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胡建鹏 主编 2018年版 > 下载地址2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胡建鹏 主编 2018年版
- 名 称: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胡建鹏 主编 2018年版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医药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
作者:胡建鹏 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具有原始创新性与内在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2013cB532001)的成果之一,是对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及其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的总结,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为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专论、四大中医经典著作理论体系框架、主要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主要学术地域流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五个部分。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具有实用性强、知识点新、内容较全面等特点,但《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收录仍有缺漏,书中有些观点尚需商榷。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可供医学生,特别是中医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中医理论研究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专论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诊断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方剂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七节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四大中医经典著作理论体系框架
第一节 《黄帝内经》
第二节 《难经》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
第四节 《伤寒杂病论》
第三章 主要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
第一节 医和
第二节 葛洪及其医著
第三节 陶弘景及其医著
第四节 孙思邈及其医著
第五节 巢元方及其医著
第六节 钱乙及其医著
第七节 陈自明及其医著
第八节 缪希雍及其医著
第九节 李时珍及其医著
第十节 王肯堂及其医著
第十一节 绮石及其医著
第十二节 张志聪及其医著
第十三节 王清任及其医著
第十四节 王泰林及其医著
第十五节 吴师机及其医著
第十六节 唐宗海及其医著
第十七节 张山雷及其医著
第四章 主要学术地域流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
第一节 丹溪学派
第二节 攻邪学派
第三节 河间学派
第四节 温补学派
第五节 伤寒学派
第六节 温病学派
第七节 易水学派
第八节 新安医学地域流派
第九节 孟河医学地域流派
作者:胡建鹏 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具有原始创新性与内在逻辑性的知识体系。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2013cB532001)的成果之一,是对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及其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的总结,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为绪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专论、四大中医经典著作理论体系框架、主要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主要学术地域流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五个部分。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具有实用性强、知识点新、内容较全面等特点,但《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收录仍有缺漏,书中有些观点尚需商榷。
《历代中医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的贡献》可供医学生,特别是中医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中医理论研究者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专论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诊断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方剂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七节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四大中医经典著作理论体系框架
第一节 《黄帝内经》
第二节 《难经》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
第四节 《伤寒杂病论》
第三章 主要医家医著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
第一节 医和
第二节 葛洪及其医著
第三节 陶弘景及其医著
第四节 孙思邈及其医著
第五节 巢元方及其医著
第六节 钱乙及其医著
第七节 陈自明及其医著
第八节 缪希雍及其医著
第九节 李时珍及其医著
第十节 王肯堂及其医著
第十一节 绮石及其医著
第十二节 张志聪及其医著
第十三节 王清任及其医著
第十四节 王泰林及其医著
第十五节 吴师机及其医著
第十六节 唐宗海及其医著
第十七节 张山雷及其医著
第四章 主要学术地域流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贡献
第一节 丹溪学派
第二节 攻邪学派
第三节 河间学派
第四节 温补学派
第五节 伤寒学派
第六节 温病学派
第七节 易水学派
第八节 新安医学地域流派
第九节 孟河医学地域流派
相关推荐
- 中华传世医书 第2册 医经类 2 伤寒类 何清湖,周慎 主编 2016年版
- 河南省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精要 豫医国师 徐江雁 主编 2009年版
- 栖芬室藏中医典籍精选 第一辑 医经类纂 2 (清)田晋蕃著 牛亚华主编 孟庆云提要 2016年版
- 中医经典必读丛书·温病名著精选系列 温热湿热集论 张志斌,刘悦 校点 2010年版
- 明清医案精选 外证医案汇编 (清)余听鸿编辑 2010年版
- 科学煎服中草药 张军平 主编 2017年版
- 小火罐大功效 疏通经络百病消 郭长青 主编 2010年版
- 中华名医医书合集 彤园妇科 (清)郑玉坛 著 2010年版
- 中医疑难杂症诊治
- 中华传世医书 第21册 儿科类 何清湖,周慎 主编 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