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社会”视角下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出版时间:2014年版内容简介 当前,全国人民正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全国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施展自己的机会和平台。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在诺贝尔文学奖上“零”的突破,博得国人的欢欣。这更使人们思考着一个近几年来呼声很高的问题:中国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可以说近些年来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因为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特别是从6世纪到16世纪上千年中,在世界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中都独占鳌头。但从明末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不少近代自然科学成果没有在古代科技昌明的中国产生,却诞生在了中世纪的欧洲,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许多学者给出了自以为是的谜底,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即“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近几年来,我们指导“科技与社会”专业的研究生们从科技与社会的视角探讨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该奖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对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更从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技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的关系等诸多社会因素方面,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为实现用科技托起“中国梦”建言献策,尽我们的一点儿微薄之力。目录绪论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体现的科学精神二、弘扬科学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三、从科技与社会的视角深入开展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研究第一章 诺贝尔、诺贝尔奖与现代科学一、诺贝尔其人其事二、诺贝尔奖的设立三、诺贝尔奖与现代科学第二章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一、经济长波理论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二、世界经济中心德国的形成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三、世界经济中心美国的形成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四、抓住经济腾飞机遇,促进科技大发展第三章 世界技术中心转移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一、世界技术中心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二、20世纪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规律三、世界技术中心转移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四、努力打造世界技术中心地位,促进科技创新第四章 世界教育中心转移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一、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二、教育对德国和美国科学发展的作用分析三、世界教育中心转移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四、创建创新教育环境,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第五章 科学教育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英国为例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英国获奖情况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英国获奖原因探析三、科学教育对英国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影响四、对中国冲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启示第六章 科学传统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德国为例一、德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概况及特点分析二、德国科学传统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三、德国科学政策对我国科学发展的启示第七章 科学计划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日本为例一、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提出二、日本“诺贝尔奖计划”提出的动因解析三、加强科学规划,夯实基础研究第八章 多学科支撑下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创立和发展二、近代一些医学成就的背景三、近代医学的两大支柱物理和化学四、易于被忽视的学科社会科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的重要作用五、我们应该是竞争还是合作登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科研互动问第九章 科学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科学精神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精神三、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四、科学精神在高校中的培养第十章 创新精神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新精神二、创新型人才及当前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存在的问题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第十一章 科技伦理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玻尔为例一、科技伦理和科技伦理思想第十二章 爱因斯坦科学方法论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十三章 创新思维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十四章 非逻辑思维与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科学创造第十五章 科学机遇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十六章 社会责任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十七章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犹太现象”第十八章 社会环境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十九章 性别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二十章 家庭教育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第二十一章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研究第二十二章 奋力实现中国的科学梦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大自然的文字 2010年版 下一篇: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超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