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丛书 城市审美价值论作者: 刘祖健 著出版时间: 2018年版内容简介基于价值视角研究城市审美问题,是时代境遇和学科特点双重因素决定的。在时代境遇方面,全球化和多元论导致趋同与混杂的城市现状,城市审美(审美价值)与功利性价值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在学科特点方面,城市设计的学科领域带来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功利性价值的复杂性,城市设计的学科使命决定了审美创造与价值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科领域和学科使命共同导致城市审美(审美价值)与功利性价值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本书试图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将城市形态理论与美学、价值哲学整合起来,将城市审美(审美价值)建基于功利性价值,建立“基于价值视角的城市审美研究框架”,论述“基于价值视角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目录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全球化和多元论时代的城市审美困境1.2 核心问题:城市审美(审美价值)与功利性价值的关系何在1.3 研究目的:城市设计关注审美创造与价值表达1.4 文献综述:城市审美的研究现状与本书研究视角1.5 哲学预设与基本概念1.6 逻辑难题与研究方法第2章 审美与城市审美2.1 从“美的本质”到“审美”2.1.1 古代实体观念中的“美的本质”2.1.2 近代以来主体意识中的“审美”2.1.3 审美是无目的的活动,目的的实现使无目的的审美成为可能2.2 城市审美2.2.1 城市审美的客体:城市形态2.2.2 城市审美的特征:城市美与自然美、艺术美的区别第3章 价值与城市形态3.1 价值与价值取向3.1.1 价值3.1.2 价值取向3.2 价值与城市形态之问的逻辑关系3.2.1 目的-手段关系3.2.2 非线性逻辑关系第4章 基于价值视角的城市审美研究框架4.1 城市审美与功利性价值的关系4.1.1 城市审美的可能性条件4.1.2 可能性条件的两种结果4.2 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价值取向4.2.1 典型价值取向的选取4.2.2 典型价值取向的划分第5章 典型价值取向与城市审美表征5.1 权力至上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1.1 “权力至上”的价值取向5.1.2 城市审美表征一:中心性结构与等级结构5.1.3 城市审美表征二:极端秩序化5.2 功能至上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2.1 “功能至上”的价值取向5.2.2 城市审美表征一:机械化的城市形态5.2.3 城市审美表征二:汽车主导的城市形态5.2.4 城市审美表征三:大片绿地中的建筑5.3 以人为本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3.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5.3.2 城市审美表征一:功能空间交混5.3.3 城市审美表征二:步行城市形态5.3.4 城市审美表征三:城市空间灰色化5.4 颠覆经典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4.1 “颠覆经典”的价值取向5.4.2 城市审美表征一:颠覆“永恒”的审美原则5.4.3 城市审美表征二:颠覆“稳定”的审美原则5.4.4 城市审美表征三:颠覆“整体性”的审美原则5.5 文化认同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5.1 “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5.5.2 资本主义初期的“文化认同”及其城市审美表征5.5.3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认同”及其城市审美表征第6章 生态价值异化与城市审美变异6.1 生态价值与城市审美表征概述6.1.1 城市建设领域的生态价值6.1.2 城市审美表征概述:集约之美、共生之美、质朴之美6.2 生态价值异化与城市审美变异6.2.1 生态价值异化6.2.2 城市审美变异6.3 反思之路第7章 基于价值视角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7.1 价值取向与城市审美环境的非线性关系7.2 基于价值视角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7.2.1 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7.2.2 把握项目主要价值取向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7.2.3 整合多元主体价值取向的城市审美环境创造主要参考文献图片来源表格来源后记 上一篇: 现代土木工程概论 姜晨光 主编 2015年版 下一篇: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丛书 楼宇设备控制及应用实例 殷际英,林宋,白传栋 编著 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