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郝军 著 2018年版 > 下载地址2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郝军 著 2018年版
- 名 称: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郝军 著 2018年版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中医学教学医案选编
作者:郝军 著
出版时间: 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与治法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下篇重点为中医学临床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皮肤科病证等。本教材是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学医案教学法(犘犅犔教学法)的配套使用教材,其创新和特点是以临床医案诠释中医理论,使西医院校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又可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在整合发展基础理论的同时,沟通理论与临床联系,深化辨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 /n
目录
目 录
/n
上篇 中医学基础理论
/n
导论 3
/n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6
/n
第一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n
一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6
/n
二 、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6
/n
三 、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7
/n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8
/n
五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8
/n
六 、 医案 9
/n
第二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n
一 、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0
/n
二 、 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2
/n
三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13
/n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13
/n
五 、 医案 15
/n
第二章 藏象学说 16
/n
第一节 五脏 16
/n
一 、 心 ( 附 : 心包络 ) 16
/n
二 、 肺 17
/n
三 、 脾 18
/n
四 、 肝 19
/n
五 、 肾 ( 附 : 命门 ) 21
/n
第二节 六腑 22
/n
一 、 胆 22
/n
二 、 胃 22
/n
三 、 小肠 23
/n
四 、 大肠 23
/n
五 、 膀胱 24
/n
六 、 三焦 24
/n
第三节 奇恒之府 25
/n
一 、 脑 25
/n
二 、 女子胞 ( 附 : 精室 ) 26
/n
三 、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6
/n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7
/n
一 、 脏与脏的关系 28
/n
二 、 腑与腑的关系 32
/n
三 、 脏与腑的关系 32
/n
四 、 医案 33
/n
第三章 病因病机 35
/n
第一节 病因 35
/n
一 、 外感致病因素 35
/n
二 、 内伤致病因素 36
/n
三 、 其他致病因素 38
/n
第二节 病机 39
/n
一 、 邪正盛衰 39
/n
二 、 阴阳失调 39
/n
三 、 气血失调 40
/n
第四章 四诊 41
/n
第一节 望诊 41
/n
一 、 全身望诊 41
/n
二 、 局部望诊 41
/n
三 、 望舌 42
/n
四 、 望排出物 43
/n
五 、 望小儿指纹 43
/n
第二节 闻诊 44
/n
一 、 听声音 44
/n
二 、 嗅气味 44
/n
第三节 问诊 45
/n
一 、 问寒热 45
/n
二 、 问汗 46
/n
三 、 问疼痛 47
/n
四 、 问饮食与口味 47
/n
五 、 问二便 48
/n
六 、 问睡眠 48
/n
七 、 问经带 49
/n
第四节 脉诊 49
/n
一 、 判断疾病的病位 、 性质和邪正盛衰 50
/n
二 、 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50
/n
三 、 诊脉的部位 50
/n
四 、 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0
/n
五 、 正常脉象 51
/n
六 、 病理性脉象 51
/n
七 、 医案 51
/n
第五章 辨证 53
/n
第六章 第一节 病因辨证 53
/n
一 、 六淫 、 疫疠证候 54
/n
二 、 七情证候 54
/n
三 、 饮食 、 劳逸证候 54
/n
四 、 外伤证候 54
/n
五 、 医案 54
/n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55
/n
…
/n
一 、 气病辩证 55
/n
二 、 血病辨证 55
/n
三 、 气血同病辩证 55
/n
四 、 津液病辨证 56
/n
五 、 医案 56
/n
第三节 脏腑辨证 56
/n
一 、 肝与胆病辨证 56
/n
二 、 心与小肠病辨证 56
/n
三 、 脾与胃病辨证 57
/n
四 、 肺与大肠病辨证 57
/n
五 、 肾与膀胱病辩证 57
/n
六 、 脏腑兼病辨证 57
/n
七 、 医案 57
/n
第六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60 …
/n
第一节 未病先防 60
/n
一 、 概念 60
/n
二 、 方法 60
/n
三 、 医案 61
/n
第二节 既病防变 61
/n
一 、 概念 61
/n
二 、 方法 62
/n
三 、 先安未受邪之地 62
/n
四 、 医案 63
/n
第七章 针灸学 64
/n
第一节 经络学说 64
/n
一 、 经络的概念 64
/n
二 、 经络系统的组成 64
/n
三 、 经络的分布 66
/n
四 、 经络的作用 68
/n
第二节 腧穴 68
/n
一 、 腧穴的概念 68
/n
二 、 腧穴的分类 69
/n
三 、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9
/n
四 、 腧穴的定位方法 73
/n
第三节 十四经穴 75
/n
一 、 手太阴肺经 75
/n
二 、 手阳明大肠经 77
/n
三 、 足阳明胃经 79
/n
四 、 足太阴脾经 83
/n
五 、 手少阴心经 85
/n
六 、 手太阳小肠经 87
/n
七 、 足太阳膀胱经 90
/n
八 、 足少阴肾经 96
/n
九 、 手厥阴心包经 98
/n
十 、 手少阳三焦经 100
/n
十一 、 足少阳胆经 103
/n
十二 、 足厥阴肝经 107
/n
十三 、 督脉 109
/n
十四 、 任脉 112
/n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15
/n
一 、 头颈部 115
/n
二 、 胸腹背部 117
/n
三 、 上肢穴 118
/n
四 、 下肢穴 120
/n
五 、 针灸常见疾病 121
/n
下篇 中医学临床综合运用
/n
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证医案 145
/n
第一节 肺系病证 145
/n
一 、 感冒 145
/n
二 、 咳嗽 146
/n
三 、 喘证 148
/n
第二节 心系病证 149
/n
一 、 心悸 149
/n
二 、 怔忡 150
/n
第三节 脾胃病证 151
/n
一 、 胃痛 151
/n
二 、 腹痛 153
/n
三 、 便秘 155
/n
四 、 泄泻 157
/n
第四节 肝胆病证 161
/n
一 、 臌胀 161
/n
二 、 胁痛 163
/n
三 、 黄疸 164
/n
第五节 肾系病证 167
/n
一 、 淋证 167
/n
二 、 水肿 171
/n
三 、 腰痛 175
/n
第六节 其他病证 176
/n
一 、 郁证 176
/n
二 、 遗精 178
/n
三 、 眩晕 178
/n
四 、 血症 179
/n
五 、 不寐 183
/n
六 、 痹证 185
/n
七 、 内伤发热 187
/n
八 、 头痛 189
/n
九 、 痿证 192
/n
十 、 消渴 194
/n
第九章 其他常见病证 197 ……
/n
第一节 妇科病证 197
/n
一 、 带下病 197
/n
二 、 恶露不尽 198
/n
三 、 妊娠恶阻 199
/n
四 、 痛经 200
/n
五 、 月经不调 201
/n
六 、 闭经 202
/n
七 、 崩漏 203
/n
八 、 缺乳 204
/n
第二节 儿科病证 206
/n
一 、 疳积 206
/n
二 、 咳嗽 206
/n
第三节 皮肤科病证 207
/n
一 、 湿疮 207
/n
二 、 痈 208
/n
主要参考文献 210
作者:郝军 著
出版时间: 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与治法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下篇重点为中医学临床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皮肤科病证等。本教材是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学医案教学法(犘犅犔教学法)的配套使用教材,其创新和特点是以临床医案诠释中医理论,使西医院校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激发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又可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在整合发展基础理论的同时,沟通理论与临床联系,深化辨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 /n
目录
目 录
/n
上篇 中医学基础理论
/n
导论 3
/n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6
/n
第一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6
/n
一 、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6
/n
二 、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6
/n
三 、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7
/n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8
/n
五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8
/n
六 、 医案 9
/n
第二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n
一 、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0
/n
二 、 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2
/n
三 、 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13
/n
四 、 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 13
/n
五 、 医案 15
/n
第二章 藏象学说 16
/n
第一节 五脏 16
/n
一 、 心 ( 附 : 心包络 ) 16
/n
二 、 肺 17
/n
三 、 脾 18
/n
四 、 肝 19
/n
五 、 肾 ( 附 : 命门 ) 21
/n
第二节 六腑 22
/n
一 、 胆 22
/n
二 、 胃 22
/n
三 、 小肠 23
/n
四 、 大肠 23
/n
五 、 膀胱 24
/n
六 、 三焦 24
/n
第三节 奇恒之府 25
/n
一 、 脑 25
/n
二 、 女子胞 ( 附 : 精室 ) 26
/n
三 、 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6
/n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27
/n
一 、 脏与脏的关系 28
/n
二 、 腑与腑的关系 32
/n
三 、 脏与腑的关系 32
/n
四 、 医案 33
/n
第三章 病因病机 35
/n
第一节 病因 35
/n
一 、 外感致病因素 35
/n
二 、 内伤致病因素 36
/n
三 、 其他致病因素 38
/n
第二节 病机 39
/n
一 、 邪正盛衰 39
/n
二 、 阴阳失调 39
/n
三 、 气血失调 40
/n
第四章 四诊 41
/n
第一节 望诊 41
/n
一 、 全身望诊 41
/n
二 、 局部望诊 41
/n
三 、 望舌 42
/n
四 、 望排出物 43
/n
五 、 望小儿指纹 43
/n
第二节 闻诊 44
/n
一 、 听声音 44
/n
二 、 嗅气味 44
/n
第三节 问诊 45
/n
一 、 问寒热 45
/n
二 、 问汗 46
/n
三 、 问疼痛 47
/n
四 、 问饮食与口味 47
/n
五 、 问二便 48
/n
六 、 问睡眠 48
/n
七 、 问经带 49
/n
第四节 脉诊 49
/n
一 、 判断疾病的病位 、 性质和邪正盛衰 50
/n
二 、 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50
/n
三 、 诊脉的部位 50
/n
四 、 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0
/n
五 、 正常脉象 51
/n
六 、 病理性脉象 51
/n
七 、 医案 51
/n
第五章 辨证 53
/n
第六章 第一节 病因辨证 53
/n
一 、 六淫 、 疫疠证候 54
/n
二 、 七情证候 54
/n
三 、 饮食 、 劳逸证候 54
/n
四 、 外伤证候 54
/n
五 、 医案 54
/n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55
/n
…
/n
一 、 气病辩证 55
/n
二 、 血病辨证 55
/n
三 、 气血同病辩证 55
/n
四 、 津液病辨证 56
/n
五 、 医案 56
/n
第三节 脏腑辨证 56
/n
一 、 肝与胆病辨证 56
/n
二 、 心与小肠病辨证 56
/n
三 、 脾与胃病辨证 57
/n
四 、 肺与大肠病辨证 57
/n
五 、 肾与膀胱病辩证 57
/n
六 、 脏腑兼病辨证 57
/n
七 、 医案 57
/n
第六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60 …
/n
第一节 未病先防 60
/n
一 、 概念 60
/n
二 、 方法 60
/n
三 、 医案 61
/n
第二节 既病防变 61
/n
一 、 概念 61
/n
二 、 方法 62
/n
三 、 先安未受邪之地 62
/n
四 、 医案 63
/n
第七章 针灸学 64
/n
第一节 经络学说 64
/n
一 、 经络的概念 64
/n
二 、 经络系统的组成 64
/n
三 、 经络的分布 66
/n
四 、 经络的作用 68
/n
第二节 腧穴 68
/n
一 、 腧穴的概念 68
/n
二 、 腧穴的分类 69
/n
三 、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9
/n
四 、 腧穴的定位方法 73
/n
第三节 十四经穴 75
/n
一 、 手太阴肺经 75
/n
二 、 手阳明大肠经 77
/n
三 、 足阳明胃经 79
/n
四 、 足太阴脾经 83
/n
五 、 手少阴心经 85
/n
六 、 手太阳小肠经 87
/n
七 、 足太阳膀胱经 90
/n
八 、 足少阴肾经 96
/n
九 、 手厥阴心包经 98
/n
十 、 手少阳三焦经 100
/n
十一 、 足少阳胆经 103
/n
十二 、 足厥阴肝经 107
/n
十三 、 督脉 109
/n
十四 、 任脉 112
/n
第四节 经外奇穴 115
/n
一 、 头颈部 115
/n
二 、 胸腹背部 117
/n
三 、 上肢穴 118
/n
四 、 下肢穴 120
/n
五 、 针灸常见疾病 121
/n
下篇 中医学临床综合运用
/n
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证医案 145
/n
第一节 肺系病证 145
/n
一 、 感冒 145
/n
二 、 咳嗽 146
/n
三 、 喘证 148
/n
第二节 心系病证 149
/n
一 、 心悸 149
/n
二 、 怔忡 150
/n
第三节 脾胃病证 151
/n
一 、 胃痛 151
/n
二 、 腹痛 153
/n
三 、 便秘 155
/n
四 、 泄泻 157
/n
第四节 肝胆病证 161
/n
一 、 臌胀 161
/n
二 、 胁痛 163
/n
三 、 黄疸 164
/n
第五节 肾系病证 167
/n
一 、 淋证 167
/n
二 、 水肿 171
/n
三 、 腰痛 175
/n
第六节 其他病证 176
/n
一 、 郁证 176
/n
二 、 遗精 178
/n
三 、 眩晕 178
/n
四 、 血症 179
/n
五 、 不寐 183
/n
六 、 痹证 185
/n
七 、 内伤发热 187
/n
八 、 头痛 189
/n
九 、 痿证 192
/n
十 、 消渴 194
/n
第九章 其他常见病证 197 ……
/n
第一节 妇科病证 197
/n
一 、 带下病 197
/n
二 、 恶露不尽 198
/n
三 、 妊娠恶阻 199
/n
四 、 痛经 200
/n
五 、 月经不调 201
/n
六 、 闭经 202
/n
七 、 崩漏 203
/n
八 、 缺乳 204
/n
第二节 儿科病证 206
/n
一 、 疳积 206
/n
二 、 咳嗽 206
/n
第三节 皮肤科病证 207
/n
一 、 湿疮 207
/n
二 、 痈 208
/n
主要参考文献 210
相关推荐
- 纳米科学技术大系 纳米药物安全性 杨祥良 主编 2010年版
- 中药新药开发学(供中药学、药学类专业用)
- 中医知识快递丛书 中医诊断表解 钱峻 主编 2008年版
- 手疗治百病 英文版 王胜,王卫东 编著 2009年版
- 碥石集 第3集 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
- 用药100问系列 糖尿病用药100问 殷立新,张力辉,王绵 主编 2009年版
- 方邦江治疗急重疑难病证学术经验 周爽 等主编 2018年版
- 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卷1 基础篇 (美)菲利普 波德瑞德,(美)拉吉夫 马尔霍特拉,(美)拉胡尔 卡卡尔编 李卫华,郭继鸿译 2017年版
- 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 第十五册 针灸·传染病 杨杏林,梁尚华 主编 2016年版
-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