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 出版时间: 2016年版内容简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包括城市热岛效应在内的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城市中心区具有更为复杂的城市形态肌理和更为多元的功能业态构成,进而导致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更为复杂。对于复杂城市肌理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问题究竟有哪些典型特征、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应当引起国内城市规划学科的关注。《城市中心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试图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热环境进行解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实际案例“总结了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同热环境的相关性,通过实测和软件模拟剖析了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总结出一套成体系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城市设计项目案例进一步说明热环境分析及设计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城市中心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可供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及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目 录1 导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热环境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1.2.1 城市热环境研究对象与尺度特征1.2.2 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室外人体舒适度1.2.3 城市表面层的能量平衡1.2.4 城市热岛效应1.3 规划学科视角下城市热环境研究综述1.3.1 城市热环境相关理论研究1.3.2 城市空间形态的热环境研究1.3.3 城市热环境研究的模拟技术与方法1.3.4 研究评述与小结1.4 研究方法与技术框架1.4.1 研究方法1.4.2 技术框架2 影响城市热环境的指标机理研究2.1 空间形态指标2.1.1 总体布局指标2.1.2 特殊形态指标2.1.3 下垫面因子指标2.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人为热2.2.1 升温用地2.2.2 降温用地2.3 小结3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实测与模拟3.1 数据来源与模拟方法3.1.1 气象资料3.1.2 实测方法3.1.3 模拟方法3.2 新街口中心区整体热环境特征解析3.2.1 全城尺度热环境特征解析3.2.2 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特征解析3.3 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与整体空间形态指标耦合分析3.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3.3.2 热环境参数及形态指标因子的统计3.3.3 多元线性回归耦合分析3.4 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总体评价结论4 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与空间形态单元耦合分析4.1 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分类原则4.1.1 强度高中低的界定4.1.2 形态的分类说明4.2 高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4.2.1 高层大体量建筑群的热环境4.2.2 高层围合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2.3 高层散点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3 中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4.3.1 中高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3.2 中高层院落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3.3 高层广场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3.4 多层大体量建筑群的热环境4.3.5 多层围合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4 低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4.4.1 多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4.2 多层散点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4.3 低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4.4 多层院落式建筑群的热环境4.5 小结与延展探讨4.5.1 小结4.5.2 延展探讨5 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优化策略5.1 城市规划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5.1.1 总体规划5.1.2 城市设计5.1.3 城市交通5.2 建筑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5.2.1 建筑形态5.2.2 建筑表皮5.3 景观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6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热环境分析案例6.1 基于热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6.1.1 城市规划设计前期调研中的应用6.1.2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评价中的应用6.2 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6.2.1 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概括6.2.2 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6.3 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6.3.1 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概况6.3.2 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6.4 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6.4.1 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概况6.4.2 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6.5 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6.5.1 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概况6.5.2 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7 总结与展望7.1 总结7.2 本书创新点及后续工作展望7.2.1 文本创新点7.2.2 后续工作展望参考文献外文文献中文书籍中文期刊中文硕博士论文索引图片索引表格索引附图与附表 上一篇: 城市住宅区设计 [王郁文,邢宏 著] 2017年版 下一篇: 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 城市转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