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化运动史 作者:罗平汉著 出版时间:2004年版丛编项: 当代中国农村变迁丛书内容简介 《农业合作化运动史》主要内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形式上似乎回复到了农业合作化前的个体经营状态,于是有些人便发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概,甚至认为当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是多此一举。其实,以包产到户为基本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以前的人体农业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就是作为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合作化之前它是个体农民私有的;而包产到户之后只是经营方式由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劳动,土地的所有权仍是集体的,农民与集体是一种承包关系。当年农业合作化的目的,就是要将主要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改变为合作化运动的成果,而是合作化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深化。 目录一、设想1.“本本”的启示与苏联的借鉴2.革命胜利前夕的设想3.土地改革后的新情况二、争论1.东北富农问题的争论2.山西农业合作社的争论(一)3.山西农业合作社的争论(二)三、起步1.一个重要的决议2.早期农业合作社的典型3.初级社的基本特征四、纠偏1.“集体化的好处说不完”2.出现急躁冒进偏向3.“从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五、加快1.“总路线一翼”2.“言不及义”之批评3.加快发展六、“停、缩、发”1.大发展中出现新冒进2.生产力“暴动”3.“停、缩、发”方针4.浙江“砍社”风波七、反“右倾”1.合作化速度之争2.批评“小脚女人”3.修改规划4.“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辨论”八、一本书1.从“怎样办”到“高潮”2.“鸡毛确实要上天了”3.按语——合作化指导思想九、实现合作化1.掀起合作化高潮2.实现初级合作化3.集体农庄——最早的高级社4.高级计大潮5.实现高级合作化十、巩固1.新问题和新矛盾2.整顿合作社3.包产到户的兴起4.退社风潮5.“两条道路大辩论”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丛书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 高化民著 1999年版 下一篇: 中国科技史话丛书 农业史话 王渝生主编;杨常伟编著 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