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无机化学 第二版 [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2014年版 > 下载地址2
无机化学 第二版 [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2014年版
- 名 称:无机化学 第二版 [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2014年版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化学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pali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无机化学 第二版
作者: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分为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反应方向和速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等)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等)。第9~12章主要介绍元素性质,重视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的论述,突出对各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比较、归纳和综合。第13、14章分别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和“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作为选修和自学内容。书中对无机化学学科的新进展、新领域如超分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原子簇化学、纳米技术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使读者对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工、轻工、石油、医药、环境、食品、生物、能源、材料等各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1)
1.1溶液组成标度(1)
1.1.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1)
1.1.2质量摩尔浓度与摩尔分数(2)
1.1.3其他表示方法(3)
1.2气体的计量(5)
1.2.1理想气体模型(5)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2.3理想气体分压定律(6)
1.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7)
1.3.1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
1.3.2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9)
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0)
1.4.1基本概念和术语(10)
1.4.2反应热和反应焓变(12)
1.4.3标准摩尔焓变及其计算(14)
/[化学博览/]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16)
习题(17)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9)
2.1化学反应的方向(19)
2.1.1自发过程(19)
2.1.2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20)
2.1.3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22)
2.2化学反应的限度(25)
2.2.1化学平衡(25)
2.2.2平衡常数(25)
2.2.3化学平衡的计算(28)
2.3化学平衡的移动(29)
2.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0)
2.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1)
2.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2)
2.3.4催化剂与化学平衡(33)
2.4化学反应速率(33)
2.4.1反应速率的定义(34)
2.4.2反应速率理论(35)
2.4.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6)
[化学博览]飞秒化学(40)
习题(40)
第3章酸碱反应(43)
3.1酸碱质子理论(43)
3.1.1酸、碱的定义(43)
3.1.2酸碱反应的实质(44)
3.1.3酸碱反应的类型(45)
3.1.4酸、碱的相对强弱(45)
3.2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6)
3.2.1水的质子自递和溶液的pH值(46)
3.2.2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7)
3.3缓冲溶液(54)
3.3.1同离子效应(54)
3.3.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55)
3.3.3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6)
3.3.4缓冲容量及缓冲溶液的配制(57)
/[化学博览/]酸碱电子理论(58)
习题(59)
第4章沉淀反应(62)
4.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62)
4.1.1溶度积常数(62)
4.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63)
4.1.3溶度积规则(63)
4.2沉淀的生成(64)
4.2.1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64)
4.2.2pH值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65)
4.2.3分步沉淀(68)
4.3沉淀的溶解(69)
4.3.1生成弱电解质(70)
4.3.2氧化还原溶解(70)
4.3.3配位溶解(70)
4.4沉淀的转化(71)
4.5沉淀反应的应用(72)
[化学博览]结石的形成与防治(73)
习题(74)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75)
5.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5)
5.1.1氧化数(75)
5.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6)
5.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78)
5.2.1原电池(78)
5.2.2电极电势的产生(80)
5.2.3电极电势的测定(80)
5.2.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1)
5.2.5电极电势的应用(83)
5.3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87)
5.3.1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88)
5.3.2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89)
[化学博览]生物传感器(89)
习题(90)
第6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92)
6.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92)
6.1.1Bohr原子模型(92)
6.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94)
6.1.3测不准原理(95)
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H原子的波函数(96)
6.2.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97)
6.2.2量子数(97)
6.2.3电子云(99)
6.2.4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100)
6.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结构(104)
6.3.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04)
6.3.2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107)
6.3.3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108)
6.3.4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111)
6.3.5元素周期性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12)
6.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114)
6.4.1有效核电荷(114)
6.4.2原子半径(114)
6.4.3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116)
6.4.4元素的电负性(118)
6.4.5元素的氧化数(119)
6.4.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19)
[化学博览]原子力显微镜(119)
习题(121)
第7章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123)
7.1价键理论(123)
7.1.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123)
7.1.2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24)
7.1.3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124)
7.1.4键参数(127)
7.1.5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29)
7.2杂化轨道理论(129)
7.2.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29)
7.2.2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130)
7.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33)
7.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33)
7.3.2分子的空间结构(133)
7.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36)
7.4.1分子轨道的形成(136)
7.4.2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137)
7.4.3分子轨道的能级(139)
7.4.4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141)
7.5分子间力与氢键(143)
7.5.1分子的极性与极化(143)
7.5.2分子间力(144)
7.5.3氢键(146)
7.6晶体的结构与性质(147)
7.6.1晶体和非晶体(147)
7.6.2离子晶体(151)
7.6.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53)
7.6.4金属晶体(154)
7.6.5混合型晶体(155)
7.6.6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6)
[化学博览]超分子化学(160)
习题(161)
第8章配位化合物(163)
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63)
8.1.1配合物的组成(163)
8.1.2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配合物的命名(165)
8.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65)
8.2.1价键理论(166)
8.2.2晶体场理论(169)
8.3配位平衡(174)
8.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不稳定常数(175)
8.3.2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176)
8.4特殊类型的配合物简介(179)
8.4.1螯合物(179)
8.4.2冠醚配合物(180)
8.4.3羰基配合物(181)
8.4.4原子簇状配合物(182)
[化学博览]生物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183)
习题(184)
第9章主族元素(187)
9.1主族元素通论(187)
9.1.1非金属元素(187)
9.1.2氧化数(188)
9.1.3键型及配位性(188)
9.1.4主族元素的特殊性(189)
9.2单质(192)
9.2.1单质的晶体结构类型与物理性质(192)
9.2.2单质的化学性质(194)
9.3氢化物(196)
9.3.1离子型氢化物(197)
9.3.2金属型氢化物(198)
9.3.3共价型氢化物(198)
9.4卤化物(205)
9.4.1非金属卤化物(205)
9.4.2金属卤化物(206)
9.4.3卤化物的溶解性(208)
9.4.4卤化物的热稳定性(209)
9.4.5卤化物的水解性(209)
9.5氧化物(212)
9.5.1氧化物的键型和结构(212)
9.5.2氧化物的性质(213)
9.6氢氧化物和含氧酸(214)
9.6.1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214)
9.6.2重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酸)(215)
9.6.3简单含氧酸的结构(221)
9.6.4含氧酸的酸性强度——Pauling规则(223)
9.6.5缩合酸(224)
9.6.6碱的分类和性质(225)
9.7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225)
9.7.1溶解性(225)
9.7.2热稳定性(226)
9.7.3氧化还原性(228)
9.8硫化氢和硫化物(230)
9.8.1硫化氢(230)
9.8.2金属硫化物(230)
9.8.3Sn、Pb的硫化物(231)
9.8.4As、Sb、Bi的硫化物(232)
[化学博览]富勒烯(233)
习题(234)
第10章过渡元素(1)(236)
10.1过渡元素概述(236)
10.1.1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236)
10.1.2单质的物理性质(237)
10.1.3金属活泼性(237)
10.1.4氧化数(237)
10.1.5化合物的颜色(238)
10.1.6磁性(239)
10.1.7金属配合物(239)
10.1.8非整比化合物(239)
10.2钛族、钒族元素(240)
10.2.1钛族、钒族元素概述(240)
10.2.2Ti的重要化合物(241)
10.2.3V的重要化合物(243)
10.2.4Nb和Ta的化合物(244)
10.3铬族元素(245)
10.3.1铬族元素概述(245)
10.3.2Cr的重要化合物(246)
10.3.3Mo和W的重要化合物(249)
10.4锰族元素(250)
10.4.1锰族元素概述(250)
10.4.2Mn的重要化合物(251)
[化学博览]金属原子簇化学的发展(253)
习题(254)
第11章过渡元素(2)(256)
11.1铁系和铂系元素(256)
11.1.1铁系和铂系元素概述(256)
11.1.2Fe、Co、Ni的重要化合物(258)
11.1.3Pt和Pd的重要化合物(266)
11.2铜族元素(267)
11.2.1铜族元素概述(267)
11.2.2Cu的重要化合物(268)
11.2.3Ag的重要化合物(271)
11.3锌族元素(272)
11.3.1锌族元素概述(272)
11.3.2Zn的重要化合物(273)
11.3.3Hg的重要化合物(275)
[化学博览]纳米材料(277)
习题(278)
第12章镧系与锕系元素(281)
12.1镧系与锕系元素概述(281)
12.1.1价层电子构型与氧化数(281)
12.1.2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和镧系收缩(284)
12.1.3金属活泼性(285)
12.1.4离子的颜色(287)
12.2镧系元素(289)
12.2.1镧系元素的分布(289)
12.2.2镧系元素的提取(289)
12.2.3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91)
12.2.4镧系元素的应用(293)
12.3锕系元素(294)
12.3.1锕系元素的一般性质(294)
12.3.2U的重要化合物(294)
[化学博览]稀土在催化剂中的应用(295)
习题(295)
第13章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297)
13.1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297)
13.1.1核素与同位素(297)
13.1.2核衰变的类型(297)
13.1.3核衰变速率与半衰期(298)
13.1.4放射性活度(299)
13.1.5放射系(299)
13.2人工核反应与人工放射性(300)
13.2.1人工合成元素(301)
13.2.2核反应的类型(301)
13.3核裂变与核聚变(302)
13.3.1核裂变(302)
13.3.2核聚变(303)
13.3.3核能的应用(304)
13.4放射性核素和核技术的应用(305)
13.4.1示踪原子(305)
13.4.2基于核技术的现代分析方法(307)
第14章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309)
14.1生命元素及其生物功能(309)
14.1.1生命元素(309)
14.1.2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功能(310)
14.1.3污染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11)
14.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312)
14.2.1大气污染(312)
14.2.2水体污染(313)
14.2.3土壤污染(315)
14.2.4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护(316)
14.3化学工业“三废”的治理(317)
14.3.1化学工业“三废”的来源(318)
14.3.2化工污染的防治(318)
14.4绿色化学(319)
14.4.1绿色化学的产生(319)
14.4.2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320)
14.4.3绿色化学的中心内容(320)
附录(322)
附录1本书常用量和单位的符号(322)
附录2SI单位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323)
附录3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324)
附录4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325)
附录5离解常数(298.15K)(327)
附录6溶度积常数(298.15K)(328)
附录7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29)
参考文献(333)
元素周期表
作者:周德凤,袁亚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化学分为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包括化学反应方向和速率、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等)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等)。第9~12章主要介绍元素性质,重视基本性质、反应规律和重要应用的论述,突出对各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比较、归纳和综合。第13、14章分别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和“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作为选修和自学内容。书中对无机化学学科的新进展、新领域如超分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原子簇化学、纳米技术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使读者对学科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工、轻工、石油、医药、环境、食品、生物、能源、材料等各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无机化学中的计量关系(1)
1.1溶液组成标度(1)
1.1.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1)
1.1.2质量摩尔浓度与摩尔分数(2)
1.1.3其他表示方法(3)
1.2气体的计量(5)
1.2.1理想气体模型(5)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2.3理想气体分压定律(6)
1.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7)
1.3.1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
1.3.2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9)
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10)
1.4.1基本概念和术语(10)
1.4.2反应热和反应焓变(12)
1.4.3标准摩尔焓变及其计算(14)
/[化学博览/]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16)
习题(17)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9)
2.1化学反应的方向(19)
2.1.1自发过程(19)
2.1.2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20)
2.1.3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22)
2.2化学反应的限度(25)
2.2.1化学平衡(25)
2.2.2平衡常数(25)
2.2.3化学平衡的计算(28)
2.3化学平衡的移动(29)
2.3.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0)
2.3.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1)
2.3.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2)
2.3.4催化剂与化学平衡(33)
2.4化学反应速率(33)
2.4.1反应速率的定义(34)
2.4.2反应速率理论(35)
2.4.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6)
[化学博览]飞秒化学(40)
习题(40)
第3章酸碱反应(43)
3.1酸碱质子理论(43)
3.1.1酸、碱的定义(43)
3.1.2酸碱反应的实质(44)
3.1.3酸碱反应的类型(45)
3.1.4酸、碱的相对强弱(45)
3.2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6)
3.2.1水的质子自递和溶液的pH值(46)
3.2.2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47)
3.3缓冲溶液(54)
3.3.1同离子效应(54)
3.3.2缓冲溶液及其组成(55)
3.3.3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6)
3.3.4缓冲容量及缓冲溶液的配制(57)
/[化学博览/]酸碱电子理论(58)
习题(59)
第4章沉淀反应(62)
4.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62)
4.1.1溶度积常数(62)
4.1.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63)
4.1.3溶度积规则(63)
4.2沉淀的生成(64)
4.2.1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64)
4.2.2pH值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65)
4.2.3分步沉淀(68)
4.3沉淀的溶解(69)
4.3.1生成弱电解质(70)
4.3.2氧化还原溶解(70)
4.3.3配位溶解(70)
4.4沉淀的转化(71)
4.5沉淀反应的应用(72)
[化学博览]结石的形成与防治(73)
习题(74)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75)
5.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5)
5.1.1氧化数(75)
5.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6)
5.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78)
5.2.1原电池(78)
5.2.2电极电势的产生(80)
5.2.3电极电势的测定(80)
5.2.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1)
5.2.5电极电势的应用(83)
5.3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87)
5.3.1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88)
5.3.2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89)
[化学博览]生物传感器(89)
习题(90)
第6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92)
6.1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92)
6.1.1Bohr原子模型(92)
6.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94)
6.1.3测不准原理(95)
6.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H原子的波函数(96)
6.2.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97)
6.2.2量子数(97)
6.2.3电子云(99)
6.2.4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100)
6.3原子核外的电子层结构(104)
6.3.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104)
6.3.2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原理(107)
6.3.3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108)
6.3.4简单基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111)
6.3.5元素周期性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12)
6.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114)
6.4.1有效核电荷(114)
6.4.2原子半径(114)
6.4.3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116)
6.4.4元素的电负性(118)
6.4.5元素的氧化数(119)
6.4.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19)
[化学博览]原子力显微镜(119)
习题(121)
第7章共价键与分子的结构(123)
7.1价键理论(123)
7.1.1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123)
7.1.2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24)
7.1.3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124)
7.1.4键参数(127)
7.1.5价键理论的局限性(129)
7.2杂化轨道理论(129)
7.2.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29)
7.2.2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130)
7.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33)
7.3.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33)
7.3.2分子的空间结构(133)
7.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36)
7.4.1分子轨道的形成(136)
7.4.2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137)
7.4.3分子轨道的能级(139)
7.4.4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141)
7.5分子间力与氢键(143)
7.5.1分子的极性与极化(143)
7.5.2分子间力(144)
7.5.3氢键(146)
7.6晶体的结构与性质(147)
7.6.1晶体和非晶体(147)
7.6.2离子晶体(151)
7.6.3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153)
7.6.4金属晶体(154)
7.6.5混合型晶体(155)
7.6.6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6)
[化学博览]超分子化学(160)
习题(161)
第8章配位化合物(163)
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63)
8.1.1配合物的组成(163)
8.1.2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与配合物的命名(165)
8.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65)
8.2.1价键理论(166)
8.2.2晶体场理论(169)
8.3配位平衡(174)
8.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不稳定常数(175)
8.3.2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176)
8.4特殊类型的配合物简介(179)
8.4.1螯合物(179)
8.4.2冠醚配合物(180)
8.4.3羰基配合物(181)
8.4.4原子簇状配合物(182)
[化学博览]生物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183)
习题(184)
第9章主族元素(187)
9.1主族元素通论(187)
9.1.1非金属元素(187)
9.1.2氧化数(188)
9.1.3键型及配位性(188)
9.1.4主族元素的特殊性(189)
9.2单质(192)
9.2.1单质的晶体结构类型与物理性质(192)
9.2.2单质的化学性质(194)
9.3氢化物(196)
9.3.1离子型氢化物(197)
9.3.2金属型氢化物(198)
9.3.3共价型氢化物(198)
9.4卤化物(205)
9.4.1非金属卤化物(205)
9.4.2金属卤化物(206)
9.4.3卤化物的溶解性(208)
9.4.4卤化物的热稳定性(209)
9.4.5卤化物的水解性(209)
9.5氧化物(212)
9.5.1氧化物的键型和结构(212)
9.5.2氧化物的性质(213)
9.6氢氧化物和含氧酸(214)
9.6.1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214)
9.6.2重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酸)(215)
9.6.3简单含氧酸的结构(221)
9.6.4含氧酸的酸性强度——Pauling规则(223)
9.6.5缩合酸(224)
9.6.6碱的分类和性质(225)
9.7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225)
9.7.1溶解性(225)
9.7.2热稳定性(226)
9.7.3氧化还原性(228)
9.8硫化氢和硫化物(230)
9.8.1硫化氢(230)
9.8.2金属硫化物(230)
9.8.3Sn、Pb的硫化物(231)
9.8.4As、Sb、Bi的硫化物(232)
[化学博览]富勒烯(233)
习题(234)
第10章过渡元素(1)(236)
10.1过渡元素概述(236)
10.1.1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236)
10.1.2单质的物理性质(237)
10.1.3金属活泼性(237)
10.1.4氧化数(237)
10.1.5化合物的颜色(238)
10.1.6磁性(239)
10.1.7金属配合物(239)
10.1.8非整比化合物(239)
10.2钛族、钒族元素(240)
10.2.1钛族、钒族元素概述(240)
10.2.2Ti的重要化合物(241)
10.2.3V的重要化合物(243)
10.2.4Nb和Ta的化合物(244)
10.3铬族元素(245)
10.3.1铬族元素概述(245)
10.3.2Cr的重要化合物(246)
10.3.3Mo和W的重要化合物(249)
10.4锰族元素(250)
10.4.1锰族元素概述(250)
10.4.2Mn的重要化合物(251)
[化学博览]金属原子簇化学的发展(253)
习题(254)
第11章过渡元素(2)(256)
11.1铁系和铂系元素(256)
11.1.1铁系和铂系元素概述(256)
11.1.2Fe、Co、Ni的重要化合物(258)
11.1.3Pt和Pd的重要化合物(266)
11.2铜族元素(267)
11.2.1铜族元素概述(267)
11.2.2Cu的重要化合物(268)
11.2.3Ag的重要化合物(271)
11.3锌族元素(272)
11.3.1锌族元素概述(272)
11.3.2Zn的重要化合物(273)
11.3.3Hg的重要化合物(275)
[化学博览]纳米材料(277)
习题(278)
第12章镧系与锕系元素(281)
12.1镧系与锕系元素概述(281)
12.1.1价层电子构型与氧化数(281)
12.1.2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和镧系收缩(284)
12.1.3金属活泼性(285)
12.1.4离子的颜色(287)
12.2镧系元素(289)
12.2.1镧系元素的分布(289)
12.2.2镧系元素的提取(289)
12.2.3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91)
12.2.4镧系元素的应用(293)
12.3锕系元素(294)
12.3.1锕系元素的一般性质(294)
12.3.2U的重要化合物(294)
[化学博览]稀土在催化剂中的应用(295)
习题(295)
第13章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简介(297)
13.1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297)
13.1.1核素与同位素(297)
13.1.2核衰变的类型(297)
13.1.3核衰变速率与半衰期(298)
13.1.4放射性活度(299)
13.1.5放射系(299)
13.2人工核反应与人工放射性(300)
13.2.1人工合成元素(301)
13.2.2核反应的类型(301)
13.3核裂变与核聚变(302)
13.3.1核裂变(302)
13.3.2核聚变(303)
13.3.3核能的应用(304)
13.4放射性核素和核技术的应用(305)
13.4.1示踪原子(305)
13.4.2基于核技术的现代分析方法(307)
第14章无机化学与生态环境(309)
14.1生命元素及其生物功能(309)
14.1.1生命元素(309)
14.1.2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功能(310)
14.1.3污染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11)
14.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312)
14.2.1大气污染(312)
14.2.2水体污染(313)
14.2.3土壤污染(315)
14.2.4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护(316)
14.3化学工业“三废”的治理(317)
14.3.1化学工业“三废”的来源(318)
14.3.2化工污染的防治(318)
14.4绿色化学(319)
14.4.1绿色化学的产生(319)
14.4.2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320)
14.4.3绿色化学的中心内容(320)
附录(322)
附录1本书常用量和单位的符号(322)
附录2SI单位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323)
附录3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324)
附录4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325)
附录5离解常数(298.15K)(327)
附录6溶度积常数(298.15K)(328)
附录7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29)
参考文献(333)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