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二版出版时间:2014年版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简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点介绍了与环境保护特别是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微生物微观结构和形态的观察手段、方法以及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微生物培养、驯化、诱变、分离的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其生长繁殖规律,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及难降解物质的降解原理。同时介绍了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在给水和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的应用原理和工程实例,以及最新的微生物脱硝、餐厨垃圾处理、生物修复以及矿业环境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土木资源、给水排水、生物冶金等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目 录1 绪论1.1 微生物的发现1.2 微生物的定义、化学组成、分类及其特点1.2.1 微生物的定义1.2.2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1.2.3 微生物的分类1.2.4 微生物的特点1.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与环保1.3.1 碳素循环1.3.2 氮素循环1.3.3 硫素循环1.3.4 磷素循环1.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热点1.5.1 发展历程1.5.2 前沿热点小结思考题名词术语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1 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2.1.1 显微镜2.1.2 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备2.2 原核微生物2.2.1 细菌2.2.2 古细菌2.2.3 放线菌2.2.4 蓝细菌2.2.5 其他原核微生物2.3 真核微生物2.3.1 原生动物2.3.2 微型后生动物2.3.3 真菌2.3.4 藻类2.4病毒2.4.1 病毒的特点和分类2.4.2 病毒的大小、形态与结构2.4.3 病毒的培养与增殖小结思考题名词术语3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3.1 营养物质的类型和水平3.1.1 碳源质3.1.2 氮源质3.1.3 能源3.1.4 无机盐3.1.5 生长因子3.1.6 水3.2 微生物的培养基3.2.1 培养基的定义和种类3.2.2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方法3.2.3 微生物培养基的选择与优化3.3 微生物培养方法3.3.1 实验室液体培养基培养3.3.2 实验室固体培养基培养3.3.3 工程实际中微生物的培养方法3.4 微生物的分离方法3.4.1 固体培养基上的分离3.4.2 液体培养基中的分离3.5 微生物的生长3.5.1 微生物生长的测试和表征3.5.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小结思考题名词术语4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选育4.1 基因对遗传性状的控制4.1.1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5 微生物的酶和新陈代谢6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7 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8 微生物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9 微生物生态修复10 微生物在矿业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上一篇: 环境监测设计实验 下一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