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理论与方法 作者:赵惠昌,张淑宁 主编出版时间: 2010年版内容简介 《电子对抗理论与方法》以电子对抗中主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即电子对抗中的信号侦测问题、电子对抗中的干扰问题和电子对抗中的抗干扰问题,详细介绍了无线电频率侦测、辐射源定位理论与方法、有源干扰干扰机理、电子干扰理论与方法以及电子系统抗干扰理论与方法,并开展了对典型电子武器系统干扰方式的讨论。在内容编排上,重点对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并配以适当的图片,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新颖性。《电子对抗理论与方法》适合作为大学本科电子对抗相关学科的专业教科书,同时可作为硕士研究生相关学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战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用书。目录第1章 电子对抗(电子战)概述1.1 电子对抗及其分类1.1.1 电子对抗定义1.1.2 电子对抗分类1.2 无线电电子对抗频段划分1.3 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4 电子对抗理论与方法中主要解决的三大问题第2章 电子对抗中的侦收技术2.1 无线电信号频率侦测技术2.1.1 晶体视频接收机2.1.2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2.1.3 瞬时测频接收机2.1.4 信道化接收机2.1.5 压缩(微扫)接收机2.1.6 零差接收机2.1.7 I—Q(正交)接收机2.1.8 数字接收机2.2 对无线电辐射源的定向技术2.2.1 搜索法测向2.2.2 比幅法测向2.2.3 比相法测向2.2.4 时差法测向2.3 对无线电辐射源的定位技术2.3.1 到达方向法2.3.2 到达时差法2.3.3 用炮弹对雷达进行无源测距2.3.4 其他无源定位技术2.4 侦收系统的作用距离2.4.1 侦收系统灵敏度2.4.2 侦收作用距离2.4.3 信号在传播中的影响因素2.4.4 雷达视距2.4.5 探测概率第3章 电子对抗中的电子进攻技术3.1 概述3.1.1 电子进攻概念3.1.2 干扰分类3.2 干扰方程3.3 有源干扰3.3.1 压制性干扰3.3.2 欺骗性干扰3.4 无源干扰3.4.1 反射器3.4.2 干扰箔条3.4.3 假目标和诱饵3.5 隐身技术3.5.1 有源隐身技术3.5.2 无源隐身技术3.6 电子战摧毁技术3.6.1 反辐射武器3.6.2 定向能武器第4章 有源干扰干扰机理分析4.1 压制性干扰中射频噪声干扰机理4.1.1 射频噪声干扰对接收机的作用机理4.1.2 射频噪声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4.2 压制性干扰中噪声调幅干扰机理4.2.1 噪声调幅干扰的统计特性4.2.2 噪声调幅干扰对接收机的作用4.2.3 噪声调幅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4.3 压制性干扰中噪声调频干扰机理4.3.1 噪声调频干扰的统计特性4.3.2 噪声调频干扰对接收机的作用4.3.3 噪声调频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4.4 压制性干扰中噪声调相干扰机理4.4.1 噪声调相干扰的统计特性4.4.2 影响噪声调相干扰效果的因素4.5 周期波形调幅干扰机理4.5.1 周期波形调幅干扰信号的时域表示4.5.2 周期波形调幅干扰信号的频域表示4.5.3 周期波形调幅干扰信号的频谱4.5.4 周期波形调幅干扰对接收机的干扰机理4.6 周期波形调频干扰机理4.6.1 周期波形调频干扰信号的时域表示4.6.2 单一正弦波调频干扰信号分析4.6.3 周期锯齿波调频干扰信号分析4.6.4 周期三角波调频干扰信号分析4.6.5 周期矩形波调频干扰信号分析4.6.6 周期波形调频干扰对接收机的干扰机理4.7 伪随机码调相干扰机理4.7.1 伪随机码调相干扰信号分析4.7.2 伪随机码调相干扰对接收机的干扰机理4.8 大信号阻塞干扰机理4.8.1 阻塞干扰机理4.8.2 阻塞干扰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第5章 对典型电子武器系统干扰方式的讨论5.1 对无线电引信的干扰5.1.1 典型体制无线电引信5.1.2 对无线电引信的干扰5.1.3 无线电引信实验干扰机5.2 对雷达的干扰5.2.1 雷达基本类型5.2.2 对雷达的干扰第6章 电子对抗中的电子防护技术6.1 反电子侦察6.2 抗干扰方法6.2.1 防止接收机过载6.2.2 对干扰信号的对消6.2.3 对干扰信号的选择(或分离)6.2.4 自适应能力抗干扰6.3 反隐身技术6.4 抗摧毁技术附录 部分词汇汉英对照表参考文献 上一篇: 电子和信息技术科普系列丛书 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信息战中的雷达对抗 [张锡祥,白华,杨 下一篇: 相控阵磊达技术丛书 宽带相控阵雷达 [王德纯 著] 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