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路向何方 作者:张云峰著 出版时间:2019年版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路向何方》以独特的视角,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各时期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成果及不足,对比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成功经验,揭示了隐藏在“三农”问题背后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应着眼于“土地使用方式、组织形式、分配方式、运行机制、文化体系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创新,逐步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录序言自序前言第一章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亟待改革第一节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具体特征及其本质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具体特征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的本质第二节 改革的重心是如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一、组织创新是关键二、分配方式创新是核心三、土地使用方式创新是重点四、管理机制创新是支撑五、文化体系创新是补充六、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是保障第三节 本轮改革给党和政府、涉农企业及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本轮改革给党和政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二、本轮改革给涉农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本轮改革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实践与启示(1927-1953)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土地革命实践一、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革命实践第一阶段(1927-1937)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实践第二阶段(1937-1945)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第三个阶段(1945-1949)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高潮阶段的土地革命实践(1949-1953)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实践经验与不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实践成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实践中的不足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实践启示一、格局决定结局二、思路决定出路三、细节决定成败第三章 早期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与启示(1953-1978)第一节 早期社会主义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一、早期社会主义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的社会背景二、早期社会主义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第二节 早期社会主义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成果与不足一、早期社会主义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成果二、早期社会主义阶段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中的不足第三节 早期社会主义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启示一、构建农民组织化生产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二、构建以农民为基础的产销一体化组织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三、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与启示(1978-2018)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背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成果与不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成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中的不足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启示一、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需从土地改革入手二、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需重塑农业组织化运营管理体系三、新时期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改革需构建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五章 美、日、新西兰等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经验与启示第一节 美、日、新西兰等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特点一、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特点二、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特点三、新西兰农业现代化发展特点第二节 美、日、新西兰等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与启示一、美、日、新西兰等国家农业现代化成功经验二、美、日、新西兰等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不足三、美、日、新西兰等国农业现代发展经验启示第六章 深化改革,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第一节 预见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具体特征一、组织一体化二、分配生态化三、管理流程化、科技化四、文化共同体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与农村经济体系实施路径一、构建“组织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建立组织一体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示范样板,点燃星星之火三、建立农副产品社区连锁示范样板,构建组织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四、搭建平台,引入资本,对农业领域各相关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第三节 如何发挥“党和政府、涉农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作用一、党和政府如何发挥作用二、涉农企业如何发挥作用三、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作用结束语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国农业论衡 新农业哲学 下 程兆熊著 1989年版 下一篇: 中国农业通史 战国秦汉卷 张波,樊志民主编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