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剂理论与技术作者:蒋国民 主编出版时间: 2011年版内容简介 《气雾剂理论与技术》是气雾剂发展80多年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本理论与技术著作。书中几乎囊括了气雾剂的各个方面,对气雾剂发展史与存在的问题,技术理论体系,气雾剂阀门与泵,气雾剂容器,气雾剂抛射剂,气雾剂的生产,气雾剂的安全,各种不同类型气雾剂产品的配方设计原理,配方与配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以200多万字的篇幅,详细描述了气雾剂的各个方面,内容翔实、系统,资料丰富、全面,是气雾剂生产者、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可供气雾剂企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精细化工配方研究者、气雾剂阀门与泵设计者等相关人员参考使用。目录第一篇 气雾剂及其技术理论体系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及定义一、气雾剂组成二、气雾剂的完整定义(一)三个国际组织对气雾剂的定义(二)完整的定义第三节 气雾剂与气溶胶一、aerosol与aerosols二、气溶胶、喷雾器、喷雾剂三、气雾剂(产品)(aer08018,aerosol product8或aerosolPaok88e)四、上述三词的关系第四节 气雾剂、气雾罐及气雾剂阀门均不属于包装一、简述二、包装的定义、内容及功能(一)定义(二)包装的内容(三)包装的主要功能三、气雾罐的功能与要求四、气雾剂阀门的功能与要求第五节 气雾剂的行业与安全管理第二章 气雾剂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一节 气雾剂的构成第二节 气雾剂的工作原理及雾化原理第三节 气雾剂的分类一、按用途分类(一)美国的分类(二)日本的分类(三)英国的分类二、按喷出图形分类三、按产品浓缩液型分类四、按可燃性分类第四节 气雾剂的整体性关系一、影响气雾剂制品的综合性能的因素分析二、影响气雾剂喷雾性能的因素分析三、影响喷雾射程的因素四、影响雾滴尺寸的因素五、影响雾锥角的因素六、影响喷射率的因素七、喷雾图形八、影响喷雾干燥度的因素九、影响泡沫密度及稳定性的因素第三章 气雾剂的技术与理论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气雾剂方面的技术著作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气雾剂业界的贡献及获得的评价第四节 我国学者奠定了世界气雾剂的技术理论体系第二篇 气雾剂的兴起发展及现状第一章 气雾剂的兴起与发展第二章 气雾剂面临的挑战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抛射剂受到的第一次CFCS冲击及对策一、由CFCS对臭氧层的损耗形成的第次冲击二、国际组织对此展开的活动三、对CFCS替代物的要求四、取代CFOS的各种方案第三节 由VOCS对地面臭氧浓度的破坏引起的第二次冲击及对策一、VOOS的涵义及其对环境的污染二、VOOS的分类三、提出控制VOOS的依据四、对VOOS的限量控制五、降低VOCS的途径及对策第三章 国外气雾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2000年后美国、德国,法国及欧洲其它国家的气雾剂概况第三节 2000~2006年美、英、德、法等各国气雾剂年产量一、美国二、英国三、德国四、法国五、意大利六、西班牙七、瑞典第四节 日本第五节 俄罗斯第六节 印度第七节 阿拉伯国家第八节 拉丁美洲国家一、拉丁美洲气雾剂市场的发展趋势二、产品种类三、阿根廷四、巴西五、墨西哥六、秘鲁第九节 发展趋向一、概要二、在配方方面三、在抛射剂方面四、在容器方面五、在气雾剂阀门及促动器(喷雾盖)方面六、在气雾剂产品品种方面七、双室隔离式气雾剂(一)概要(二)双室隔离式气雾剂的诞生与发展(三)双室隔离式气雾剂的优点及缺点(四)双室隔离式气雾剂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五)双室隔离式气雾剂的灌装(六)双室隔离式气雾剂的应用前景第四章 中国气雾剂工业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三个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1964~1984年),中国气雾剂行业的自力更生起步的萌芽阶段二、第二阶段(1985~1995年),快速发展阶段三、第三阶段(1996至今),走向成熟的阶段(一)我国提前完成氯氟化碳替代工作,兑现对国际环境保护的承诺(二)我国气雾剂行业重组整合(三)我国气雾剂产品从进口自给转变为走国外市场(四)药用气雾剂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五)基本上完善了气雾剂的技术理论体系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一、我国至今没有全国气雾剂行业协会二、气雾剂产品及其组成件标准应修订三、气雾剂新品种的开发尚需加大力度四、气雾剂产品的主要组成:气雾剂阀门与泵及气雾罐停滞不前,应加快发展步伐五、气雾剂产品的质量问题值得引起董视六、对气雾剂产品的整体认识尚需提高,消除客串专家造成的误导七、气雾剂产品的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规范第五章 中国气雾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 机遇一、中国气雾剂行业的现状二、加入WTO后,中国气雾剂业显现的特点三、国际市场(一)气雾剂的生产与销售分离(二)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三)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质量和产品档次(四)成功的气雾剂企业都确立自己的企业宗旨四、国内市场(一)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二)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五、人才六、技术创新七、行业主要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方向和且标八、汽车业等相关行业带动气雾剂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节 挑战一、国外强势企业的进入二、国内企业的竞争(一)当前国内气雾剂工业布点比较分散(二)争做原材料国产化(三)要努力跟上世界潮流,提高环保意识(四)竞争不等于价格拼杀三、气雾剂行业市场分析(一)民用气雾剂(二)汽车用品(三)气雾剂工业品四、今后的发展策略探讨(一)概要(二)联盟策略(三)出奇策略(四)企业品牌开拓策略第三节 主攻方向一、小投入,大产出,积极推出新产品入市二、从传播的角度看终端三、气雾剂外观设计就是最好的广告四、重视POP广告五、整体品牌设计中要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六、要注重POP信息传达一致第四节 未来气雾剂行业的实施意见一、避免重复生产二、保护中型企业,限制旧罐回收灌装三、加强环保建设四、国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五、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保证顾客权益第五节 入世给中国气雾剂业带来的挑战一、新的贸易壁垒(一)‘绿色壁垒’将对我国的气雾剂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将对传统气雾剂产品构成威胁(三)贸易自由化和跨国公司涌入,使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四)总体上入世后挑战大于机遇(五)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加快我国气雾剂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六)有利于我国气雾剂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二、认真培育市场三、加快产品开发(一)从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寻找新增长点(二)从为高科技产品服务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三)从老产品填平补齐、完善提高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四)从开发具中国特色的品种中寻找新增长点(五)把握国际气雾剂产业的热点四、制订集约化生产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五、适时调整布局、结构,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六、重视安全、环保第三篇 容器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气雾剂容器的作用与要求第一节 气雾剂容器的作用第二节 对气雾剂容器的主要要求一、容量要求二、耐压要求三、耐蚀要求四、密封要求五、强度要求六、尺寸精度要求七、材质要求八、外观要求第三章 一气雾剂容器的结构第一节 容器的结构一、分类二、结构第二节 有关容器容量的几个术语一、几个容积的代号及其意义二、容积的确定第四章 容器的生产工艺第一节 马口铁三片罐的成型一、马口铁三片罐的生产工艺流程二、罐体的焊接与焊缝三、上盖的成型四、下盖的成型第二节 铝罐的成型一、铝罐的成型工艺流程二、铝罐的质量要求第三节 盖与罐体的双缝结合第四节 罐盖与罐底封口用密封材料第五节 影晌气雾罐结构强度的因素第六节 容器的标贴尺寸及印刷一、马口铁罐的标贴印刷二、容器的涂层材料三、铝罐的标贴尺寸及其印刷第五章 容器的质量检测一、外观质量检测二、泄漏检测三、变形与爆裂压力检验四、铝罐内涂层电导测定五、容器卷边罐口与罐底平行度的测定六、容器罐口平面度的测定七、25.4mm罐口接触高度的测定(一)接触高度的定义(二)测定装置(三)测定程序八、25.4mm罐口强度的测定(一)测试装置(二)测试程序(三)注意要点第六章 金属罐的腐蚀机理及防腐一、关于气雾罐腐蚀的基本原理二、水基气雾剂对气雾罐的腐蚀机制及抑制剂三、铝罐的腐蚀问题第七章 双室式气雾罐一、双室式气雾罐的意义与特点二、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典型结构(二)工作原理三、双室式气雾罐的规格四、在结构设计上的一些特殊考虑(一)抛射剂充入口的设计(二)自动调节喷头五、双室式气雾罐的雾化性能第八章 异形罐(例图)第九章 塑料及玻璃气雾罐第一节 塑料气雾罐一、概述二、活塞充气式塑料喷雾器的优点三、活塞充气式塑料喷雾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四、充气式塑料喷雾器的设计计算五、充空气式塑料喷雾器的雾化性能第二节 玻璃气雾罐一、玻璃气雾罐口颈尺寸二、玻璃气雾罐的应用及试验第四篇 气雾剂阔门及促动器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气雾剂阀门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 国外的阀门与泵主要生产厂商第三节 中国的阀门与泵现状第四节 气雾剂阀门与泵的发展动向一、开发高速灌装阀门二、开发水基适用型气雾剂阀门三、开发适用于以压缩气体为抛射剂的气雾剂阀门四、开发360。全方位可用阀(又称防误用阀)第二章 气雾剂阀门与泵的属性与作用第一节 气雾剂阀门不属于气雾剂包装物第二节 气雾剂阀门的作用与要求第三节 气雾剂阀门对喷雾性能的影响第三章 关于雾化与雾滴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雾化力第三节 雾滴运动力第四节 雾化细度及其均匀度第五节 减少雾滴尺寸的途径第四章 气雾剂阀门与促动器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一节 气雾剂阀门与促动器的典型结构:一、气雾剂阀门的典型结构二、促动器的典型结构三、微雾化器(嵌件)的典型结构第二节 气雾剂阀门与促动器的工作原理……第五篇 气雾剂抛射剂第六篇 气雾剂产品的生产、贮存第七篇 气雾剂及其生产企业的安全事故控制第八篇 气雾剂生产设备第九篇 典型气雾剂产品配方及工艺第十篇 气雾剂产品中常用的成分及其功能附录 上一篇: 气体深冷分离工 刘业志,梁锋,杨春卉 著 2015年版 下一篇: 移动床反应器内非球形颗粒流动特性的模拟研究 陶贺 著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