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出版时间:2011年版内容简介 《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是根据我国海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丰富的油气地质勘查资料,针对不同类型原型盆地和多旋回叠合盆地呈有序排列分布的特征,把处于同一板块位置上、成盆机制相同或相关的一组盆地称之为盆地群。将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划分为渤海湾裂谷盆地群、黄海裂陷盆地群、东海弧后裂离盆地群和南海盆地群,后者又进一步分为:北部陆缘和南部陆缘裂陷盆地群,西部走滑盆地群,南缘和东北部前陆一裂陷盆地群。对比分析各盆地群的油气地质特征、油气远景和勘探方向后,作者认为,渤、黄海盆地为多旋回叠合盆地,具多套烃源岩系和复合含油气系统,新生代大陆裂陷(裂谷)阶段是主要成盆、生烃和成藏期,可形成与断裂密切相关的复合油气聚集带;东海盆地弧后裂离和挤压频繁交替是成盆和成藏的主控因素,新生代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烃源岩是其重要特征,形成挤压背斜一断块成藏组合和较单一的含油气系统;南海盆地处于大陆离散边缘,新生代是主成盆期,以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持续稳定沉降是主要特点,一般形成较单一的油气系统,在南部裂陷和前陆盆地形成三角洲相和生物礁相的大型油气田群。作者还特别指出,南黄海盆地和四川盆地虽然同位于扬子准地台之上,但二者的油气地质条件却很不相同,埋藏史和成藏条件都有重要差异,不能等同视之。目录第1章 概论1.1 海上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1.1.1 油气资源评价的内涵和特点1.1.2 不同勘探阶段的油气资源评价1.1.3 海上盆地早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的任务1.2 海区油气勘探历程的回顾和早期评价区1.2.1 简况1.2.2 海区油气勘探阶段1.2.3 早期油气资源评价区1.3 海上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和问题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 研究现状分析和问题参考文献第2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及其特征2.1 中国东部大陆及邻近海域地球动力学分区特征2.1.1 东亚大陆区(I)2.1.2 大陆边缘区(Ⅱ)2.1.3 菲律宾海大洋区(Ⅲ)2.2 中国东部大陆和海域构造单元及其特征2.2.1 构造单元划分及依据2.2.2 天山一兴安褶皱系2.2.3 中朝陆块2.2.4 秦岭一千里岩褶皱系2.2.5 扬子陆块和中一朝构造单元对比2.2.6 华南褶皱系2.2.7 琉球一台湾活动带2.2.8 印支一南海陆块2.2.9 藏滇一缅泰马一加里曼丹褶皱系参考文献第3章 中国东部大陆及邻近海域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3.1 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基本特征3.1.1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3.1.2 构造旋回的基本特征3.2 大陆基底的形成阶段(800 Ma一1000 Ma前)3.2.1 基底的岩性和同位素年龄3.2.2 构造旋回与基岩油藏3.3 超级大陆和原型盆地形成阶段3.3.1 加里东构造旋回(800 Ma一417 Ma)--克拉通等原型盆地形成时期3.3.2 华力西一印支构造旋回(417 Ma一205 Ma)--克拉通、前陆盆地形成及改造时期3.4 挤压造山和裂陷盆地形成阶段--燕山构造旋回(205 Ma~80 Ma)3.4.1 区域背景和演化期次划分3.4.2 早一中侏罗世挤压一冲断和原型盆地再改造时期3.4.3 晚侏罗世一白垩纪构造转换与右旋拉张时期3.5 伸展裂陷为主的盆地形成阶段--喜马拉雅构造旋回(80 Ma至今)3.5.1 构造事件的多发性和复杂性3.5.2 新生代盆地演化的共性和南、北差异性参考文献第4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群及其勘探4.1 原型盆地和含油气盆地群4.1.1 原型盆地及分类4.1.2 盆地群划分和类型9……第5章 油气成藏理论与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构成第6章 综合地球物理盆地描述技术第7章 地震层析成像为主的盆地描述技术第8章 层序地层学盆地描述技术第9章 以油气运移聚集为主的盆地模拟技术参考文献结束语编后记 上一篇: 油气矿藏地质与评价 下一篇: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油气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