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调控 作者:刘黎明出版时间: 2018年版内容简介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调控》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系统过程模拟及其环境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全书详细阐述了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基本特征、过程、效应及其调控机制,并针对高集约化农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所导致的高环境风险问题,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引人物质流分析原理,开展不同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过程解析和定量模拟,探析从区域一小流域(景观)一农户经营单元尺度的污染物累积机制和环境风险控制途径。目录第1章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概述1.1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1.1.1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1.1.2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基本特征1.2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概念框架1.3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过程分析1.3.1 生物过程1.3.2 农户决策过程1.3.3 土地利用变化过程1.3.4 物质流过程模拟1.3.5 过程耦合与集成1.4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模拟1.4.1 农户经营单元尺度1.4.2 小流域尺度1.4.3 区域尺度1.5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调控1.6 小结第2章 农户经营单元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调控研究2.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2.1.1 研究区概况2.1.2 数据来源2.2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解析2.2.1 农户类型研究2.2.2 农户行为特征分析2.2.3 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3 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模拟2.3.1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模拟2.3.2 不同农户类型的粮食产量回归模拟2.4 基于耕作单元的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研究2.4.1 基于耕作单元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物质流分析框架2.4.2 物质流分析核算方法2.5 不同农户类型的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评价2.5.1 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2 指标权重的确定2.5.3 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的计算2.5.4 结果分析2.6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控第3章 小流域尺度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3.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3.1.1 研究区概况3.1.2 数据来源3.1.3 流域基本特征分析3.2 ABM与IECM耦合模型的构建3.2.1 ABM与IECM耦合模型的框架3.2.2 ABM模型的构建3.2.3 IECM模型3.2.4 ABM和IECM模型的数据交互过程3.2.5 ABM-IECM耦合模型的模拟3.2.6 ABM-IECM耦合模型的验证3.3 A BM与IECM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3.3.1 农户类型的变化3.3.2 作物种植制度、常住人口以及生猪数量的变化3.3.3 总氮输出的变化3.4 讨论与总结3.4.1 讨论3.4.2 总结第4章 乡镇尺度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4.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4.2 ABM与SFA耦合模型的框架4.3 ABM与SFA耦合模型的构建4.3.1 ABM模型的构建4.3.2 SFA模型的构建4.3.3 ABM-SFA耦合模型的验证4.4 模拟结果分析4.4.1 作物种植制度及粮食产量变化4.4.2 氮素环境输出变化4.4.3 氮盈余变化4.5 讨论与总结4.5.1 讨论4.5.2 总结第5章 基于不同政策情景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调控研究5.1 不同情景设置5.2 不同政策情景模拟结果5.2.1 农户类型分析5.2.2 种植制度变化5.2.3 水稻总产变化5.2.4 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变化5.2.5 氮素环境变化5.3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调控政策选择5.3.1 政策情景分析5.3.2 政策启示5.4 小结第6章 基于景观情景模拟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设计6.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6.1.1 研究区概况6.1.2 数据来源6.2 金井小流域景观格局分析6.2.1 金井小流域景观格局特征6.2.2 河流缓冲区景观格局分析6.3 金井小流域水体污染物输出特征分析6.3.1 污染物输出时间尺度分析6.3.2 污染物浓度空间尺度分析6.4 农业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关系模拟6.4.1 空间尺度选取6.4.2 景观类型选取6.4.3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6.4.4 景观格局与污染物浓度关系模拟6.5 基于标准景观情景方法的农业景观情景模拟6.5.1 标准景观情景方法概述6.5.2 农业景观未来情景设计内容6.5.3 情景Ⅰ: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首要目标6.5.4 情景Ⅱ: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首要目标6.5.5 情景Ⅲ: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首要目标6.6 不同景观情景土地利用效应评价6.6.1 景观格局分析6.6.2 水环境质量评价6.6.3 经济效益评价6.6.4 生物多样性评价6.6.5 农户意愿分析6.7 小结第7章 基于粮食供给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选择7.1 桃江县土地利用现状及数据来源7.1.1 桃江县土地利用现状7.1.2 数据来源7.2 桃江县粮食需求及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7.2.1 桃江县粮食需求分析7.2.2 桃江县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7.3 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及粮食生产效益分析7.4 桃江县耕地生产力评价7.5 不同粮食生产情景效益评价及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选择7.5.1 桃江县粮食生产背景及评价情景设定7.5.2 不同粮食生产情景的综合效益分析7.5.3 可持续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选择第8章 区域尺度的盐渍化土壤景观时空动态模拟研究8.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8.1.1 研究区域概况8.1.2 数据来源及遥感制图8.2 盐渍化土壤景观格局分析8.2.1 银川平原灌区盐渍化土壤景观数量结构动态变化8.2.2 银川平原灌区盐渍化土壤景观格局时空变异特征研究8.2.3 盐渍化土壤景观“格局-过程”分析8.3 盐渍化土壤景观时空动态模拟模型构建8.3.1 CA-Markov模型在土地利用与景观空间格局模拟的应用8.3.2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盐渍化土壤景观时空动态模拟8.4 基于CA-Markov模型的盐渍化土壤景观动态模拟及预测8.4.1 CA-Markov模型检验及比较8.4.2 盐渍化土壤景观类型预测8.4.3 CA-Markov模型应用效果讨论8.5 小结第9章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控制的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防控9.1 基于PSR框架的土壤盐渍化风险综合评价9.1.1 土壤盐渍化风险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9.1.2 土壤盐渍化“因一果”关系分析9.1.3 基于PSR框架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1.4 土壤盐渍化风险综合指数评价模型9.1.5 土壤盐渍化风险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9.2 基于SAR模型的土壤盐渍化风险防控模型9.2.1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9.2.2 土壤盐渍化关键风险因子筛选9.2.3 结果与分析9.3 基于土地利用系统控制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调控策略和措施9.3.1 盐渍化土地利用系统风险调控的内涵与目标9.3.2 构建绿洲土壤盐渍化风险防控体系及优化方案9.3.3 结果与讨论9.4 小结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财经博士文库 农业增长方式转换机制论 杨明洪著 2003年版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丛书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高化民著 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