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存储: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 终极版 作者:张冬 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 网络存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硬件以及网络协议/技术、操作系统以及专业软件等各方面综合知识的领域。目前国内阐述网络存储的书籍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国外作品,对存储系统底层细节的描述不够深入,加之术语太多,初学者很难真正理解网络存储的精髓。《大话存储·终极版: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以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向读者阐述了整个网络存储系统。从硬盘到应用程序,对这条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作者都进行了阐述。书中内容涉及:计算机IO基本概念,硬盘物理结构、盘片数据结构和工作原理,七种常见RAID原理详析以及性能细节对比,虚拟磁盘、卷和文件系统原理,磁盘阵列系统,OSI模型,FC协议,众多磁盘阵列架构等。另外,本书囊括了存储领域几乎所有的新兴技术,比如机械磁盘、SSD、FC/SAS协议、HBA卡、存储控制器、集群存储系统、FC SAN、NAS、iSCSI、FCoE、快照、镜像、虚拟化、同步/异步远程复制、Thin Provision自动精简配置、VTL虚拟磁带库、数据容灾、应用容灾、业务容灾、性能优化、存储系统IO路径、云计算与云存储等。其中每一项技术作者都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彻底理解每一种技术的原理和本质。本书结尾,作者精心总结和多年来在论坛以及各大媒体发表的帖子内容,超过一百条的问与答,这些内容都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经验总结,颇具参考价值。《大话存储·终极版: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第一版于2008年出版,受到业界一致肯定,历经6年技术沉淀重装出版。《大话存储·终极版: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适合初入存储行业的研发人员、技术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和销售人员阅读,同时适合资深存储行业人士用以互相切磋交流提高。另外,网络工程师、网管、服务器软硬件开发与销售人员、Web开发者、数据库开发者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等也非常适合阅读《大话存储·终极版:存储系统底层架构原理极限剖析》。目录第1章 混沌初开--存储系统的前世今生1.1 存储历史1.2 信息、数据和数据存储1.2.1 信息1.2.2 什么是数据1.2.3 数据存储1.3 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保存数据第2章 IO大法--走进计算机IO世界2.1 IO的通路--总线2.2 计算机内部通信2.2.1 IO总线是否可以看作网络2.2.2 CPU、内存和磁盘之间通过网络来通信2.3 网中之网第3章 磁盘大挪移--磁盘原理与技术详解3.1 硬盘结构3.1.1 盘片上的数据组织3.1.2 硬盘控制电路简介3.1.3 磁盘的IO单位3.2 磁盘的通俗演绎3.3 磁盘相关高层技术3.3.1 磁盘中的队列技术3.3.2 无序传输技术3.3.3 几种可控磁头扫描方式概论3.3.4 关于磁盘缓存3.3.5 影响磁盘性能的因素3.4 硬盘接口技术3.4.1 IDE硬盘接口3.4.2 SATA硬盘接口3.5 SCSI硬盘接口3.6 磁盘控制器、驱动器控制电路和磁盘控制器驱动程序3.6.1 磁盘控制器3.6.2 驱动器控制电路3.6.3 磁盘控制器驱动程序3.7 内部传输速率和外部传输速率3.7.1 内部传输速率3.7.2 外部传输速率3.8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3.8.1 并行传输3.8.2 串行传输3.9 磁盘的IOPS和传输带宽(吞吐量)3.9.1 IOPS3.9.2 传输带宽3.10 固态存储介质和固态硬盘3.10.1 SSD固态硬盘的硬件组成3.10.2 从Flash芯片读取数据的过程3.10.3 向Flash芯片中写入数据的过程3.10.4 Flash芯片的通病3.10.5 NAND与NOR3.10.6 SSD给自己开的五剂良药3.10.7 SSD如何处理Cell损坏3.10.8 SSD的前景3.11 Memblaze闪存产品介绍3.11.1 技术能力3.11.2 产品能力3.12 小结:网中有网,网中之网第4章 七星北斗--大话/详解七种RAID4.1 大话七种RAID武器4.1.1 RAID 0阵式4.1.2 RAID 1阵式4.1.3 RAID 2阵式4.1.4 RAID 3阵式4.1.5 RAID 4阵式4.1.6 RAID 5阵式4.1.7 RAID 6阵式4.2 七种RAID技术详解4.2.1 RAID 0技术详析4.2.2 RAID 1技术详析4.2.3 RAID 2技术详析4.2.4 RAID 3技术详析4.2.5 RAID 4技术详析4.2.6 RAID 5技术详析4.2.7 RAID 6技术详析第5章 降龙传说--RAID、虚拟磁盘、卷和文件系统实战5.1 操作系统中RAID的实现和配置5.1.1 Windows Server 2003高级磁盘管理5.1.2 Linux下软RAID配置示例5.2 RAID卡5.3 磁盘阵列5.3.1 RAID 505.3.2 RAID 10和RAID 015.4 虚拟磁盘5.4.1 RAID组的再划分5.4.2 同一通道存在多种类型的RAID组5.4.3 操作系统如何看待逻辑磁盘5.4.4 RAID控制器如何管理逻辑磁盘5.5 卷管理层5.5.1 有了逻辑盘就万事大吉了么?5.5.2 深入卷管理层5.5.3 Linux下配置LVM实例5.5.4 卷管理软件的实现5.5.5 低级VM和高级VM5.5.6 VxVM卷管理软件配置简介5.6 大话文件系统5.6.1 成何体统--没有规矩的仓库5.6.2 慧眼识人--交给下一代去设计5.6.3 无孔不入--不浪费一点空间5.6.4 一箭双雕--一张图解决两个难题5.6.5 宽容似海--设计也要像心胸一样宽5.6.6 老将出马--权威发布5.6.7 一统江湖--所有操作系统都在用5.7 文件系统中的IO方式第6章 阵列之行--大话磁盘阵列6.1 初露端倪--外置磁盘柜应用探索6.2 精益求精--结合RAID卡实现外置磁盘阵列6.3 独立宣言--独立的外部磁盘阵列6.4 双龙戏珠--双控制器的高安全性磁盘阵列6.5 龙头凤尾--连接多个扩展柜6.6 锦上添花--完整功能的模块化磁盘阵列6.7 一脉相承--主机和磁盘阵列本是一家6.8 天罗地网--SAN第7章 熟读宝典--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语言OSI7.1 人类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的对比剖析7.1.1 人类模型7.1.2 计算机模型7.1.3 个体间交流是群体进化的动力7.2 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语言--OSI初步7.3 OSI模型的七个层次7.3.1 应用层7.3.2 表示层7.3.3 会话层7.3.4 传输层7.3.5 网络层7.3.6 数据链路层7.3.7 物理层7.4 OSI与网络第8章 勇破难关--Fibre Channel协议详解8.1 FC网络--极佳的候选角色8.1.1 物理层8.1.2 链路层8.1.3 网络层8.1.4 传输层8.1.5 上三层8.1.6 小结8.2 FC协议中的七种端口类型8.2.1 N端口和F端口8.2.2 L端口8.2.3 NL端口和FL端口8.2.4 E端口8.2.5 G端口8.3 FC适配器8.4 改造盘阵前端通路--SCSI迁移到FC8.5 引入FC之后8.6 多路径访问目标8.7 FC交换网络节点4次Login过程简析第9章 天翻地覆--FC协议的巨大力量9.1 FC交换网络替代并行SCSI总线的必然性9.1.1 面向连接与面向无连接9.1.2 串行和并行9.2 不甘示弱--后端也升级换代为FC9.3 FC革命--完整的盘阵解决方案9.3.1 FC磁盘接口结构9.3.2 一个磁盘同时连入两个控制器的Loop中9.3.3 共享环路还是交换--SBOD芯片级详解9.4 SAS大革命9.4.1 SAS物理层9.4.2 SAS链路层9.4.3 SAS网络层9.4.4 SAS传输层和应用层9.4.5 SAS的应用设计和实际应用示例9.4.6 SAS目前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9.5 中高端磁盘阵列整体架构简析9.5.1 IBM DS4800和DS5000控制器架构简析9.5.2 NetApp FAS系列磁盘阵列控制器简析9.5.3 IBM DS8000简介9.5.4 富士通ETERNUS DX8000磁盘阵列控制器结构简析9.5.5 EMC公司Clariion CX/CX3及DMX系列盘阵介绍9.5.6 HDS公司AMS2000和USP系列盘阵介绍9.5.7 HP公司MSA2000和EVA8000存储系统架构简介9.5.8 传统磁盘阵列架构总结9.6 磁盘阵列配置实践9.6.1 基于IBM的DS4500盘阵的配置实例9.6.2 基于EMC的CX700磁盘阵列配置实例9.7 HBA卡逻辑架构详析与SAN Boot示例9.7.1 HBA卡逻辑架构9.7.2 支持Boot的HBA卡访问流程9.8 国产中高端FC磁盘阵列9.8.1 Infortrend中低端ESDS系列存储系统9.8.2 Infortrend中高端ESVA系列存储系统9.8.3 Infortrend存储软件特性及配置界面9.9 小结第10章 三足鼎立--DAS、SAN和NAS10.1 NAS也疯狂10.1.1 另辟蹊径--乱谈NAS的起家10.1.2 双管齐下--两种方式访问的后端存储网络10.1.3 万物归一--网络文件系统10.1.4 美其名曰--NAS10.2 龙争虎斗--NAS与SAN之争10.2.1 SAN快还是NAS快10.2.2 SAN好还是NAS好10.2.3 与SAN设备的通信过程10.2.4 与NAS设备的通信过程10.2.5 文件提供者10.2.6 NAS的本质10.3 DAS、SAN和NAS10.4 最终幻想--将文件系统语言承载于FC网络传输10.5 长路漫漫--存储系统架构演化过程10.5.1 第一阶段:全整合阶段10.5.2 第二阶段:磁盘外置阶段10.5.3 第三阶段:外部独立磁盘阵列阶段10.5.4 第四阶段:网络化独立磁盘阵列阶段10.5.5 第五阶段:瘦服务器主机、独立NAS阶段10.5.6 第六阶段:全分离式阶段10.5.7 第七阶段:统一整合阶段10.5.8 第八阶段:迅速膨胀阶段10.5.9 第九阶段:收缩阶段10.5.10 第十阶段:强烈坍缩阶段10.6 泰山北斗--NetApp的NAS产品10.6.1 WAFL配合RAID 410.6.2 Data ONTAP利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10.6.3 利用NVRAM来记录操作日志10.6.4 WAFL从不覆写数据10.7 初露锋芒--BlueArc公司的NAS产品10.8 宝刀未老--Infortrend公司NAS产品第11章 大师之作--大话以太网和TCP/IP协议11.1 共享总线式以太网11.1.1 连起来11.1.2 找目标11.1.3 发数据11.2 网桥式以太网11.3 交换式以太网11.4 TCP/IP协议11.4.1 TCP/IP协议中的IP11.4.2 IP的另外一个作用11.4.3 TCP/IP协议中的TCP和UDP11.5 TCP/IP和以太网的关系第12章 异军突起--存储网络的新军IP SAN12.1 横眉冷对--TCP/IP与FC12.2 自叹不如--为何不是以太网+TCP/IP12.3 天生我才必有用--攻陷Disk SAN阵地12.4 iSCSI交互过程简析12.4.1 实例一:初始化磁盘过程12.4.2 实例二:新建一个文本文档12.4.3 实例三:文件系统位图12.5 iSCSI磁盘阵列12.6 IP SAN12.7 增强以太网和TCP/IP的性能12.8 FC SAN节节败退12.9 iSCSI配置应用实例12.9.1 第一步:在存储设备上创建LUN12.9.2 第二步:在主机端挂载LUN12.10 iSCSI卡Boot配置示例12.11 10Gb以太网的威力初显12.12 小结第13章 握手言和--IP与FC融合的结果13.1 FC的窘境13.2 协议融合的迫切性13.3 网络通信协议的四级结构13.4 协议融合的三种方式13.5 Tunnel和Map融合方式各论13.5.1 Tunnel方式 上一篇: 大话Python机器学习 张居营 2019年版 下一篇: 大话数据科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实战(基于R语言) 陈文贤 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