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立足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体系构建,经过3年多的研究,以典型污染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园、农田、生猪养殖、农村生活等来源的水体污染物控源、减排和净化技术,具体包括果畜结合模式定量化配置技术,果园农用化学品的减量化技术,生猪养殖高氨氮废水净化技术、金属尾矿重金属的钝化与拦截技术,金属尾矿堆的复绿技术等,并建成了山地农林畜区面源污染控制、矿区生态恢复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5个示范工程,提出了东江源水污染防治对策。课题产出的技术指南、关键技术、总体策略等不仅为东江源水污染系统控制提供了技术与工程支撑,也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山区面源污染控制建立了可借鉴的经济实用技术模式。目录第1章 东江源头区水环境现状与入河污染物来源分析1.1 东江源头区区域状况1.1.1 自然条件概况1.1.2 社会经济概况1.1.3 现有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状况1.2 东江源头区水环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估1.2.1 水污染源现状调查1.2.2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3 入河污染物迁移规律1.3.1 生活污染源产污迁移规律1.3.2 工业污染源产污迁移规律1.3.3 种植业面源产污迁移规律1.3.4 矿山径流污染源的产污迁移规律1.4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目标负荷量分配1.4.1 东江源头区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构建1.4.2 区域水环境容量1.4.3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目标负荷量分配1.5 主要研究结论1.5.1 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5.2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估1.5.3 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参考文献第2章 东江源山地果畜结合系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2.1 东江源果园肥料、农药投入调查与分析2.1.1 肥料使用的种类与使用量2.1.2 不同果树品种肥料投入水平分析2.1.3 不同栽培模式肥料使用分析2.1.4 主要的病虫害及农药使用分析2.1.5 调查结论2.2 果畜结合系统面源污染控制定量化配制技术2.2.1 果畜结合系统及生猪养分排放量的去向分析2.2.2 果畜结合系统“以种定养”定量化配置的核算2.2.3 结论2.2.4 讨论与建议2.3 果园农药减量化技术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2.3.1 材料与方法2.3.2 结果与分析2.3.3 结论2.4 果园农药减量化技术——捕食螨防治红蜘蛛技术2.4.1 材料与方法2.4.2 结果与分析2.4.3 结论2.5 柑橘修剪枝条循环利用技术2.5.1 材料与方法2.5.2 结果与分析2.5.3 结论2.6 果畜结合系统猪粪快速堆肥技术及环境安全性分析2.6.1 材料与方法2.6.2 结果与分析2.6.3 结论2.7 模拟降雨条件下脐橙果园径流减排技术2.7.1 材料与方法2.7.2 结果与分析2.7 13 结论2.8 浮萍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沼液技术2.8.1 材料与方法2.8.2 结果与分析2.8.3 结论与讨论2.9 稻田田面水氮磷控水滞排技术研究2.9.1 材料与方法2.9.2 结果与讨论2.9.3 结论2.10 山地农林畜区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2.10.1 示范工程概况2.10.2 示范工程效果分析2.11 南方丘陵地区“猪一沼一果一鱼”生产系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2.11.1 “猪.沼.果.鱼”生产系统整体规划2.11.2 系统构成单元定量化配制2.11.3 面源污染控源技术2.11.4 面源污染减排技术2.11.5 面源污染净化技术2.11.6 运行与维护参考文献第3章 东江源矿区生态复绿技术与工程示范3.1 东江源矿山废弃地基质理化性质3.1.1 稀土尾砂理化性质3.1.2 钨矿废渣理化性质3.2 矿区废弃地适宜植物种筛选3.2.1 野外小区种植试验3.2.2 植物耐旱力试验3.3 矿区废弃地基质改良试验3.3.1 稀土矿尾砂地改良技术3.3.2 钨矿废渣地改良技术3.4 示范工程3.4.1 示范工程概况3.4.2 示范工程设计3.4.3 示范工程运行及效果3.4.4 南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参考文献第4章 东江源矿区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4.1 尾矿重金属释放预测模型4.1.1 尾矿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4.1.2 淋滤液pH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4.1.3 尾矿重金属的淋溶强度4.1.4 尾矿重金属释放的数学模型4.2 重金属原位控制技术4.2.1 尾矿的理化性质4.2.2 钝化剂的筛选、制备及钝化机理4.3 重金属吸附去除技术4.3.1 农林废弃物吸附剂改性研究4.3.2 吸附剂的制备4.4 示范工程4.4.1 示范工程概况4.4.2 示范工程设计4.4.3 示范工程运行及效果参考文献第5章 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5.1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技术5.1.1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垃圾产排特性研究5.1.2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建设方法与运行方案5.1.3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案5.1.4 东江源沿江村镇入河生活垃圾屏障体系构建5.2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污水污染控制技术5.2.1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污水产排特性5.2.2 潮汐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技术5.2.3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5.2.4 东江源沿江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案5.3 沿江村镇生活污染控制示范工程5.3.1 沿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工程5.3.2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参考文献第6章 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综合控制总体策略6.1 流域水污染系统控制思路6.1.1 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6.1.2 工业污染源治理控制6.1.3 矿山治理控制6.1.4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控制6.1.5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控制6.1.6 农业面源治理控制6.2 区域主体功能区调整方案研究6.2.1 生态功能的确定6.2.2 分区保护与治理任务6.3 建立水质风险管理创新机制6.3.1 创新东江源头区水环境管理体制6.3.2 创建东江源头区水质风险管理系统6.3.3 东江源头区水质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6.4 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源监控连锁机制6.5 建立水质监控新体系6.6 东江源头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6.6.1 生态旅游业6.6.2 绿色、有机农业6.6.3 适当控制养殖规模、划定畜牧养殖业禁养区图版 上一篇: 低碳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北京居民碳排放调查的研究 下一篇: 航天发射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