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水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治理技术研究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水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治理技术研究》围绕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水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治理技术,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1、库区深水悬移质泥沙原型观测及航道演变规律研究。2、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模拟技术研究。3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航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目录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1.3 主要研究内容1.3.1 库区深水悬移质泥沙原型观测及航道演变规律研究1.3.2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及模拟技术研究1.3.3 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航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第2章 三峡成库初期水沙条件变化及水库调度2.1 三峡入库水沙变化2.1.1 径流量变化2.1.2 悬移质输沙量变化2.1.3 推移质输沙量变化2.1.4 入库沙量减少原因分析2.2 三峡出库径流变化2.2.1 三峡出库径流年际变化2.2.2 三峡出库径流过程变化2.3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情况2.3.1 三峡水库调度方案2.3.2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来调度情况2.3.3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调度特点2.4 三峡成库初期水沙变化及水库调度特征认识第3章 三峡库区航道泥沙冲淤特点及变化3.1 三峡库区冲淤变化特点3.1.1 淤积量3.1.2 库区淤积物与排沙比3.1.3 水库泥沙冲淤沿程分布特点3.2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特点3.2.1 三峡水库回水末端3.2.2 库区主要水位站水位变化3.2.3 泥沙淤积对汛期水位变化的影响3.2.4 坝前水位变化对库区泥沙淤积的影响3.3 航道泥沙冲淤特点及航道条件变化3.3.1 变动回水区上段冲淤特点及航道条件变化3.3.2 变动回水区中段冲淤特点及航道条件变化3.3.3 变动回水区下段冲淤特点及航道条件变化3.3.4 常年回水区航道泥沙淤积特点及航道条件变化3.4 重点河段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3.4.1 变动回水区重点河段航道条件变化3.4.2 常年回水区重点河段航道条件变化3.5 三峡库区航道泥沙冲淤特征认识3.5.1 三峡水库淤积特点3.5.2 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3.5.3 常年回水区航道泥沙冲淤变化第4章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4.1 三峡水库水沙运动原型观测4.1.1 原型观测系统研发4.1.2 原型观测方案4.1.3 原型观测结果4.2 大水深明渠湍流统计及流动结构4.2.1 实测数据预处理方法4.2.2 湍流结构谱分析方法4.2.3 湍流结构涡尺度分布4.3 大水深明渠泥沙输移试验4.3.1 大水深泥沙起动试验4.3.2 泥沙输移水槽试验4.3.3 泥沙沉降试验4.4 三峡水库泥沙输移规律研究4.4.1 泥沙输移研究现状4.4.2 库区泥沙运动规律4.4.3 库区航道泥沙运动方程4.5 三峡库区泥沙输移规律的认识第5章 三峡水库长河段航道演变数值模拟技术5.1 三峡水库水沙运动数学模型5.1.1 二维水流模型的建立5.1.2 三峡库区泥沙运动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的求解5.2 三峡水库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验证5.2.1 验证采用的基本资料5.2.2 计算网格剖分5.2.3 有关计算参数的选取及确定5.2.4 流速分布及流场验证5.2.5 累计淤积量验证5.2.6 横断面冲淤分布验证5.2.7 沿程淤积强度验证5.2.8 分段累计淤积量验证5.2.9 深泓线发展验证5.3 三峡水库淤积的预测计算5.3.1 计算采用的水沙资料5.3.2 计算采用的坝前水位过程5.3.3 三峡水库运行30年后淤积的计算5.3.4 三峡水库运行30年淤积计算小结5.4 展望第6章 基于原型沙的水库物理模型冲淤模拟技术6.1 模型设计理论6.1.1 模型沙选取6.1.2 模型比尺6.2 皇华城物理模型冲淤模拟6.2.1 模型制作6.2.2 模型验证6.3 对物理模型模拟技术的认识第7章 三峡库区急弯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技术及应用7.1 典型急弯分汊水道碍航特性分析7.1.1 蓄水后航道条件变化7.1.2 水道碍航特征及成因分析7.2 导流坝分流航道整治技术7.2.1 初步整治思路7.2.2 不同整治方案二维数值模拟计算7.2.3 皇华城导流坝分流航道整治7.3 疏浚技术及应用7.3.1 疏浚方案设计7.3.2 维护性疏浚实施情况7.3.3 疏浚跟踪观测情况7.4 小结第8章 结论8.1 三峡成库初期水沙变化及水库调度特征认识8.2 三峡库区航道泥沙冲淤特征认识8.2.1 三峡水库淤积特点8.2.2 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8.2.3 常年回水区航道泥沙冲淤变化8.3 三峡库区泥沙输移规律的认识8.4 对物理模型模拟技术的认识主要参考文献彩色图版 上一篇: 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综合研究 下一篇: 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