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宽带接收机特殊设计技术作者:(美)James Tsui(詹姆斯·徐);张宏伟等译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讨论了完整接收机设计的一些细节问题;二是讨论了其他领域的一些概念在数字宽带接收机设计中的应用;三是深入讨论了数字宽带接收机第二版中部分概念的细节;四是讨论了一些特殊信号的检测问题,主要基于FM信号和BPSK信号的特性,进行两类信号的。全书的讨论中大量采用仿真结果,而不仅是基于理论的推导,从而大大增加了本书的易读性。目录第1章 绪论1.1 引言1.2 本书的目的1.3 建立接收机性能的需求1.4 完整的电子战接收机系统1.5 译码器设计1.6 方法和参考文献1.7 软件方法的标准1.8 本书的组织结构参考文献第2章 ADC前端的放大需求2.1 介绍2.2 基本的设计准则2.3 计算机程序的输入2.4 常量的产生2.5 方程推导2.6 前面程序的修正2.7 例子2.8 标称灵敏度和单信号动态范围2.9 为不同位数的ADC产生标称值2.10 噪底和ADC位数2.11 另一个例子2.12 结果的讨论参考文献第3章 通过特征值和MUSIC算法进行动态范围研究3.1 引言3.2 动态范围的基本定义3.3 测量动态范围的先决条件3.4 单信号接收机的动态范围3.5 具有多信号处理能力的接收机的动态范围3.6 特征值分解和MUSIC算法概述3.7 定义处理过程3.8 纯噪声信号与噪声加信号的特征值3.9 通过特征值确定IDR3.10 MUSIC算法3.11 通过频率分辨来确定IDR3.12 ADC前端放大需求3.13 数字化对灵敏度的影响是ADC位数的函数3.14 数字化对瞬时动态范围计算中的影响3.15 瞬时动态范围的曲线拟合3.16 采用128个数据点并进行数字化计算IDR3.17 长数据得到的高IDR3.18 结论参考文献第4章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研究动态范围4.1 简介4.2 利用仿真方法确定IDR4.3 局部波峰4.4 仿真程序4.5 门限的确定4.6 窗和输入频率4.7 IDR结果4.8 加矩形窗的IDR4.9 加矩形窗和存在频率相近信号时的IDR4.10 加汉明窗的IDR4.11 加Blackman窗时的IDR4.12 加Chebyshev窗时的IDR4.13 加Park?McClellan窗时的IDR4.14 数据长度与IDR4.15 接收机设计的注意事项4.16 结论4.17 备注参考文献第5章 同相和正交相(IQ)研究5.1 简介5.2 确定IQ通道不平衡的方法5.3 FFT输出不平衡的测量过程5.4 测量FFT的结果5.5 FFT输出的不平衡5.6 不平衡输入的FFT输出5.7 加窗FFT输出的不平衡研究5.8 FFT后的相位跟踪方法5.9 确定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的方法5.10 加矩形窗的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结果5.11 加Blackman窗的Hilbert变换的IQ不平衡结果5.12 多相滤波器的IQ不平衡5.13 特殊采样下变频方法的IQ不平衡5.14 结论第6章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输出的信号检测6.1 介绍6.2 由噪声输出得到瑞利分布6.3 信噪比(S/N)分布6.4 检测概率6.5 加Blackman窗时的检测概率6.6 通过卷积方法得到门限6.7 通过高斯近似法获得门限6.8 通过求和得到的检测概率6.9 多相滤波法的门限和检测概率6.10 关于灵敏度的计算和讨论, 并最终考虑通道数调整的小结6.11 相位比较法6.12 64点FFT运算和辅助幅度比较的相位比较法得到的结果6.13 创建额外的人工输出频率通道6.14 多相相位比较研究及基本思路6.15 利用多相滤波器输出的相位比较进行频率测量6.16 增加人工频率通道的多相滤波器6.17 减少多相滤波器的移位时间(长短移位)6.18 多相滤波器的3种精细频率测量方法的比较6.19 结论参考文献第7章 1位ADC的时域检测方法7.1 引言7.2 降低时间分辨率和窗的个数7.3 利用幅度信息的常规时域测量方法7.4 利用相位检测信号7.5 相关输出的幅度是频率的函数7.6 相关幅度随特定频率和初相的变化7.7 不同窗长的滑动平均法7.8 不同的滑窗7.9 TOA和PW的计算7.10 门限设置7.11 输出波形的细节7.12 匹配窗的确定7.13 确定匹配窗的比值法7.14 从匹配窗中选择短窗7.15 TOA和PW的结果7.16 灵敏度测试结果7.17 结论参考文献第8章 特征值及相关处理8.1 引言8.2 特征值问题的输入参数8.3 简化方法8.4 矩阵构建与噪声特征值分布8.5 一个复信号、 噪声特征值分布及检测概率8.6 矩阵阶数的影响8.7 两个复输入信号8.8 数据长度的影响8.9 通过低阶矩阵累加增加数据长度8.10 低阶矩阵的特征值解析解8.11 特征值与初始相位差的关系8.12 特征值与频差8.13 确定信号个数的特征值门限法8.14 AIC和MDL法8.15 虚警测试8.16 一个和两个输入信号时的虚警测试8.17 IQ不平衡对信号个数检测的影响8.18 时域检测的特征值方法8.19 特征值方法的时域检测仿真8.20 结论参考文献第9章 频率相近信号的研究和MUSIC算法9.1 绪论9.2 输入信号的频差和信噪比(S/N)9.3 一个信号时MUSIC算法的阶数研究9.4 两个信号时的MUSIC算法的阶数研究9.5 利用FFT算法分选频率接近的两个信号9.6 利用FFT输出检测频率相近的两个信号9.7 利用特征值检测频率相近的两个信号9.8 频率相近信号的频率分辨9.9 常规的MUSIC算法9.10 低阶MUSIC算法9.11 低阶MUSIC算法的性能9.12 MUSIC算法的频率选择性9.13 结论参考文献第10章 数字瞬时测频接收机10.1 引言10.2 模拟IFM接收机的基本概念10.3 数字IFM接收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基本概念10.4 1位ADC的影响10.5 相位差的计数与处理10.6 信噪比对相位θ的影响10.7 解模糊10.8 仿真结果10.9 门限与确认10.10 存在两个同时到达信号时的性能10.11 频率折叠10.12 时间分辨率改善与滞后门限10.13 IQ通道的不平衡性10.14 利用Hilbert变换转换实信号为复信号10.15 特殊采样的下变频变换10.16 结论参考文献第11章 利用常规FFT法设计接收机11.1 简介11.2 需求11.3 FFT长度选择和频率分辨率11.4 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确定的门限11.5 门限调整11.6 通过幅度比较改善频率读数11.7 两个信号的频率分辨11.8 检测接收机中的第二信号11.9 PA测量11.10 TOA和PW测量11.11 联合输入脉冲的所有信息11.12 基于FFT的接收机的一些可能改善11.13 接收机测试11.14 总结参考文献第12章 基于复合FFT处理的接收机设计方法12.1 简介12.2 通过FFT处理设计的级联滤波器12.3 采用多相滤波器的级联滤波器组12.4 半带滤波器12.5 FFT长度的选择12.6 门限确定及检测概率12.7 用以提高PW检测能力的附加检测方法12.8 窄脉冲12.9 弱的宽脉冲信号12.10 多窗复合的信号检测12.11 窗的选择12.12 一个频率通道中存在两个信号12.13 参数测量12.14 结论参考文献第13章 多相滤波器设计的接收机13.1 介绍13.2 方法13.3 多相滤波器设计13.4 多相滤波器的特性13.5 时域检测和灵敏度13.6 兔耳效应的产生13.7 检测序列和兔耳效应13.8 PW和FFT处理13.9 确定信号数目13.10 奇偶复接收机的输出13.11 确定输入频率13.12 频率分辨率是PW的函数13.13 幅度、 TOA和PW测量13.14 最小脉宽限制与虚警概率的降低13.15 结论参考文献第14章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信号的检测14.1 简介14.2 巴克码的基本属性14.3 BPSK信号的生成及其FFT输出14.4 利用FFT输出检测BPSK信号14.5 研究复BPSK信号和CW信号的两个特征值14.6 研究复BPSK信号和CW信号的三个特征值14.7 定义BPSK信号的码元时间极限14.8 用常规FFT接收机的输出来检测一个BPSK信号14.9 用两个帧来检测BPSK信号14.10 FFT处理后利用特征值法检测BPSK信号14.11 在多相滤波器之后通过相位比较来检测BPSK信号14.12 在多相滤波器之后通过特征值比值来检测BPSK14.13 寻找BPSK信号中相位转换的位置14.14 结论参考文献第15章 调频(FM)信号15.1 引言15.2 时域和频域输出中的chirp信号15.3 FFT法检测chirp信号15.4 特征值法检测chirp信号15.5 FFT法和特征值法的chirp信号检测结果比较15.6 从接收机输出中识别chirp信号15.7 频率测量的幅度比较法15.8 在常规FFT处理之后检测chirp信号的条件15.9 一个频率通道中的chirp输出15.10 位于两个频率通道边界的CW信号15.11 两个相邻频率通道的chirp输出15.12 多相滤波器法检测chirp信号15.13 FFT或多相滤波器之后检测chirp信号15.14 在常规FFT处理之后进行相位比较15.15 在多相滤波器运算之后进行相位比较15.16 从两个CW信号中分离chirp信号15.17 总结参考文献第16章 到达角(AOA)和频率的测量16.1 引言16.2 问题定义16.3 信号产生16.4 普通的和简化的方法16.5 基线性能16.6 角度测量16.7 二维相干处理的处理增益16.8 变频和滤波输出校准16.9 16单元的均匀线阵16.10 通过16个天线单元测量角度16.11 频率和AOA转换16.12 AOA测量的两个例子16.13 幅度比较16.14 两个同时到达信号16.15 特征值法和MUSIC法16.16 非均匀的天线间距16.17 通过非均匀的天线阵列测量AOA16.18 前端设计的潜能16.19 与频率关的AOA测量16.20 频率AOA处理16.21 结论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性能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原理及应用 下一篇: 超导纳米电子学基础(英文影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