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艺术针灸集 刘炎 著 2010年版 > 下载地址1
中华艺术针灸集 刘炎 著 2010年版
- 名 称:中华艺术针灸集 刘炎 著 2010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中华艺术针灸集
作者: 刘炎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针灸乃吾中华之国粹,为吾中华之繁衍昌盛,其卓著之功勋,自不可抹焉。自古以来凡工针者,无不在腧上使功,故欲冠于针者,必在谙其腧之时而精其术,古之扁鹊、华佗,今之陆氏瘦燕,无不以此为准,故腧穴与针术,犹如入之左右双手,缺一不可焉。医疗乃活人之义举,腧穴操作之精当与否,将带来医效之优劣。然诸多针家,每多重其腧而轻其术,此乃针家之大误也。翻阅历代医著,述针者不贫,也如斯也,即阐腧者众而论术者稀,即使论术,内容简略且又泛泛,学者多有不解者,致使诸多习医者,针术不精,歪斜不正,错落无序,参差不齐,事故也时有发生,此乃腧穴之刺灸要旨,少为其通晓之故也,因而提效也自然难哉。为厚针家之基,高针技之术,提针疗之效,实为吾撰斯书之旨。
目录
第一章 艺术针灸概述
第一节 艺术针灸法三要
一、用神
二、针向
三、得气
第二节 行针手法
一、行针手法
二、针刺补泻
第三节 灸法
一、灸法的特点
二、灸法的分类
三、灸治的顺序与补泻
第四节 艺术针灸方法
一、方向类
二、多针类
三、形象类
四、几何类
五、数字类
六、文字类
七、重刺激类
八、其他类
第五节 艺术针灸常用腧穴
一、十四经穴
二、组合穴和奇穴
第六节 艺术针灸注意事项
一、毫针刺注意事项
二、长(芒)针刺注意事项
三、灸治注意事项
四、艺术针灸临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头面颈项部艺术针灸法
前后顶向会刺
百会刺
四神聪刺
四神针灸术
四中刺
回发五处刺灸法
双会互刺
星会刺
惊痫刺
顶前督脉排刺
顶前督脉追尾刺
顶后督脉排刺
顶后督脉追尾刺
通天向会刺
通天络却追尾刺
通天针对锋刺
智三针刺
颞三针法
颞三点刺
头八字针术
率谷双层刺
角谷水平刺
太阳风池对向刺
太阳率谷对锋刺
上星齐刺
三星刺
曲差对向刺
星差三角刺
眉差对向刺
二龙针术
神庭齐刺
本神平行刺
发际三四刺
前发际后五分刺
通胆经术
额中齐刺
额中部三刺
额三针刺
额三角刺
攒竹三向刺
阳白齐刺
前额丁字刺
消鱼纹术
消额纹术
攒竹太阳对刺
阳堂三针刺
头维向谷刺
维鬓刺
清脑术
耳上水平刺
耳前上下刺灸术
耳门下关丁字刺
三听刺
听灵三刺
下关傍齐刺
上下关刺
眼轮肌双点刺
三龙指鼻
香星刺
鼻三穴刺
二龙指鼻
迎香四自对刺
开鼻窍术
迎香八字刺
迎香二穴双八字刺
鼻病八字一点刺
三联刺
颧髂齐刺
双禾对沟刺
三水沟刺
地仓须强刺
地仓颊车互刺
大地向颊刺
牵正二穴斜行刺
开关术
止流涎术
利口齿法
张口术
唇二针刺
唇上下刺
三承浆刺
口角四点刺
口轮肌刺
廉泉齐刺
廉泉三穴刺
舌三针刺
增音二穴刺
向阳四针束
颈中二穴刺
颈窦刺
针风术
脑三针刺
治脑四穴刺
治脑纵线要穴刺
后发矩形刺
项三穴刺
项三风刺
项三点刺
项强松解术
温通督阳法
百劳四穴刺灸术
新识设刺
项丛刺
顶颞前斜线排针刺
顶颞后斜线排针刺
额中线加强刺
额旁1线平行刺
额旁2线平行刺
额旁3线平行刺
顶中线加强刺
顶旁1线加强刺
顶旁2线加强刺
颞前线加强刺
颞后线加强刺
枕上正中线加强刺
枕上旁线平行刺
枕下旁线平行刺
运动区排接刺
言语1区加强刺
感觉区排接刺
舞蹈、震颤控制区
排接刺
血管舒缩区排接刺
运动前区刺
足运感区加强刺
运用区箭状刺
言语2区加强刺
晕听区接力刺
癫痫控制区接力刺
偏盲区加强刺
言语3区加强刺
视区平行刺
平衡区平行刺
制狂区加强刺
鼻咽口舌区加强刺
胸腔区平行刺
肝胆区平行刺
胃区平行刺
肠区平行刺
生殖区平行刺
中焦区平行刺
下焦区平行刺
安神区平行刺
第三章 脊背腰臀部艺术针灸法
第四章 胸腹脐阴部艺术针灸法
第五章 上肢部艺术针灸法
第六章 下肢部艺术针灸法
作者: 刘炎 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针灸乃吾中华之国粹,为吾中华之繁衍昌盛,其卓著之功勋,自不可抹焉。自古以来凡工针者,无不在腧上使功,故欲冠于针者,必在谙其腧之时而精其术,古之扁鹊、华佗,今之陆氏瘦燕,无不以此为准,故腧穴与针术,犹如入之左右双手,缺一不可焉。医疗乃活人之义举,腧穴操作之精当与否,将带来医效之优劣。然诸多针家,每多重其腧而轻其术,此乃针家之大误也。翻阅历代医著,述针者不贫,也如斯也,即阐腧者众而论术者稀,即使论术,内容简略且又泛泛,学者多有不解者,致使诸多习医者,针术不精,歪斜不正,错落无序,参差不齐,事故也时有发生,此乃腧穴之刺灸要旨,少为其通晓之故也,因而提效也自然难哉。为厚针家之基,高针技之术,提针疗之效,实为吾撰斯书之旨。
目录
第一章 艺术针灸概述
第一节 艺术针灸法三要
一、用神
二、针向
三、得气
第二节 行针手法
一、行针手法
二、针刺补泻
第三节 灸法
一、灸法的特点
二、灸法的分类
三、灸治的顺序与补泻
第四节 艺术针灸方法
一、方向类
二、多针类
三、形象类
四、几何类
五、数字类
六、文字类
七、重刺激类
八、其他类
第五节 艺术针灸常用腧穴
一、十四经穴
二、组合穴和奇穴
第六节 艺术针灸注意事项
一、毫针刺注意事项
二、长(芒)针刺注意事项
三、灸治注意事项
四、艺术针灸临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头面颈项部艺术针灸法
前后顶向会刺
百会刺
四神聪刺
四神针灸术
四中刺
回发五处刺灸法
双会互刺
星会刺
惊痫刺
顶前督脉排刺
顶前督脉追尾刺
顶后督脉排刺
顶后督脉追尾刺
通天向会刺
通天络却追尾刺
通天针对锋刺
智三针刺
颞三针法
颞三点刺
头八字针术
率谷双层刺
角谷水平刺
太阳风池对向刺
太阳率谷对锋刺
上星齐刺
三星刺
曲差对向刺
星差三角刺
眉差对向刺
二龙针术
神庭齐刺
本神平行刺
发际三四刺
前发际后五分刺
通胆经术
额中齐刺
额中部三刺
额三针刺
额三角刺
攒竹三向刺
阳白齐刺
前额丁字刺
消鱼纹术
消额纹术
攒竹太阳对刺
阳堂三针刺
头维向谷刺
维鬓刺
清脑术
耳上水平刺
耳前上下刺灸术
耳门下关丁字刺
三听刺
听灵三刺
下关傍齐刺
上下关刺
眼轮肌双点刺
三龙指鼻
香星刺
鼻三穴刺
二龙指鼻
迎香四自对刺
开鼻窍术
迎香八字刺
迎香二穴双八字刺
鼻病八字一点刺
三联刺
颧髂齐刺
双禾对沟刺
三水沟刺
地仓须强刺
地仓颊车互刺
大地向颊刺
牵正二穴斜行刺
开关术
止流涎术
利口齿法
张口术
唇二针刺
唇上下刺
三承浆刺
口角四点刺
口轮肌刺
廉泉齐刺
廉泉三穴刺
舌三针刺
增音二穴刺
向阳四针束
颈中二穴刺
颈窦刺
针风术
脑三针刺
治脑四穴刺
治脑纵线要穴刺
后发矩形刺
项三穴刺
项三风刺
项三点刺
项强松解术
温通督阳法
百劳四穴刺灸术
新识设刺
项丛刺
顶颞前斜线排针刺
顶颞后斜线排针刺
额中线加强刺
额旁1线平行刺
额旁2线平行刺
额旁3线平行刺
顶中线加强刺
顶旁1线加强刺
顶旁2线加强刺
颞前线加强刺
颞后线加强刺
枕上正中线加强刺
枕上旁线平行刺
枕下旁线平行刺
运动区排接刺
言语1区加强刺
感觉区排接刺
舞蹈、震颤控制区
排接刺
血管舒缩区排接刺
运动前区刺
足运感区加强刺
运用区箭状刺
言语2区加强刺
晕听区接力刺
癫痫控制区接力刺
偏盲区加强刺
言语3区加强刺
视区平行刺
平衡区平行刺
制狂区加强刺
鼻咽口舌区加强刺
胸腔区平行刺
肝胆区平行刺
胃区平行刺
肠区平行刺
生殖区平行刺
中焦区平行刺
下焦区平行刺
安神区平行刺
第三章 脊背腰臀部艺术针灸法
第四章 胸腹脐阴部艺术针灸法
第五章 上肢部艺术针灸法
第六章 下肢部艺术针灸法
相关推荐
- 养心斋医论医案集 鲍正飞,丁国华 编著 2015年版
- 肛肠疾病诊治指南 了解人体”出口“的秘密 祝颂,白克运,李长阳 主编 2009年版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急诊医学 于学忠,黄子通 主编 2015年版
- 重性精神疾病个案管理 姚贵忠 主编 2017年版
- 微生物多聚糖—黄原胶生产与应用
- 组织学与胚胎学 张秀兰 编著 2017年版
- 中医传世歌诀白话解丛书 医宗金鉴 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 吴谦,郭霞珍 编著 2008年版
- 西双版纳地区常见急性中毒救治手册 李婷婷,刘海燕主编 马志强荣誉 主编 2016年版
-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罗天益 潘桂娟 主编,杨景锋,任艳芸 编著 2017年版
- 麻醉超声诊断与介入技术 (爱尔兰)哈蒙 等主编 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