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出版时间:2012年版内容简介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探讨全球空间信息组织中的基础问题。全书共分10章,系统阐述了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的架构体系、基本原理、数据模型及应用方法等,主要包括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中的框架、标识、存储、索引、表达、计算、空间关系及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与方法的专著,对地球剖分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与测绘科学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内容涵盖了作者对该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深入浅出,可供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林、土地、气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及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研究生阅读参考。目录丛书出版说明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空间信息组织1.1.1 什么是空间信息?1.1.2 什么是空间信息组织?1.1.3 空间信息组织的类型1.1.4 空间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1.2 空间信息组织的历史脉络1.2.1 纸质地图组织阶段1.2.2 数字地图组织阶段1.2.3 数据库组织阶段1.2.4 全球信息一体化组织阶段1.3 当代空间信息组织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3.1 全球信息化带来的挑战1.3.2 信息大众化带来的挑战1.3.3 卫星时代的问题与挑战1.4 空间信息组织为剖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5 本章小结第2章 地球剖分与空间信息剖分组织2.1 地球剖分的基本概念2.2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思路与优势2.2.1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思路2.2.2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优势2.3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基本原理2.3.1 地球球面空间的可剖分性原理2.3.2 剖分面片及关联信息的可标识性原理2.3.3 剖分面片的可定位性原理2.3.4 剖分面片的可索引性原理2.3.5 剖分面片的多尺度性原理2.3.6 剖分面片的空间关联性原理2.4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基本特性2.4.1 剖分层次性与空间尺度一致2.4.2 空间位置标识全球唯一2.4.3 空间位置标识包含空间与尺度信息2.4.4 空间数据组织与表达统一2.4.5 离散性与并行计算统一2.5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技术体系2.5.1 地球空间剖分框架2.5.2 剖分标识2.5.3 剖分索引2.5.4 剖分存储2.5.5 剖分表达2.5.6 剖分计算2.5.7 剖分地理空间关系与分析2.6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应用方向2.6.1 全球空间信息共享组织的应用方向2.6.2 全球空间信息存储组织的应用方向2.6.3 全球空间信息服务组织的应用方向2.7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的科学思考2.7.1 剖分组织是否能解决世界的粒子性表达问题?2.7.2 剖分组织是否可以解决地球球面与平面一体化问题?2.7.3 剖分组织是否可以解决地球空间的多尺度问题?2.7.4 剖分组织是否能解决矢量与栅格之争的问题?2.7.5 剖分编码能部分替代经纬度坐标吗?2.7.6 剖分编码是否可以建立地球空间信息的唯一标识?2.8 本章小结第3章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设计原理与方法3.1 什么是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3.1.1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3.1.2 剖分面片3.1.3 面片编码3.2 地球空间剖分研究回顾3.2.1 经纬度剖分网格体系3.2.2 国家标准网格体系3.2.3 全球离散网格系统3.3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测绘学基础3.3.1 地球椭球体的几何定义3.3.2 高程基准3.3.3 大地地理坐标系3.3.4 空间直角坐标系3.3.5 球面投影与平面大地直角坐标系3.3.6 全球剖分面片的变形规律3.4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空间特性3.4.1 空间离散性3.4.2 空间层次性3.4.3 空间聚合性3.4.4 空间关联性3.4.5 空间点面二相性3.4.6 球面平面一体性3.5 空间剖分结构与几何性质分析3.5.1 剖分结构与孔径3.5.2 空间剖分的几何性质3.5.3 空间定位特征与精度分析3.6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设计与应用3.6.1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分析与评判3.6.2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设计原则3.6.3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设计实例3.6.4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技术支撑体系3.6.5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框架的应用功能与意义3.7 本章小结第4章 空间信息剖分标识原理与方法4.1 空间信息标识4.1.1 什么是空间信息标识4.1.2 空间信息标识的目的与意义4.1.3 空间信息标识的对象4.1.4 空间信息标识的基本要求4.2 空间信息标识的问题与困惑4.2.1 空间信息标识的唯一性问题4.2.2 空间信息标识的容量问题4.2.3 空间信息标识的区位表达问题4.2.4 空间信息标识的点面二相不统一问题4.2.5 空间信息标识的不确定性问题4.3 空间信息剖分标识原理4.3.1 空间信息剖分标识基本原理4.3.2 空间信息剖分标识通用编码结构4.4 空间位置剖分标识模型与方法4.4.1 空间位置剖分标识模型4.4.2 球面平面统一的空间位置剖分标识编码方法4.4.3 空间位置剖分标识示例4.4.4 空间位置剖分标识与经纬度坐标4.5 空间实体剖分标识模型与方法4.5.1 空间实体剖分标识模型4.5.2 空间实体剖分标识编码的基本方法4.5.3 空间实体剖分标识的编码流程4.6 空间数据剖分标识模型与方法4.7 本章小结第5章 空间信息剖分存储组织原理与方法5.1 空间信息存储现状及发展趋势5.1.1 空间信息存储组织的主要要求5.1.2 空间信息存储的主要技术5.1.3 当前空间信息存储的主要问题5.1.4 未来空间信息存储的发展趋势5.2 空间信息剖分存储组织的基本原理5.2.1 剖分存储的基本思路5.2.2 剖分存储概念模型5.2.3 剖分存储模型协议体系及内容5.3 剖分存储组织的资源标识与动态配置方法5.3.1 存储资源的剖分标识方法5.3.2 资源标识的注册与管理5.3.3 资源动态配置策略5.4 剖分数据存储模型及空时存储调度协议5.4.1 全球空间信息统一存储模型5.4.2 空时存储调度协议5.5 剖分存储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调度方法5.5.1 剖分存储组织模型的技术优势分析5.5.2 即插即用运行调度方法5.5.3 虚拟全在线调度方法5.5.4 数据迁移调度方法5.6 本章小结第6章 空间信息剖分索引原理与方法6.1 空间信息索引技术概述6.1.1 什么是空间信息索引?6.1.2 空间信息索引的意义6.1.3 空间信息索引常用方法6.1.4 空间信息索引的主要技术问题6.1.5 空间信息索引与空间数据编目的关系6.2 空间信息剖分索引的数据对象6.2.1 遥感影像数据6.2.2 空间实体数据6.2.3 其他空间数据6.3 空间信息剖分索引的基本方法6.3.1 基于树的剖分信息索引方法6.3.2 基于地理空间的剖分信息索引方法6.3.3 基于金字塔的剖分信息索引方法6.4 空间信息剖分索引模型6.4.1 剖分索引模型架构6.4.2 空间范围剖分索引模型6.4.3 存储地址剖分索引模型6.5 空间信息剖分检索模型6.5.1 剖分检索模型架构6.5.2 点检索6.5.3 区域检索6.5.4 拓扑检索6.5.5 专题网格检索6.6 空间信息剖分索引系统技术6.6.1 剖分索引大表设计6.6.2 剖分索引检索引擎设计6.7 本章小结第7章 空间信息剖分表达原理与方法7.1 空间对象表达概述7.1.1 什么是空间对象表达?7.1.2 空间对象表达的意义7.1.3 空间对象表达技术7.1.4 空间对象表达的关键问题7.2 空间对象剖分表达的基本原理7.2.1 全球空间对象统一表达原理7.2.2 球面平面一体化表达原理7.2.3 多尺度一体化表达原理7.2.4 点面二相性表达原理7.2.5 栅格矢量一体化表达原理7.2.6 影像可视化表达原理7.3 空间对象剖分表达模型7.3.1 剖分表达模型构建的基本准则7.3.2 剖分表达模型的信息构成7.3.3 影像结构化模型7.3.4 空间对象结构化模型7.3.5 剖分表达模型的特点7.3.6 空间对象剖分表达实例7.4 基于剖分表达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7.4.1 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7.4.2 影像空间对象数据模型7.4.3 影像空间信息管理7.4.4 影像空间信息展现7.4.5 影像空间分析7.4.6 影像剖分空间对象数据采集7.5 本章小结第8章 空间信息剖分计算原理与方法8.1 空间图像并行处理8.1.1 空间图像处理的目的8.1.2 空间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8.1.3 空间图像并行处理的意义8.1.4 空间图像并行处理的基本模式8.2 影响空间图像并行处理效率的因素8.2.1 数据准备与管理8.2.2 图像分割粒度与计算资源调度8.2.3 数据高效吞吐8.2.4 像素位置和地域依赖问题8.3 利用剖分架构进行并行计算的优势8.3.1 多源数据快速空间配准8.3.2 多尺度自由粒度分割8.3.3 剖分数据高效地理定位访问8.3.4 剖分数据地域依赖型处理的便利性8.4 空间信息剖分计算的模型与方法8.4.1 基于剖分的并行计算机制8.4.2 剖分图像模板并行计算模型8.4.3 基于剖分面片大小的负载均衡控制8.4.4 像素依赖型并行处理方法8.5 空间信息剖分计算的系统技术8.5.1 剖分并行处理系统架构8.5.2 剖分并行处理系统应用方法8.5.3 剖分并行处理系统程序结构8.6 空间信息并行计算剖分支撑服务8.6.1 像素工厂系统与剖分计算8.6.2 GPU计算与剖分计算8.6.3 网格计算与剖分计算8.6.4 云计算与剖分计算8.7 本章小结第9章 空间关系剖分分析原理与方法9.1 地理空间关系9.1.1 空间关系的概念9.1.2 空间关系的主要分析模型与方法9.2 地球剖分空间关系9.2.1 地球剖分空间关系的概念9.2.2 地球剖分空间关系的特殊性9.3 地球剖分空间距离模型与量算方法9.3.1 地球剖分空间距离的概念9.3.2 地球剖分空间距离计算方法9.3.3 距离量算效率与精度9.4 地球剖分空间拓扑关系模型与分析方法9.4.1 地球剖分空间拓扑关系的相关定义9.4.2 地球剖分空间面片包含关系计算9.4.3 地球剖分空间面片相邻关系计算9.4.4 地球剖分空间面片相离关系计算9.5 地球剖分空间方位关系模型与分析方法9.5.1 面片方位关系模型9.5.2 面片方向判定方法9.5.3 面片方位角计算方法9.5.4 南北极面片的方位关系判定9.6 地球剖分架构下的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9.6.1 空间缓冲区分析9.6.2 空间叠置分析9.6.3 最短路径分析9.6.4 空间场分析9.7 本章小结第10章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应用系统设计10.1 影像地理信息平台系统10.1.1 任务描述10.1.2 工作原理10.1.3 总体技术方案10.1.4 小结10.2 遥感影像规格景应用系统10.2.1 系统任务10.2.2 工作原理10.2.3 总体技术方案10.2.4 小结10.3 空间信息全球无缝组织系统10.3.1 系统任务10.3.2 工作原理10.3.3 总体技术方案10.3.4 小结10.4 空间信息地球剖分存储系统10.4.1 空间信息地球剖分存储系统的任务描述10.4.2 系统构建原理和设计思路10.4.3 总体方案与系统架构10.4.4 小结10.5 空间信息剖分模板计算系统10.5.1 系统任务10.5.2 工作原理10.5.3 总体技术方案10.5.4 小结10.6 空间信息剖分服务系统10.6.1 系统任务10.6.2 工作原理10.6.3 总体技术方案10.6.4 小结10.7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上一篇: 数字摄影测量学 第二版 下一篇: 控制测量学 [李玉宝,沈学标,吴向阳 编著] 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