1 模型制作材料
7.5.2 样机模型实现相关技术
7.5.3 样机模型实现设备
8 产品造型设计的程序和评价
8.1 产品造型设计的一般程序
8.1.1 产品造型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8.1.2 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8.1.3 产品造型设计的一般程序
8.2 产品造型设计实例分析
8.2.1 BD6063C型牛头刨床造型设计
8.2.2 机箱造型设计
8.3 产品造型设计的质量评价
8.3.1 评价体系
8.3.2 评价因素
8.3.3 评价方法
8.3.4 模糊评价法在机床造型质量中的应用
8.4 国外产品造型设计质量评价简介
8.4.1 德国的评选项目和评价标准
8.4.2 美国的评选项目和评价标准
8.4.3 日本的评选项目和评价标准
8.4.4 韩国的评选项目和评价标准
8.5 界面设计的美度计算
8.5.1 界面美度的研究基础
8.5.2 界面美度的数学表征
8.5.3 界面美度的研究实例
8.5.4 界面美度研究的前景和展望
8.6 数字界面的眼动评价方法
8.6.1 眼动追踪技术简介
8.6.2 眼动指标的分析
8.6.3 数字界面的眼动评价方法
8.6.4 数字界面眼动评价的研究实例
8.7 界面设计的脑电测评方法
8.7.1 脑电技术简介
8.7.2 相关脑电指标和实验范式
8.7.3 数字界面的脑电评价方法
8.7.4 数字界面脑电评价的研究实例
9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
9.1 概述
9.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
9.2.1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作用
9.2.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
9.3 计算机辅助设计常用软件
9.3.1 平面绘图软件
9.3.2 三维工程软件
9.3.3 三维动画软件
9.3.4 渲染软件及插件
9.3.5 VR/AR开发软件
9.4 典型平面绘图软件介绍
9.4.1 Autodesk Sketchbook
9.4.2 Adobe Illustrator
9.4.3 Sketch
9.5 典型三维工程软件介绍
9.5.1 Pro
9.5.2 Rhino 3D
9.5.3 Jack
9.6 典型三维动画软件介绍
9.6.1 3DS Max
9.6.2 Cinema 4D
9.7 渲染技术前沿介绍
9.7.1 离线渲染与实时渲染
9.7.2 工业设计渲染技术革新
9.8 典型VR/AR开发软件介绍
9.8.1 Unity Engine3D
9.8.2 案例
10 工业设计新设计思想
10.1 人性化设计
10.1.1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10.1.2 人性化设计的思想
10.1.3 人性化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0.2 绿色设计
10.2.1 绿色设计的内涵
10.2.2 绿色设计的目标
10.2.3 绿色设计的原则
10.2.4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10.2.5 绿色设计方法
10.3 虚拟设计
10.3.1 虚拟设计的内涵
10.3.2 虚拟设计系统的构成
10.3.3 虚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10.3.4 虚拟设计的优点
10.3.5 虚拟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10.4 概念设计
10.4.1 概念设计的内涵
10.4.2 概念设计方法
10.5 数字化设计
10.5.1 数字化设计的内涵
10.5.2 数字化产品设计
10.5.3 数字化人机界面
10.6 交互设计
10.6.1 交互设计的内涵
10.6.2 交互设计解决的问题和目前发展状况
10.6.3 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10.6.4 交互设计和产品开发的关系
10.6.5 交互设计的一般步骤
10.7 神经设计学
10.7.1 神经设计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10.7.2 神经设计学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对象
10.7.3 神经设计学的关键技术
10.7.4 神经设计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彩





上一篇: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产品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犀牛 倪培铭,甄丽坤 编著 2014年版
下一篇: 中国工业设计“黄埔军校”回顾 30年足迹与展望 30周年纪念筹备组编 2017年版

地址:http://www.360book.com/books/226/102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