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出版时间:2012年版内容简介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代表人物,芬伯格在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思想与建构论技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具化理论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思想,创建了新技术批判理论。在技术批判理论视域中进行了现代性批判与重构,以期在技术变革基础上实现新的现代性——社会主义文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具有范式转换与视域开启的意义,不仅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典型代表,更开启了一种新实践技术哲学路径,为实现技术的民主改革和科学合理地技术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对自主技术创新及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具有指导作用。《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深度解读》是一本批判理论书籍。目录导言 逻辑与历史——技术研究与批判理论的内在发展一、由本质主义走向建构论——技术观的发展趋向二、由抽象走向具体——批判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四、基本构架、创新点与不足五、研究方法第一章 技术时代的思想者——芬伯格及其思想简介第一节 父亲——技术兴趣与哲学关怀的启蒙者一、作为量子物理学家的父亲——以知识方式探求哲学、认识世界的开端二、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父亲——以价值方式探求哲学、认识世界的开端第二节 时代境遇与芬伯格思想的心路历程一、技术作用的突现——关注技术问题的开端二、红五月风暴——反技术专制主题的出现三、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技术民主化路径的产生四、苏东剧变——另一种现代性的萌芽第三节 芬伯格的学术生涯一、实用主义的初始期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习期三、马尔库塞及海德格尔思想学习期第四节 技术哲学三步曲及技术存在论基础的奠定一、技术批判理论探源期——法兰克福学派时期二、技术哲学三步曲的成形期——后马克思主义时期三、批判的建构论时期——马克思思想期四、倒转奠基——技术存在论的形成与加强期第二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前提一复调式的理论发展与继承线路第一节 技术设计实践——经验来源一、人类行为引导技术发展二、技术与现代性的可选择性第二节 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持久来源一、对马克思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继承二、马克思的社会组织理论——芬伯格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的坐标系三、对马克思技术设计批判理论的继承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主线继承一、反思性、批判性风格二、嫁接的研究模式三、不断走向实践的研究趋势四、技术专制的研究主题第四节 马尔库塞的思想——师承链的继承一、批判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二、关注技术、理解技术及技术的价值负载思想三、技术的辩证性——社会变革的前提四、和谐的社会发展趋向第五节 本质主义技术观——初级工具化技术的来源一、工具论技术观——技术的可控性二、实体论技术观——技术的价值负载性第六节 建构论技术观——次级工具化技术的承继一、技术的社会建构性——技术发展多种可能性的来源二、否定建构论技术观的非批判性三、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小结:复调式的理论继承第三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缘起——现代性与理性诊断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一、现代性的多义性二、现代性悖论与技术决定论三、现代性研究的“烟雾弹”——社会合理性三、现代性问题的根源——社会合理性的形式偏见第二节 理论的与实践的——技术合理性分析一、技术合理性的理论根源——技术合理性辩证发展之旅二、技术合理性的实践渊源——技术专家治国论三、技术合理性的假象——技术拜物教四、现代性研究与技术研究的缺失——技术设计形式偏见分析小结:以技术设计形式偏见批判达致现代性批判第四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与逻辑起点第一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技术存在论一、存在论的含义及其演变二、技术存在论的辩证发展——希腊技术存在论的否定之否定三、技术存在论的逻辑递进——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存在论发展的必然四、存在抑或存在者——关于海德格尔技术存在论的争论五、芬伯格的新技术存在论——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存在者统一第二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复合方法——工具化理论一、工具化理论的前提——系统与生活世界的逻辑分离与现实统二、工具化理论的内容——两个层次的工具化(功能化与实现)三、工具化理论的方法——功能方法与解释方法的结合第三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技术本质分析一、技术定义的历史沿革和分类二、二级工具化技术本质观三、解释学建构论的技术本质四、作为复杂系统、场所和网络的技术五、技术的历史性——前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与未来技术的比较六、整体技术观小结:双基因技术模型第五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方法研究第一节 系统的整体方法一、还原方法之于技术研究二、系统的整体方法三、技术研究之系统的整体方法转变四、系统的整体方法在芬伯格技术研究中的运用第二节 诠释学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结合一、诠释学方法二、诠释学方法之于技术研究三、诠释学方法与经验方法相结合的技术研究第六章 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走向社会主义文明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一、社会主义——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二、社会主义的内容——社会化、民主化和革新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明实现的理论准备一、辩证现代性——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与必然二、工具化技术理论——技术质变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三、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另一种准备第三节 向社会主义文明过渡的核心——技术民主化一、理性观的转变——由封闭、专制理性向民主理性的发展二、技术民主化的必要性——民主化运动浪潮与技术专制的矛盾三、技术民主化的主体和意识准备——公众参与技术设计四、技术民主化的理论依托——技术微政治学五、一种补充链接——拉图尔转译理论之于芬伯格技术民主化理论六、技术民主化的关节点——技术具体化及协同七、技术民主化的结果——和谐的新质技术的诞生第四节 系统的社会工程——社会主义的实现一、新质技术——社会主义实现的基因二、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小结: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超越性与局限性第七章 范式转换与视域开启——技术批判理论的意义与展望第一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地位与技术研究新视域之开启一、技术哲学实践转向的发起者二、技术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和经验转向的引领者三、描述与规范结合的技术社会学的开创者第二节 技术批判理论与新实践路径的呈现一、“自主”技术创新战略的新征程二、中国特色现代性道路之建构结语:在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张力中推进技术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上一篇: 博弈与决策 2012年版 下一篇: 与领导干部谈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