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发理论与技术丛书 煤层气压裂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 作者:程远方,王欣,丁云宏 著出版时间: 2018年版内容简介 水力压裂技术是煤层气井增产的核心手段,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能够实现高产的煤层气压裂技术,因此需要从构造地质、地质力学、压裂工艺、压裂液等多个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形成配套的煤层气压裂技术,而《煤层气压裂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 《煤层气压裂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我国煤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提出了复杂裂缝水力压裂设计理论、复杂裂缝支撑剂分布规律和经济评价方法,并以沁水盆地南缘和北缘煤层气区块为例介绍了煤层气井压裂的设计方案和压后评价。 其中《煤层气压裂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对系统掌握煤层气复杂裂缝压裂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相信对广大煤层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目录第0章 绪论0.1 煤层气储量分布状况0.1.1 美国0.1.2 加拿大0.1.3 澳大利亚0.1.4 中国0.2 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0.2.1 美国0.2.2 加拿大0.2.3 澳大利亚0.2.4 中国0.2.5 我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问题0.2.6 煤层气主要开发技术0.3 煤层水力压裂现状0.3.1 煤层水力压裂改造需求0.3.2 煤层水力压裂工艺技术0.3.3 压裂液技术0.3.4 支撑剂技术0.3.5 裂缝监测技术0.4 煤层压裂优化设计研究概述0.4.1 压裂裂缝形态研究0.4.2 压裂模型研究0.4.3 压裂设计软件发展现状0.4.4 压裂设计的优化方法参考文献第1章 煤层气储层基本特性1.1 煤储层结构特征1.1.1 割理特性1.1.2 割理起源1.1.3 割理和煤层气1.2 煤层气储存、运移及产出特征1.2.1 煤层气生成及赋存特征1.2.2 煤层气产出机理1.3 煤储层物性特征1.3.1 煤储层的孔隙特征1.3.2 煤储层的渗透特征1.3.3 煤储层的基质收缩与应力敏感性1.4 煤岩力学特性1.4.1 沁水盆地煤岩力学性质1.4.2 宁武盆地煤岩力学性质1.5 煤层地应力特性1.5.1 地应力的影响因素1.5.2 煤岩地应力模型1.5.3 单因素分析1.5.4 黏弹性地应力模型的应用1.5.5 煤层分层地应力特征分析参考文献第2章 煤层气压裂裂缝复杂性2.1 水平缝与竖直缝2.1.1 煤层水力压裂中的水平缝与竖直缝2.1.2 水平缝与竖直缝的形成条件2.2 多裂缝2.2.1 煤层水力压裂中的多裂缝2.2.2 多裂缝的形成条件2.3 T型缝2.3.1 煤层水力压裂中的T型缝2.3.2 T型缝的形成条件2.4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2.4.1 实验设备2.4.2 实验方案2.4.3 实验步骤2.4.4 实验结果2.4.5 实验结果分析参考文献第3章 煤层气压裂经典几何模型3.1 二维模型3.1.1 PKN模型3.1.2 KGD模型3.2 拟三维模型3.2.1 裂缝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3.2.2 裂缝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3.3 全三维模型3.3.1 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的基本方程3.3.2 基本方程的数值解法参考文献第4章 煤层气压裂复杂几何模型4.1 T型缝模型4.1.1 T型缝延伸模型的建立4.1.2 T型缝延伸模型的求解4.2 多裂缝模型4.2.1 多裂缝几何模型的建立4.2.2 多裂缝延伸模型的建立4.2.3 多裂缝延伸模型的求解参考文献第5章 煤层气压裂液摩阻分析与支撑剂运移分布5.1 煤层气压裂液摩阻分析5.1.1 压裂液的流变性5.1.2 幂律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表观黏度计算5.1.3 摩阻计算5.2 支撑剂沉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5.2.1 支撑剂单颗粒自由沉降5.2.2 支撑剂单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修正5.2.3 煤层气压裂支撑剂沉降影响因素分析5.3 支撑剂运移分布模型5.3.1 竖直缝支撑剂运移分布模型5.3.2 竖直缝支撑剂输运模型数值解法5.3.3 水平缝支撑剂运移分布模型5.3.4 水平缝支撑剂浓度数值计算模型参考文献第6章 煤层气压裂产能分析6.1 煤层气压裂产能模拟数学模型6.1.1 煤层气的解吸与扩散6.1.2 流体连续性方程6.1.3 流体渗流方程6.1.4 煤岩物性的应力敏感性6.1.5 辅助方程6.1.6 定解条件6.2 煤层气井生产动态分析6.2.1 未压裂直井生产动态6.2.2 压裂直井生产动态6.2.3 未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6.2.4 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6.2.5 多分支水平井生产动态6.3 未压裂直井产能分析6.3.1 井距的影响6.3.2 储层压力的变化6.3.3 储层含气饱和度的变化6.3.4 储层气体采收率的变化6.4 压裂直井产能分析6.4.1 压裂直井几何模型6.4.2 煤层气产量的变化6.4.3 储层压力的变化6.4.4 储层含气饱和度的变化6.4.5 储层气体采收率的变化6.4.6 物性参数对产能的影响6.5 未压裂水平井产能分析6.5.1 水平井几何模型6.5.2 煤层气产量的变化6.5.3 储层压力的变化6.5.4 储层含气饱和度的变化6.5.5 储层气体采收率的变化6.5.6 水平段长度的优选6.5.7 布井方位的选择6.6 压裂水平井产能分析6.6.1 压裂水平井几何模型6.6.2 压裂裂缝间距的影响6.6.3 裂缝半长的影响6.6.4 裂缝参数优化6.7 多分支水平井产能分析6.7.1 多分支水平井几何模型6.7.2 煤层气产量的变化6.7.3 储层压力的变化6.7.4 储层含气饱和度的变化6.7.5 储层气体采收率的变化参考文献第7章 煤层气压裂经济评价7.1 压裂经济评价指标7.2 压裂经济评价模型7.2.1 统一压裂设计方法7.2.2 经济最优化模型7.3 压裂经济评价分析参考文献第8章 煤层气井压裂实践8.1 区域地质特征概述8.1.1 区域地质概况8.1.2 区域构造演化8.1.3 煤层分布特征8.2 煤储层特征参数的确定8.2.1 煤岩物性参数的确定8.2.2 煤岩力学参数的确定8.2.3 地应力剖面的确定8.3 典型区块煤层气开发实践8.3.1 沁水盆地南缘8.3.2 沁水盆地北缘8.3.3 压裂实践小结参考文献 上一篇: 水力脉冲波协同解堵技术理论与应用 何延龙 著 2018年版 下一篇: 缔合型聚合物在孔隙介质中的性质与提高采收率能力 张鹏 编 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