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目标可测度作者: 易亚星,余志勇,曹菲 等著出版时间:2015年版内容简介《红外目标可测度》针对红外目标探测中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新定义了点目标和面目标的概念,建立了统一的红外目标探测方程;定义了目标可测度的概念,提出了目标可测度的工程计算方法,并对计算误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分析了目标的速度与高度对可测度的影响及其规律,还分析了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强和能见距对目标可测度的影响;在可测度概念的基础上,对红外目标探测和目标跟踪的作用距离指标,提出了实用的等可测度检验和距离折算方法,并分别对某红外预警设备和某红外跟踪设备的作用距离进行了等效折算。等可测度检验和距离折算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红外预警系统和红外跟踪系统,也适用于可见光波段的探测和跟踪系统。 《红外目标可测度》可供光电对抗、红外目标探测领域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光电探测、军用光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目录第1章 绪论1.1 红外目标探测作用距离1.1.1 作用距离的检验与折算1.1.2 研究的内容1.1.3 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全文结构安排第2章 红外预警与目标可测度2.1 概述2.2 红外预警2.2.1 红外辐射2.2.2 大气窗口2.2.3 红外预警2.2.4 能见度与能见距2.3 目标与背景对比特征的描述2.3.1 对比度2.3.2 红外辐照/辐射对比度2.3.3 视在反差强度2.3.4 辐射强度差2.3.5 红外辐射对比度2.3.6 信噪比2.4 点目标与面目标2.5 红外探测系统的作用方程2.6 有效视场2.7 可测度2.7.1 可测度的定义2.7.2 可测度与信噪比的关系2.8 本章小结第3章 可测度的计算3.1 可测度计算3.2 目标的红外辐射亮度计算3.3 大气的红外辐射亮度和透过率计算3.3.1 大气的温度结构3.3.2 大气水汽垂直分布3.3.3 大气压强的垂直分布3.3.4 大气气溶胶3.4 探测器单个像元最大有效视场的计算3.5 计算误差3.6 本章小结第4章 目标的高度和速度对可测度的影响4.1 概述4.2 目标的红外辐射亮度4.3 背景的红外辐射亮度4.4 路径红外波段透过率4.5 探测单元的最大有效视场4.6 可测度4.7 等可测度曲线4.8 本章小结第5章 大气参数对可测度的影响5.1 概述5.2 温度变化对可测度的影响5.3 湿度变化对可测度的影响5.4 压强变化对可测度的影响5.5 能见距变化对可测度的影响5.6 温度和能见度的综合影响5.7 本章小结第6章 目标探测与跟踪作用距离的等效检验6.1 等效检验问题6.2 作用距离的等效检验方法6.3 实例一 红外预警作用距离检验6.4 实例二 红外跟踪作用距离检验6.5 实例三 电视跟踪作用距离检验6.6 本章小结第7章 影响红外目标探测亮度的因素7.1 实验现象7.2 红外探测亮度方程7.3 影响红外目标探测亮度的因素7.4 目标的红外辐射亮度7.5 目标的有效探测面积、目标与探测器间的距离7.6 路径红外波段透过率7.7 背景的红外辐射亮度7.8 路径的红外辐射亮度7.9 综合作用效果7.10 可测度7.11 本章小结第8章 结束语8.1 本书主要的工作8.2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8.3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附录A 作用距离等效折算用表插图索引表格索引参考文献主要符号与缩略语表 上一篇: 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及其非均匀性校正技术 代少升,李季碧,张天骐 等著 2015年版 下一篇: 红外目标探测 陈钱等编著 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