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方法的改进及其对工程优化的应用作者: 隋允康,宇慧平著出版时间:2011年版内容简介 隋允康、宇慧平合著的《响应面方法的改进及其对工程优化的应用》主要介绍响应面方法的改进及其对工程优化的应用。其中第一章介绍传统响应面方法的基本理论、用于工程优化建立模型的做法和优化算法;第二至八章为作者研究团队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是《响应面方法的改进及其对工程优化的应用》的主体部分,包括改进试验设计方法,以最有效的试验设计完成响应面拟合;从改进传统的响应面方法入手,提高建立模型的近似精度,得到通过中心展开点的改进响应面模型,包括公式的推导及试验点的确定、运动极限的理性估算;使用重分析近似方法拟合响应面,减少一般响应面方法反复精确分析的计算量,实现响应面方法与组合近似方法的结合、响应面方法与对偶规划的结合;将改进的响应面方法运用到多个工程领域,即叙述改进响应面法在膜结构的截面优化、板壳结构截面优化、二维连续体形状优化、骨架结构频率优化的模型建立和优化求解;将改进的响应面法运用到多学科领域,即介绍直拉单晶体生长、冠状动脉搭桥参数、宇航线式火工装置分离、电磁波导的滤波器等优化设计。《响应面方法的改进及其对工程优化的应用》可供从事工程优化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目录总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1.1 结构优化问题的建模1.2 响应面方法1.2.1 响应面方法的基本理论1.2.2 试验设计1.2.3 矩阵奇异的应对措施1.2.4 响应面建模方法的统计评价指标1.3 工程优化中的响应面方法1.4 响应面建模优化流程1.5 本书中所用的数学规划方法1.5.1 数学规划概述1.5.2 线性规划1.5.3 二次规划第二章 响应面方法的改进2.1 以往响应面方法的缺陷2.2 通过中心展开点的改进响应面模型2.2.1 公式推导2.2.2 中心对称设计和中心扩展设计2.3 运动极限的理性估算2.3.1 运动极限及其作用2.3.2 近似模型中的运动极限2.3.3 运动极限的粗估2.3.4 运动极限的精估2.4 响应面方法与组合近似方法的结合2.4.1 组合近似方法2.4.2 组合近似的精确解2.4.3 组合近似与响应面方法相结合的结构优化2.5 响应面方法与对偶规划的结合2.5.1 混合约束对偶模型2.5.2 程序流程2.5.3 射线系数调整后的响应面拟合2.5.4 算例第三章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膜结构截面优化中的应用3.1 膜结构截面优化模型的建立3.2 膜结构优化中射线步的调整和约束的初选3.3 膜结构优化中二次规划算法的实现3.4 膜结构优化的数值算例与分析第四章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板壳结构优化中的应用4.1 板壳优化模型的建立4.1.1 设计变量的处理4.1.2 目标函数的处理4.1.3 约束的处理4.2 改进响应面法与以往响应面法的比较4.3 设计变量形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4.4 板壳优化的数值算例与分析第五章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二维连续体形状优化中的应用5.1 形状描述5.1.1 形状描述和设计变量定义5.1.2 控制函数5.2 网格控制5.2.1 网格的变形5.2.2 关键点和设计单元的定义5.2.3 二级控制的基本原理5.2.4 初始网格映射的建立5.3 形状描述实例5.3.1 初始形状5.3.2 关键点和设计单元5.3.3 设计变量和控制函数5.4 形状优化模型的建立5.4.1 优化问题的近似模型5.4.2 用响应面法建立近似优化模型5.5 形状优化模型的求解与程序实现5.5.1 收敛准则5.5.2 优化流程5.6 形状优化的算例与分析第六章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骨架结构频率约束优化中的应用6.1 桁架结构频率优化模型的建立6.1.1 优化模型的建立及转化6.1.2 多种频率约束的处理6.2 桁架结构频率优化的算例与分析6.3 框架结构频率优化6.4 框架结构频率优化的算例与分析第七章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多学科中的应用7.1 改进响应面在单晶体生长工艺优化的应用7.1.1 直拉法晶体生长简介7.1.2 直拉法晶体生长数值模拟的分析模型7.1.3 涡量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及分析7.1.4 生长界面氧的浓度最合适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及分析7.2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血管搭桥优化中的应用7.2.1 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简介7.2.2 冠状动脉搭桥术有限元分析7.2.3 冠状动脉搭桥参数优化设计三要素7.2.4 冠状动脉搭桥参数优化模型ⅰ及其分析7.2.5 冠状动脉搭桥参数优化模型ⅱ及其分析7.2.6 冠状动脉搭桥参数优化模型ⅲ及其分析7.2.7 冠状动脉搭桥参数优化讨论7.3 改进的响应面法在电磁波导的滤波器优化中的应用7.3.1 辛体系对波导介质层PBG结构的分析计算7.3.2 波导介质层PBG结构滤波器的优化设计7.4 改进响应面在宇航线式火工分离装置优化中的应用7.4.1 宇航火工分离装置及有限元分析7.4.2 宇航线式火工分离装置装药腔结构优化7.4.3 宇航线式火工分离装置削弱槽结构优化第八章 其他响应面方法的某些进展8.1 最大离差值极小响应面8.1.1 问题的提出和模型的建立8.1.2 求解方法8.1.3 算例与分析8.2 径向基函数法及其优化应用的策略8.2.1 径向基函数方法简介8.2.2 不同形式近似方法的验证8.2.3 针对增广的径向基函数建模的序列求解算法8.2.4 算例 上一篇: 李群分析在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中的应用 英文版 [(瑞典)伊布拉基莫夫,(加)伊布拉基莫夫 著] 2011年 下一篇: 矢量分析题解 杨曙,李恒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