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作 者: 王兴国,王国诚 主编出版时间: 2013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筑力学》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精华,按照相互关系整合,既保留了原三门课程在各自一定范围内的系统性,又注意了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截面的几何性质、应力和变形计算、材料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压杆稳定、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等。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建筑力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学、城市规划等非土木工程类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同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目录1 绪论1.1 建筑力学的任务和内容1.1.1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1.1.2 建筑力学的任务和内容1.2 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1.2.1 刚体1.2.2 变形固体1.2.3 变形固体基本假设1.3 荷载的概念及其分类1.3.1 按荷载作用的性质划分1.3.2 按荷载作用的时间长短划分1.3.3 按荷载作用的范围划分1.4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4.1 杆件的几何特征1.4.2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思考题2 建筑力学基础知识2.1 力、力矩和力偶2.1.1 力的概念2.1.2 平面力系中力对点之矩的概念2.1.3 力偶的概念2.2 约束与约束反力2.2.1 约束与约束反力概念2.2.2 工程上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力的表示方法2.3 结构的计算简图2.4 物体的受力分析2.5 力的等效平移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3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3.1.1 平面汇交力系简化的几何法3.1.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3.1.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3.2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2.1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3.2.2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3.3.1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3.3.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3.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3.5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4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4.1 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4.2 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4.2.1 三刚片规则4.2.2 两刚片规则4.2.3 二元体规则4.2.4 瞬变体系4.3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4.4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5 静定结构的内力5.1 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力截面法轴力图5.1.1 轴向拉伸与压缩概念5.1.2 轴向拉压内力——轴力5.1.3 轴力图5.2 扭转内力5.2.1 扭转变形概念5.2.2 扭矩、扭矩图5.3 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5.3.1 概述5.3.2 单跨静定梁的内力计算5.4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5.5 快速绘制内力图5.5.1 荷载、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5.5.2 剪力图、弯矩图的规律5.5.3 叠加原理作弯矩图5.6 静定多跨梁5.7 静定平面刚架5.7.1 单体刚架5.7.2 三铰刚架5.7.3 主从刚架5.8 静定平面桁架5.8.1 桁架的特点及分类5.8.2 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5.9 三铰拱5.9.1 支座反力的计算5.9.2 内力的计算5.9.3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6 截面的几何性质6.1 静矩和形心6.2 惯性矩、惯性积和极惯性矩6.3 惯性矩、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和转轴公式6.3.1 惯性矩、惯性积的平行移轴公式6.3.2 惯性矩、惯性积的转轴公式6.4 形心主轴和形心主惯性矩6.4.1 主惯性轴、主惯性矩6.4.2 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7 应力与应变7.1 应力和应变的概念7.1.1 应力的概念7.1.2 应变的概念7.2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及变形计算7.2.1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7.2.2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7.3 圆轴扭转的应力及变形计算7.3.1 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7.3.2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7.3.3 圆轴扭转的变形7.4 弯曲应力的计算7.4.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7.4.2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7.4.3 梁的切应力7.5 弯曲变形7.5.1 基本概念7.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7.5.3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7.6 应力状态7.6.1 应力状态概述7.6.2 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7.7 组合变形中的应力计算7.7.1 斜弯曲7.7.2 偏心压缩(或拉伸)7.7.3 弯曲与扭转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8 材料的力学性能8.1 材料的单向拉伸力学性能8.1.1 低碳钢的单向拉伸试验8.1.2 其他几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8.2 材料的单向压缩力学性能8.2.1 低碳钢的单向压缩试验8.2.2 铸铁、混凝土的单向压缩试验8.3 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8.4 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8.4.1 许用应力和强度条件8.4.2 构件的刚度条件8.5 强度理论概述8.5.1 材料的破坏形式8.5.2 常用强度理论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9 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9.1 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的强度计算9.2 剪切与挤压强度计算9.2.1 剪切的概念及工程实例9.2.2 剪切的实用计算9.2.3 挤压的实用计算9.3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9.3.1 强度条件9.3.2 刚度条件9.4 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9.4.1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9.4.2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9.4.3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9.5 弯曲刚度条件和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9.5.1 弯曲刚度条件9.5.2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9.6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9.6.1 斜弯曲9.6.2 拉伸(压缩)与弯曲9.6.3 偏心拉伸(压缩)截面核心9.6.4 弯扭组合变形强度的计算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0 压杆稳定10.1 压杆稳定的概念10.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10.3 不同支撑条件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10.4 欧拉公式的应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10.4.1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10.4.2 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10.5 压杆的稳定计算10.5.1 压杆的稳定许用应力折减系数10.5.2 压杆的稳定条件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1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11.1 结构位移概述11.1.1 结构位移概念11.1.2 引起结构位移的原因11.1.3 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11.1.4 线弹性变形体系的假设及其特性11.2 虚功原理11.2.1 结构上力所做的功11.2.2 杆件的弹性变形能11.2.3 虚功原理的推导11.2.4 虚功原理的应用11.3 单位荷载法11.3.1 单位荷载法计算公式推导11.3.2 单位荷载法的计算步骤11.3.3 例题11.4 图乘法11.4.1 图乘法的推导11.4.2 图乘法的注意事项11.4.3 例题11.5 线弹性体的互等定理11.5.1 功的互等定理11.5.2 位移互等定理11.5.3 反力互等定理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2 力法12.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2.1.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12.1.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2.2 力法基本原理12.2.1 力法的思路12.2.2 力法的基本结构12.2.3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12.2.4 力法方程12.3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12.3.1 力法求解超静定梁12.3.2 力法求解超静定刚架12.3.3 力法求解超静定桁架12.3.4 力法求解排架12.4 结构对称性的利用12.4.1 概述12.4.2 奇数跨对称刚架的等代结构12.4.3 偶数跨对称刚架的等代结构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3 位移法13.1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和转角位移方程13.1.1 杆端力和杆端位移的符号规定13.1.2 杆端单位位移引起的内力——刚度系数(形常数)13.1.3 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力——载常数13.1.4 转角位移方程13.2 位移法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13.2.1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13.2.2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13.3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13.4 位移法典型方程和计算步骤13.4.1 位移法典型方程13.4.2 位移法计算步骤13.4.3 利用受力平衡建立位移法方程的方法13.5 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13.6 力法与位移法的比较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4 力矩分配法14.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14.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15 影响线及其应用15.1 影响线的概念15.2 静力法绘制单跨静定梁的影响线15.2.1 简支梁的影响线15.2.2 伸臂梁的影响线15.3 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15.4 连续梁的影响线15.5 影响线的应用15.6 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及内力包络图15.6.1 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15.6.2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思考题习题习题参考答案附录 常用型钢规格表参考文献 上一篇: 建筑力学 [韩志型,李丹 主编] 2014年 下一篇: 天正建筑TArch 2013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