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上海古镇民居作者: 娄承浩,陶祎珺出版时间: 2017年版内容简介 现今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国际化的大潮中,到处都在有规模地开发、建设,红红火火地实现着“旧貌换新颜”。然而,在一片新气象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人们变得越来越“怀旧”,也即越来越向往和钟情于旧时岁月里的东西了,同时,那后面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从上到下开始被高度重视,并且,社会同样为之作出了有规模的行动。如在物质文化领域,大多数城市只要有可能,都在市内设定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个性化的特色展现出自己城市的历史风采;更有甚者,不少古城重新砌筑起城墙,修复了高大的城楼、城门,以显古城的厚重旧貌;许多古镇均精心打造,恢复以往的各种旧元素,从而成了旅游者趋之若鹜的地方;远在穷乡僻壤的古村落,也一个一个地被开掘、整理出来,参观者接踵而至,竟顿时出名;而在许多城市里,有古街的恢复重建之,没有古街的,会硬生生地打造布置出一条“历史老街”,同样填入各种老的元素,从而成了这个城市非常特别的一道新风景线。至于在非物质文化领域,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从下到上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于是包括民俗、民间传统文艺、民间传统技艺、民间传统游艺等,被广泛地挖掘、提炼与利用起来。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可以表演和演示的,它们现今已广泛充实到和活跃在我们每年的传统节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以非常别致亮眼的节目,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闪耀出了奇光异彩。人们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怀旧情结,历史文化及其遗产到今天能冲破现代化、国际化的重围,受到当代大众广泛的尊重和青睐,我想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中国毕竟是文明古国,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悠久历史中一路行进过来,民族之魂永在,文化之根根深蒂固,这是极难动摇的;第二,在现代化、国际化的环境中,国家和地方的性格必然也被提到极大的高度,民族个性、地域特色于是被充分地肯定和阐扬,历史文化正好是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中*核心*有代表性的内容;第三,我国各个时代的文字记载,以及口耳相传的文化情节,丰厚无边,留下了无限广大和精彩的记录和口述,这足以使我们的文化记忆不会磨灭;第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游事业大发展,旅游需要文化,必然推进到历史文化,于是,借着旅游事业的春风,历史文化景点及项目的开发与兴旺就可谓如火如荼了。也就在上述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济大学出版社适时地推出了这套《上海城市记忆丛书》来,为我们上海文化遗产事业的传承和弘扬来增光添彩。这套丛书的编撰工作由以娄承浩先生为首的一批建筑史专家承担,以上海的重要历史建筑(既有尚在的,也包括已消失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专业性的系列。关于建筑,我一直认为是我们每天目所必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伴侣,而它们又正是每个城市里非常有历史底蕴,有人文内涵,同时以其形形色色的造型、装饰等,生成为一个城市宏观和微观的风貌、风情的主要载体。我想,建筑及建筑文化的伟大与令人感到亲切之处也主要就在此吧。而上海更是特别。上海在近代开埠以后,从一个县城跃起而为中国的第1大城和世界著名都会。在这一翻天覆地的变迁中,上海海纳百川,开全国的先河,各种各样的新颖事业,如近代的市政建设事业、近代公用事业、近代房地产业、近代教育事业、近代卫生事业、近代科技事业……在此全面地大举兴起。而每一个事业都需要由实体的建筑来承载的,于是巨量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建筑便在这个城市应运而生了。目前有关上海的建筑图书已出版了不少,但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以近代上海各种新兴事业为分类,一类一书,这样就做到了比较集中、比较专业,如你要了解、研究每一个专门事业的领域的建筑状况,就十分便利了。在写作上,做到了既有建筑的变迁追叙,又有它们的现状交代;既有建筑的结构风格,又有它们的人文故事;既有文字记述,又有大量图照的配合。所以虽然属于建筑方面的书,但称得上是简明清晰、阅读便易、引入入胜的了。这套丛书对唤起和强化我们的城市记忆,必然会起到清新的、独特的功效。目录序言第一章 生存空间(一)自然地理环境(二)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 礼仪空间(一)朝廷律规(二)传统习俗(三)风水学说第三章 经商空间(一)交通(二)市镇第四章 居宅类型(一)农民住宅(二)镇民住宅(三)地主富商住宅第五章 平面布置(一)面宽与进深(二)埭与进(三)分隔与组合第六章 平面功能(一)天井(二)厅堂(三)卧房(四)灶间(五)其他第七章 立面处理(一)建筑层高(二)大门与内门(三)屋顶与山墙(四)外墙与内墙第八章 结构构件(一)基础(二)柱础(三)梁架(四)卷棚第九章 建筑细部(一)窗户(二)斗拱(三)花篮(四)斜撑(五)雀替(六)挂落(七)栏杆(八)雕刻(九)庭院(十)家具(十一)楹联匾额(十二)地坪第十章 实例鉴赏(一)陈桂春住宅(二)黄炎培故居(三)陶长青古宅(四)张闻天故居(五)敬业堂(六)润德堂(七)钟惠山住宅(八)高桥蔡宅(九)恭寿堂(十)高桥印家花园(十一)仰贤堂(十二)高行杨家宅(十三)王松云住宅(十四)高行喻宅(十五)张江艾宅(十六)杨斯盛故居(十七)新场老宅(十八)张信昌住宅(十九)苏局仙东湖山庄(二十)南春华堂(二十一)马相伯故居(二十二)史量才故居(二十三)兰瑞堂(二十四)王冶山住宅(二十五)葆素堂(二十六)松江费宅(二十七)杜氏雕花楼(二十八)张祖南宅(二十九)朱家角舒宅(三十)课植园(三十一)潜研堂(三十二)秦大成古宅(三十三)咸宜堂(三十四)世春堂(三十五)九间楼(三十六)书隐楼(三十七)田耕堂(三十八)姚家古民居(三十九)朱学范故居(四十)程十发祖居参考文献相关术语后记 上一篇: 2014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试题集 第3分册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第9版 下一篇: 寻找地景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