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家示范校建设“精品”教材·电类专业系列 电气作业与安全 杨祖荣,陈耕,杨清德 主编 2012年版 > 下载地址1
国家示范校建设“精品”教材·电类专业系列 电气作业与安全 杨祖荣,陈耕,杨清德 主编 2012年版
- 名 称:国家示范校建设“精品”教材·电类专业系列 电气作业与安全 杨祖荣,陈耕,杨清德 主编 2012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电力电气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国家示范校建设“精品”教材·电类专业系列 电气作业与安全
作者:杨祖荣,陈耕,杨清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杨祖荣、陈耕、杨清德主编的《电气作业与安全》分为6章,以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的电气安全为主线,主要介绍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气安全的基本措施与管理,常用变配电设备与安全,常用用电设备及装置与安全,雷电、静电及电磁场与安全,电力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内容。每一节后均有思考题,可供学生参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考试之用。《电气作业与安全》是电类、机械电气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教材,适合于电子产品维修工、维修电工、焊工、车工、汽车电器维修工等工种的学生学习,也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上述工种短期培训的教材。目录
第1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1.1 电气安全技术概述
1.1.1 电气安全的含义及任务
1.1.2 电气安全技术的特点
1.1.3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条件
1.1.4 展望安全用电技术
1.2 触电事故
1.2.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2.2 触电方式及规律
1.2.3 安全电压
1.3 触电急救
1.3.1 触电急救原则
1.3.2 触电急救方式
1.3.3 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3.4 迅速查症状
1.3.5 触电急救方法
1.4 电火灾与预防
1.4.1 电火灾的原因及特点
1.4.2 电气线路及设备的防火措施
1.4.3 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1.4.4 电气灭火模拟训练
1.5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1.5.1 安全色
1.5.2 安全标志
1.6 电气安全用具
1.6.1 基本安全用具
1.6.2 辅助安全用具
第2章 电气安全措施与管理
2.1 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措施
2.1.1 接地保护措施
2.1.2 接零保护措施
2.2 绝缘、屏护和间距措施
2.2.1 绝缘措施
2.2.2 屏护措施
2.2.3 间距措施
2.3 电气安全管理
2.3.1 电气安全组织管理
2.3.2 检修工作的安全措施
第3章 变配电设备与安全
3.1 电力变压器与安全
3.1.1 电力变压器简介
3.1.2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标准
3.1.3 电力变压器的日常检查
3.1.4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调整
3.1.5 变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3.2 高压开关与安全
3.2.1 高压断路器与安全
3.2.2 高压隔离开关与安全
3.2.3 高压负荷开关与安全
3.2.4 高压跌落式熔断器与安全
3.3 互感器与安全
3.3.1 互感器简介
3.3.2 电压互感器使用安全
3.3.3 电流互感器使用安全
3.4 电力电容器与安全
3.4.1 电力电容器简介
3.4.2 电力电容器使用安全
3.5 输配电线路与安全
3.5.1 输配电线路简介
3.5.2 架空线路施工安全
3.5.3 架空线路运行与维护安全
3.5.4 户内配电线路安全
第4章 用电设备及装置与安全
4.1 工作环境与电气设备安全
4.1.1 工作环境的划分
4.1.2 电气设备选择安全
4.2 电动机与安全
4.2.1 电动机简介
4.2.2 电动机选用安全
4.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维护安全
4.3 低压开关设备与安全
4.3.1 刀开关与安全
4.3.2 组合开关与安全
4.3.3 低压断路器与安全
4.4 照明设备与安全
4.4.1 电气照明简介
4.4.2 电气照明应用安全
4.5 携带式设备与安全
4.5.1 接零或接地措施
4.5.2 安全电压措施
4.5.3 隔离变压器措施
4.5.4 双重绝缘措施
4.5.5 防护用具措施
4.6 专用电气设备与安全
4.6.1 交流电焊机与安全
4.6.2 直流设备与安全
4.6.3 桥式起重机与安全
4.7 电气安全装置与安全
4.7.1 漏电保护装置与安全
4.7.2 信号及报警装置与安全
第5章 雷电、静电及电磁场与安全
5.1 雷电与安全
5.1.1 雷电的形成及种类
5.1.2 雷电的危害
5.1.3 建筑物雷电保护系统
5.1.4 防雷装置
5.1.5 防雷技术
5.2 静电与安全
5.2.1 静电的产生
5.2.2 静电的特点和危害
5.2.3 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5.3 电磁场与安全
5.3.1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3.2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3.3 电磁场的防护措施
第6章 电力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
6.1 电力安全事故分析
6.1.1 电力安全事故的类型
6.1.2 电力生产中的违章作业
6.2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与处理
6.2.1 事故调查组织
6.2.2 事故调查
6.2.3 事故原因分析
6.2.4 事故的报告与统计
6.2.5 事故责任与处理
6.2.6 事故隐患的管理
作者:杨祖荣,陈耕,杨清德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杨祖荣、陈耕、杨清德主编的《电气作业与安全》分为6章,以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的电气安全为主线,主要介绍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气安全的基本措施与管理,常用变配电设备与安全,常用用电设备及装置与安全,雷电、静电及电磁场与安全,电力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内容。每一节后均有思考题,可供学生参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考试之用。《电气作业与安全》是电类、机械电气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教材,适合于电子产品维修工、维修电工、焊工、车工、汽车电器维修工等工种的学生学习,也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上述工种短期培训的教材。目录
第1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1.1 电气安全技术概述
1.1.1 电气安全的含义及任务
1.1.2 电气安全技术的特点
1.1.3 保证安全用电的基本条件
1.1.4 展望安全用电技术
1.2 触电事故
1.2.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2.2 触电方式及规律
1.2.3 安全电压
1.3 触电急救
1.3.1 触电急救原则
1.3.2 触电急救方式
1.3.3 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3.4 迅速查症状
1.3.5 触电急救方法
1.4 电火灾与预防
1.4.1 电火灾的原因及特点
1.4.2 电气线路及设备的防火措施
1.4.3 电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1.4.4 电气灭火模拟训练
1.5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1.5.1 安全色
1.5.2 安全标志
1.6 电气安全用具
1.6.1 基本安全用具
1.6.2 辅助安全用具
第2章 电气安全措施与管理
2.1 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措施
2.1.1 接地保护措施
2.1.2 接零保护措施
2.2 绝缘、屏护和间距措施
2.2.1 绝缘措施
2.2.2 屏护措施
2.2.3 间距措施
2.3 电气安全管理
2.3.1 电气安全组织管理
2.3.2 检修工作的安全措施
第3章 变配电设备与安全
3.1 电力变压器与安全
3.1.1 电力变压器简介
3.1.2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标准
3.1.3 电力变压器的日常检查
3.1.4 变压器输出电压的调整
3.1.5 变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
3.2 高压开关与安全
3.2.1 高压断路器与安全
3.2.2 高压隔离开关与安全
3.2.3 高压负荷开关与安全
3.2.4 高压跌落式熔断器与安全
3.3 互感器与安全
3.3.1 互感器简介
3.3.2 电压互感器使用安全
3.3.3 电流互感器使用安全
3.4 电力电容器与安全
3.4.1 电力电容器简介
3.4.2 电力电容器使用安全
3.5 输配电线路与安全
3.5.1 输配电线路简介
3.5.2 架空线路施工安全
3.5.3 架空线路运行与维护安全
3.5.4 户内配电线路安全
第4章 用电设备及装置与安全
4.1 工作环境与电气设备安全
4.1.1 工作环境的划分
4.1.2 电气设备选择安全
4.2 电动机与安全
4.2.1 电动机简介
4.2.2 电动机选用安全
4.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维护安全
4.3 低压开关设备与安全
4.3.1 刀开关与安全
4.3.2 组合开关与安全
4.3.3 低压断路器与安全
4.4 照明设备与安全
4.4.1 电气照明简介
4.4.2 电气照明应用安全
4.5 携带式设备与安全
4.5.1 接零或接地措施
4.5.2 安全电压措施
4.5.3 隔离变压器措施
4.5.4 双重绝缘措施
4.5.5 防护用具措施
4.6 专用电气设备与安全
4.6.1 交流电焊机与安全
4.6.2 直流设备与安全
4.6.3 桥式起重机与安全
4.7 电气安全装置与安全
4.7.1 漏电保护装置与安全
4.7.2 信号及报警装置与安全
第5章 雷电、静电及电磁场与安全
5.1 雷电与安全
5.1.1 雷电的形成及种类
5.1.2 雷电的危害
5.1.3 建筑物雷电保护系统
5.1.4 防雷装置
5.1.5 防雷技术
5.2 静电与安全
5.2.1 静电的产生
5.2.2 静电的特点和危害
5.2.3 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5.3 电磁场与安全
5.3.1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3.2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3.3 电磁场的防护措施
第6章 电力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
6.1 电力安全事故分析
6.1.1 电力安全事故的类型
6.1.2 电力生产中的违章作业
6.2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与处理
6.2.1 事故调查组织
6.2.2 事故调查
6.2.3 事故原因分析
6.2.4 事故的报告与统计
6.2.5 事故责任与处理
6.2.6 事故隐患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