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方剂与中成药 吴俊荣 主编 2009年版 > 下载地址1
方剂与中成药 吴俊荣 主编 2009年版
- 名 称:方剂与中成药 吴俊荣 主编 2009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方剂与中成药
作者:吴俊荣 主编
出版时间: 2009年版
丛编项: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为了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确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和本教材。方剂与中成药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按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精选内容,主次分明,注重实用,讲求实效,并将现代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取得的新成果、新剂型引入到教材中,力求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前瞻性,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全书共19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共4章,主要介绍方剂与中成药的基础知识,各论共15章,介绍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其中选择方剂与中成药101首,附列表介绍80首现代常用的中成药。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提高教材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在教材中设立了“学习目标”、“课堂互动”、“实例解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希望对教学有所裨益。书末附有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审定的《教学大纲》,可供各校教学参考。各专业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专业学习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中成药的内容和任务
一、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
二、方剂与中成药课程的任务
三、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节 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配伍目的
第二节 组成原则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一、药味的加减变化
二、药量的加减变化
三、剂型的更换变化
第四章 中成药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成药处方来源及命名
一、中成药的处方来源
二、中成药的命名
第二节 中成药的分类
第三节 中成药常用的剂型
一、丸剂
二、散剂
三、膏剂
四、酒剂
五、片剂
六、栓剂
七、颗粒剂
八、合剂(含口服液)
九、胶囊剂
十、中药注射剂
第四节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一、中成药的用法
二、中成药的用量
第五节 中成药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中成药质量
二、优化中成药剂型
三、开发中成药新药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第四节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第六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当归龙荟丸
第二节 润下
麻子仁丸
第三节 攻补兼施
增液承气汤
第七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双黄连口服液
板蓝根颗粒
梅花点舌丸
牛黄解毒片
三黄片
第四节 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
导赤散
牛黄上清九
第五节 清热祛暑
六一散
第八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中九
小建中汤
溫胃舒胶囊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参附汤
第三节 温经散寒
艾附暖宫丸
第九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刺五加片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
乌鸡白凤丸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百合固金汤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第十章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第二节 涩肠固脱
四神丸
第三节 固崩止带
固经丸
完带汤
第十一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 滋养安神
柏子养心丸
天王补心丹
安神补脑液
第十二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醒脑静注射液
第二节 温开
苏合香丸
第十三章 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血剂
第十五章 治风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导剂
第十九章 外用剂
方名索引
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方剂与中成药教学大纲
作者:吴俊荣 主编
出版时间: 2009年版
丛编项: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为了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确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和本教材。方剂与中成药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按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精选内容,主次分明,注重实用,讲求实效,并将现代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取得的新成果、新剂型引入到教材中,力求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前瞻性,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全书共19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共4章,主要介绍方剂与中成药的基础知识,各论共15章,介绍常用方剂与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其中选择方剂与中成药101首,附列表介绍80首现代常用的中成药。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提高教材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在教材中设立了“学习目标”、“课堂互动”、“实例解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希望对教学有所裨益。书末附有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审定的《教学大纲》,可供各校教学参考。各专业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专业学习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中成药的内容和任务
一、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
二、方剂与中成药课程的任务
三、学习方法及要求
第二节 方剂与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一、秦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时期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配伍目的
第二节 组成原则
第三节 组成变化
一、药味的加减变化
二、药量的加减变化
三、剂型的更换变化
第四章 中成药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成药处方来源及命名
一、中成药的处方来源
二、中成药的命名
第二节 中成药的分类
第三节 中成药常用的剂型
一、丸剂
二、散剂
三、膏剂
四、酒剂
五、片剂
六、栓剂
七、颗粒剂
八、合剂(含口服液)
九、胶囊剂
十、中药注射剂
第四节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一、中成药的用法
二、中成药的用量
第五节 中成药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中成药质量
二、优化中成药剂型
三、开发中成药新药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第四节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第六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当归龙荟丸
第二节 润下
麻子仁丸
第三节 攻补兼施
增液承气汤
第七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第二节 清营凉血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双黄连口服液
板蓝根颗粒
梅花点舌丸
牛黄解毒片
三黄片
第四节 清脏腑热
龙胆泻肝汤
导赤散
牛黄上清九
第五节 清热祛暑
六一散
第八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理中九
小建中汤
溫胃舒胶囊
第二节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参附汤
第三节 温经散寒
艾附暖宫丸
第九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
刺五加片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八珍汤
乌鸡白凤丸
第四节 补阴
六味地黄丸
百合固金汤
第五节 补阳
肾气丸
第十章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
第二节 涩肠固脱
四神丸
第三节 固崩止带
固经丸
完带汤
第十一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 滋养安神
柏子养心丸
天王补心丹
安神补脑液
第十二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醒脑静注射液
第二节 温开
苏合香丸
第十三章 理气剂
第十四章 理血剂
第十五章 治风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导剂
第十九章 外用剂
方名索引
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方剂与中成药教学大纲
下一篇: 黄帝内经词语通检 段逸山 著 2017年版
上一篇: 黄帝内经大词典 周海平等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