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系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赛利普幅(H44C001004)比例尺1:250000 作者:陶晓风,赵兵,马润则,刘登忠,胡新伟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00年开始在青藏高原组织实施了国土资源大调查空白区填图计划,1:25万赛利普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是众多填图项目之一,陶晓风、赵兵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0赛利普幅H44C001004)》是该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总结。 图区在I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片,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部为班公错一怒江缝合带;次级大地构造单元中大部属革吉一措勤复合弧后盆地;南部部分属隆格尔一江达断隆带;西南角一小部分属冈底斯岩浆弧带。行政区划主要属阿里地区措勤县,南部的小部分地区属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 工作中按照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应用遥感等新技术手段,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自然地理、地层和沉积体系、岩浆岩和岩浆作用、构造变形、新构造运动、地质演化、矿产及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深入总结;获得了该区翔实可信的地质矿产资料。为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基础地质资料。 项目成果由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相应地质图组成。该项工作是迄今为止研究区内第一份中等比例尺的系统基础地质资料,所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认识,可供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目录前言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第二节 调查区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交通二、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第三节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二、前人工作评估第四节 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一、工作概况二、质量评述三、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第二章 地层第一节 岩石地层一、上古生界岩石地层二、中生界岩石地层三、新生界岩石地层第二节 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一、上古生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二、中生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三、新生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第三章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分析第一节 沉积体系特征及沉积相构成一、浅海陆棚沉积体系二、冰海沉积体系三、斜坡沉积体系四、台地沉积体系五、滨海(海滩)沉积体系六、三角洲沉积体系七、湖泊沉积体系八、冲积一河流沉积体系第二节 沉积相时空分布及演化一、古生代沉积相特征二、中生代沉积相特征三、新生代沉积相特征第三节 构造层序及层序地层一、构造层序Ⅰ(泥盆纪一二叠纪)二、构造层序Ⅱ(侏罗纪)三、构造层序Ⅲ(白垩纪)四、构造层序Ⅳ(古近纪一第四纪)第四章 岩浆岩第一节 火山岩一、燕山晚期火山岩(K1)二、喜马拉雅中早期火山岩(E1-E2)三、喜马拉雅晚期火山岩(N1-Qp2)四、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五、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性质第二节 侵人岩一、燕山晚期基性、中性及中酸性侵入岩二、喜马拉雅早期中性及中酸性侵入岩三、喜马拉雅晚期酸性侵入岩四、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五、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六、与侵入岩有关的接触变质作用第三节 脉岩一、基性脉岩二、中性脉岩三、酸性脉岩第四节 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环境一、岩浆岩组合及时空分布特征二、构造背景分析三、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第五章 构造第一节 概述一、调查区大地构造背景二、调查区构造层划分三、构造变形单元划分第二节 构造变形单元分述一、昂拉仁错褶皱构造带(Ⅰ)二、仁多断褶带(Ⅱ)三、南北向地堑构造第三节 构造变形综述一、构造变形层次二、构造变形期次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及高原隆升一、新构造运动地貌标志二、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地质标志三、地热显示与地震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一、革吉-措勤弧后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二、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2-E2)三、高原隆升盆地消亡阶段(E3-Q)第六章 矿产及其他国土资源概况第一节 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概况二、矿产分述三、成矿预测及找矿方向第二节 生物资源一、主要植被类型二、主要野生动物资源第三节 旅游资源一、本区旅游资源类型及特点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结语一、主要地质成果和进展二、存在问题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及图版附件1:25万赛利普幅(H44 C 001004)地质图及说明书 上一篇: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系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温泉兵站幅(I46C003002) 下一篇: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丛书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 [潘桂棠 等著]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