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作者:王琦 主编出版时间: 2011年版内容简介 《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以王琦教授多年来中医体质学术研究成果及其率领学术团队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的系统总结为主,兼及其他时期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结;以课题研究成果为主,兼及他人应用成果。全书涉及九种体质的理论背景及方法学研究、九种体质的分类及基础研究、九种体质的应用研究三篇内容,共17章,分别从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医体质学比较研究,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方法学研究,体质辨识方法与技术研究,体质形成与相关因素研究,九种体质的表现特征、形成与影响因素、分子机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体质研究成果在个体化诊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等方面,全面总结了“973计划”项目研究的新发现、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为实施WHO提倡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基础,对健康医学的整体发展和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为研究性专著,适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师、中西医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中医医护人员参考。目录刘序王序张序编写说明绪论上篇 九种体质的理论背景及方法学研究第一章 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一节 理论体系的架构第二节 假说的提出与关键科学问题第三节 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第四节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第五节 中医体质学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章 中医体质学比较研究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与前人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与中外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第三章 构建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方法学研究第一节 文献研究方法第二节 分类研究的方法第三节 基础实验研究的方法?四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定性研究的方法第四章 体质辨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第一节 体质辨识的概念与原则第二节 中医体质辨识的内容第三节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依据第四节 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第五节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建立第六节 体质辨识技术研究第五章 体质形成与相关因素研究第一节 先天因素研究第二节 后天因素研究中篇 九种体质的分类及基础研究第六章 平和体质(A型)第一节 平和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第二节 平和体质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第三节 平和体质的基础研究第七章 气虚体质(B型)第一节 气虚体质?概念和表现特征第二节 气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第三节 气虚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气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八章 阳虚体质(C型)第一节 阳虚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第二节 阳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第三节 阳虚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阳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九章 阴虚体质(D型)第一节 阴虚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第二节 阴虚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第三节 阴虚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阴虚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十章 痰湿体质(E型)第一节 痰湿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第二节 痰湿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痰湿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痰湿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十一章 湿热体质(F型)第一节 湿热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第二节 湿热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湿热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湿热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十二章 气郁体质(G型)第一节 气郁体质的概念和特征表现第二节 气郁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气郁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气郁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十三章 血瘀体质(H型)第一节 血瘀体质的概念和表现特征第二节 血瘀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血瘀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血瘀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第十四章 特禀体质(Ⅰ型)第一节 特禀体质的概念及表现特征第二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基础研究第四节 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的体病相关研究下篇 九种体质的应用研究第十五章 临床应用研究第一节 辨体论治应用概论第二节 不同病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第十六章 体质公共卫生服务研究第一节 体质辨识与健康管理第二节 体质辨识与公共卫生第十七章 国内外影响与评价第一节 国内影响与评价第二节 国际影响与评价附录附录Ⅰ “973”课题组发表文章及论文附录Ⅱ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附录Ⅲ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附录Ⅳ 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大事年表 上一篇: 2014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下册 浙江省体育局 编 2017年版 下一篇: 九种体质人生攻略丛书 中国人九种体质之揭开星座密码 [沈生 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