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院士技术全集 电信网络技术中的数学方法作者: 孙玉 著 出版时间:2017年版丛编项: 孙玉院士技术全集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体包括4个案例,分别为:帧同步技术的潜在性能,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工程设计,统计复用技术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本书适合电信工程师,以及工科大学从事基础数学教学的老师们阅读参考。目录[案例一]帧同步技术的潜在性能1一、数字复用技术中的帧同步问题2二、ITU帧同步系统方案性能计算2(一)ITU帧同步系统的物理模型2(二)ITU帧同步系统的数学模型5(三)ITU帧同步系统的帧同步保持时间计算7(四)ITU帧同步系统的真帧失步持续时间计算9(五)ITU帧同步系统的伪帧失步持续时间计算15(六)帧同步基本参数设计16三、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方案性能计算18(一)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的问题提出18(二)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的基本思路19(三)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物理模型20(四)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数学模型21(五)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帧同步保持时间计算22(六)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真帧失步持续时间计算25(七)基本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伪帧失步持续时间计算27四、综合抗衰落帧同步系统方案性能计算29(一)综合抗衰落帧同步的基本思路29(二)综合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物理模型30(三)综合抗衰落帧同步系统的数学模型31(四)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4的数学模型33(五)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4的帧同步保持时间计算34(六)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4的同步搜索时间39(七)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4的帧同步确认时间40(八)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4的帧失步持续时间计算41五、数字复用技术中的帧同步技术讨论42(一)帧同步方案分类42(二)帧同步保持时间的数学模型比较43(三)帧失步持续时间的数学模型比较44(四)帧同步平均保持时间计算公式比较46(五)帧失步平均持续时间计算公式比较47(六)最佳综合抗衰落帧同步方案(ZH4)讨论49(七)帧同步技术综合评价51六、案例一的数学方法讨论52(一)本案例的数学基础52(二)期望补充的数学方法53[案例二]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工程设计54一、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问题55(一)帧结构55(二)帧同步55(三)码速调整55二、正码速调整基本公式导出56(一)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的物理模型56(二)正码速调整技术实现57(三)调整帧结构设计58(四)正码速调整基本公式推导59三、正码速调整过渡过程讨论60(一)码速调整过渡过程的概念60(二)码速调整过渡过程的表示方法60(三)正码速调整过渡过程的一般表达式60(四)稳定调整过程中的最小读写时差62(五)稳定调整过程中的最大读写时差63(六)稳定调整过程中的读写时差变化范围63(七)缓冲存储器容量设计64(八)稳定调整过程中的码速调整申请区域64四、正码速调整抖动计算65(一)码速调整抖动的概念65(二)在p帧中刚好调整q次的码速调整引入抖动65(三)在p帧中调整q次尚有微小余量的码速调整引入抖动70(四)码速调整检测器数与塞入抖动的关系75(五)塞入抖动分布79(六)调整帧长设计81五、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工程设计示例83(一)通用准同步数字复接设备83(二)设计条件83(三)帧同步设计84(四)码速调整设计86(五)ITU-T有关建议90六、时分确定复用技术工程应用91(一)2/34Mbit/s复接设计91(二)标准/非标准速率兼容设计95(三)不同支路速率的兼容复接98(四)2048kbit/s-6312kbit/s互通复接设计101(五)44736kbit/s-139264kbit/s互通复接设计103七、案例二的数学方法讨论107(一)关于数学方法107(二)一点启发107[案例三]统计复用技术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08一、有连接操作寻址网络资源利用度计算109(一)基本定义109(二)假设条件109(三)爱尔兰B公式110(四)爱尔兰B公式讨论110(五)爱尔兰B公式计算数据表111(六)根据服务质量导出电路数量/话务量关系曲线113(七)利用电路数量/话务量关系曲线导出电路利用度113二、统计复用技术的电路利用度计算114(一)通过复接器的分组丢失现象114(二)M/M/1/K基本的复接器物理模型115(三)假定条件115(四)分组丢失率与电路利用度的关系计算116(五)统计复用设备利用度与寄存器位数的关系119(六)通过复接器数据分组的最大延时120三、IP统计复用性能讨论121(一)IP电路利用度与最大延时的关系121(二)分组丢失率与电路利用度的关系123(三)电路利用度与接入速率的关系124(四)IP电路利用度与字长的关系126四、ATM统计复用技术性能讨论127(一)ATM电路利用度与最大延时的关系128(二)ATM信元丢失率与信道利用度的关系129(三)ATM电路利用度与接入速率的关系131(四)ATM电路利用度与字长的关系132五、案例三的数学方法讨论134[案例四]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35一、电信网络的基本问题概述136(一)电信网络的机理分类136(二)电信网络的服务质量136(三)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138(四)电信网络的业务质量与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139二、第一类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139(一)第一类电信网络业务质量139(二)电路复用利用度计算139(三)电路复用效率计算140(四)电路忙时利用率140(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41(六)应用实例142三、第二类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142(一)第二类电信网络(Internet)业务质量142(二)电路复用利用度计算142(三)统计复用效率计算144(四)电路忙时利用率145(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45四、第三类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145(一)第三类电信网络(CATV)业务质量145(二)电路复用利用度146(三)电路复用效率146(四)电路忙时利用率146(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47五、第四类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47(一)第四类电信网络(B-ISDN)业务质量147(二)电路复用利用度147(三)ATM统计复用效率149(四)电路忙时利用率150(五)网络资源利用效率150六、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讨论150(一)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结果150(二)IP统计复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传递延时的关系152(三)ATM统计复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传递延时的关系154(四)IP统计复用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接入速率的关系155(五)ATM统计复用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接入速率的关系157(六)IP非实时应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159(七)IP实时应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161(八)ATM实时应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162七、案例四的数学方法讨论164(一)关于导出(=f(Ploss,K)问题164(二)关于导出Z=f(Tmax,Ploss,L0,R,L)问题164(三)函数变换问题165(四)工程应用价值165附录166一、基本排队系统概念167(一)到达过程167(二)服务时间168(三)排队系统分类169二、Little公式推导172(一)延时/丢失系统的基本模型172(二)到达率和流量负荷定义172(三)Little公式推导174(四)Little公式讨论176(五)Little公式的应用177三、分组丢失概率计算公式推导178(一)基本复接器模型178(二)M/M/1稳态概率和稳定的概念180(三)分组丢失概率计算公式导出181四、爱尔兰B公式推导184(一)假设条件185(二)爱尔兰B公式推导186(三)爱尔兰B公式讨论187(四)爱尔兰B公式计算数据表188五、分组的最大延时公式推导190(一)通过统计复用设备时分组的延时计算公式190(二)延时与电路复用利用度的关系191(三)系统平均延时191(四)系统规模对延时的影响192(五)通过多对统计复接器的分组延时和丢失率192结语195全集出版后记197 上一篇: 孙玉院士技术全集 电信网络中的PDH技术 英文版 孙玉 编著 2018年版 下一篇: 实值GAbor变换理论、算法及应用 陶亮,顾涓涓 编著 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