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低碳农林业 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 2015年 > 下载地址2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低碳农林业 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 2015年
- 名 称: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低碳农林业 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 2015年 - 下载地址2
- 类 别:环境工程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低碳农林业
作者: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
出版时间:2015年
丛编项: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低碳农林业》详细介绍农林业生产活动中的低碳策略、措施及其机理:第一章介绍了气候变化与我国农林业的低碳道路;第二章介绍了低碳施肥;第三章介绍了土壤固碳;第四章介绍了低碳种稻;第五章介绍了低碳放牧与低碳养殖;第六章介绍了低碳新农村建设;第七章介绍了森林碳汇及其增汇途径;第八章介绍了低碳土地利用及规划;第九章介绍了碳交易与低碳农林业的机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气候变化与我国农林业的低碳道路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
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第二节 发展低碳农林业的紧迫需求
一、气候、资源的约束
二、我国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国际低碳农林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低碳农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低碳农业的概念
二、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低碳施肥
第一节 施肥与低碳的关系
一、施肥与高产
二、施肥与环境
三、施肥与低碳
第二节 我国农业施肥现状
一、盲目过量施肥,化肥利用率低
二、区域施肥不均衡
三、肥料结构不合理
四、施肥技术落后
第三节 低碳施肥策略
一、优化施肥量
二、采用合理的推荐施肥技术
三、推广缓控释肥
四、增施氮肥增效剂
第四节 低碳施肥案例
一、研究背景
二、监测点基本情况
三、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麦田氧化亚氮总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影响
四、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五、案例结果
第三章 土壤固碳
第一节 土壤固碳的概念
一、大气二氧化碳源汇及土壤碳与大气碳的交换
二、农业固碳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三、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现状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固碳
一、保护性耕作固碳的原因及效果
二、保护性耕作的其他效应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增施有机肥与土壤固碳
一、有机肥固碳的原因
二、有机肥的固碳效果
三、有机农业与低碳农业的关系
第四节 秸秆还田与土壤固碳
一、秸秆还田固碳的原因
二、秸秆还田的固碳效果
三、秸秆还田固碳的关键技术环节
第五节 新型固碳技术——土壤调理剂与生物黑炭
一、土壤调理剂的原理及固碳效果
二、生物黑炭及其固碳效果
第六节 土壤固碳案例
第四章 低碳种稻
第一节 水稻生产与碳排放的关系
第二节 水稻生产中的甲烷产生与排放机理
一、稻田甲烷的产生
二、稻田甲烷的氧化
三、稻田甲烷的传输及排放形式
第三节 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水分
二、土壤母质及质地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土壤温度
五、水稻品种
六、施肥
七、耕作方式
第四节 水稻生产中的氧化亚氮排放及减排策略
一、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及减排策略
二、水旱轮作淹水稻田氧化亚氮减排策略
第五节 稻田甲烷减排策略
一、采取合适的灌溉策略
二、合理晒田减排甲烷
三、冬水田排水减排甲烷
四、选择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种
五、选择合理的水稻轮作方式
第六节 有机物料合理还田与稻田甲烷减排及土壤碳汇的关系
一、腐熟有机肥施用与稻田甲烷减排
二、秸秆还田与甲烷减排的关系
第七节 稻田甲烷减排案例
第五章 低碳放牧与低碳养殖
第一节 低碳放牧与固碳
一、我国草地资源及固碳概况
二、低碳放牧与草地固碳
第二节 低碳养殖技术: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的甲烷排放及减排技术
一、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减排原理
二、动物肠道甲烷减排的营养调控措施
三、粗饲料青贮氨化处理
四、瘤胃微生物调控
第三节 动物粪便管理的碳排放和减排技术
一、动物养殖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及温室气体排放
二、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节 低碳养殖案例
一、动物肠道发酵减排技术案例:改变日粮结构对肠道发酵甲烷的影响
二、畜禽粪便沼气处理与减排案例:德青源鸡粪厌氧发酵沼气热电联供工程
第六章 低碳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低碳新农村发展思路及原则
一、低碳新农村发展的内涵
二、低碳新农村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低碳化
一、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使用概况
二、种植业生产中的能源排放及低碳策略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废弃物低碳处理
一、农业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二、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的低碳化处理
第四节 低碳新农村建设案例
第七章 森林碳汇及其增汇途径
第一节 森林碳汇及其作用
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概念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
三、森林生长的碳吸收量
四、毁林引起的碳排放量
五、我国森林碳汇的作用
第二节 增加森林碳汇的策略和途径
一、森林增汇的途径
二、我国森林增汇的实践
三、我国森林增汇减排的目标
第三节 森林碳汇项目案例
一、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2012年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试点)
二、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
第八章 低碳土地利用及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碳吸收/排放特征
二、气候变化与耕地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强度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
二、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挑战:高效低碳原则及其紧迫性
一、总体原则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治理
三、发展新型节 约土地型农林业模式
四、完善低碳土地利用保障机制
第四节 低碳土地利用案例
一、云南概况
二、实施过程
三、政策和技术措施
四、成果效益
五、碳汇潜力
六、经验总结
第九章 碳交易与低碳农林业的机遇
第一节 中国配额碳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碳市场发展
二、强制减排碳市场:农业难有一席之地
三、农林业进入碳市场的优势:协同效益
第二节 项目抵消机制:农业定价之路
一、中国碳市场关于抵消机制的规则
二、国际农业碳抵消项目发展的经验
三、农业碳抵消项目发展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农业碳市场的准备
一、简单准确的计量
二、项目集合的重要性
三、管理碳汇项目的可逆转风险
第四节 低碳农林业的机遇:减缓与适应
参考文献
作者:林而达,郭李萍,韩雪,李迎春等著
出版时间:2015年
丛编项: 中国低碳发展丛书
内容简介
《低碳农林业》详细介绍农林业生产活动中的低碳策略、措施及其机理:第一章介绍了气候变化与我国农林业的低碳道路;第二章介绍了低碳施肥;第三章介绍了土壤固碳;第四章介绍了低碳种稻;第五章介绍了低碳放牧与低碳养殖;第六章介绍了低碳新农村建设;第七章介绍了森林碳汇及其增汇途径;第八章介绍了低碳土地利用及规划;第九章介绍了碳交易与低碳农林业的机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气候变化与我国农林业的低碳道路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
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第二节 发展低碳农林业的紧迫需求
一、气候、资源的约束
二、我国自身发展的需求
三、国际低碳农林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低碳农业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低碳农业的概念
二、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
第二章 低碳施肥
第一节 施肥与低碳的关系
一、施肥与高产
二、施肥与环境
三、施肥与低碳
第二节 我国农业施肥现状
一、盲目过量施肥,化肥利用率低
二、区域施肥不均衡
三、肥料结构不合理
四、施肥技术落后
第三节 低碳施肥策略
一、优化施肥量
二、采用合理的推荐施肥技术
三、推广缓控释肥
四、增施氮肥增效剂
第四节 低碳施肥案例
一、研究背景
二、监测点基本情况
三、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麦田氧化亚氮总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影响
四、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五、案例结果
第三章 土壤固碳
第一节 土壤固碳的概念
一、大气二氧化碳源汇及土壤碳与大气碳的交换
二、农业固碳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三、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现状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固碳
一、保护性耕作固碳的原因及效果
二、保护性耕作的其他效应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增施有机肥与土壤固碳
一、有机肥固碳的原因
二、有机肥的固碳效果
三、有机农业与低碳农业的关系
第四节 秸秆还田与土壤固碳
一、秸秆还田固碳的原因
二、秸秆还田的固碳效果
三、秸秆还田固碳的关键技术环节
第五节 新型固碳技术——土壤调理剂与生物黑炭
一、土壤调理剂的原理及固碳效果
二、生物黑炭及其固碳效果
第六节 土壤固碳案例
第四章 低碳种稻
第一节 水稻生产与碳排放的关系
第二节 水稻生产中的甲烷产生与排放机理
一、稻田甲烷的产生
二、稻田甲烷的氧化
三、稻田甲烷的传输及排放形式
第三节 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水分
二、土壤母质及质地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土壤温度
五、水稻品种
六、施肥
七、耕作方式
第四节 水稻生产中的氧化亚氮排放及减排策略
一、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及减排策略
二、水旱轮作淹水稻田氧化亚氮减排策略
第五节 稻田甲烷减排策略
一、采取合适的灌溉策略
二、合理晒田减排甲烷
三、冬水田排水减排甲烷
四、选择低甲烷排放的水稻品种
五、选择合理的水稻轮作方式
第六节 有机物料合理还田与稻田甲烷减排及土壤碳汇的关系
一、腐熟有机肥施用与稻田甲烷减排
二、秸秆还田与甲烷减排的关系
第七节 稻田甲烷减排案例
第五章 低碳放牧与低碳养殖
第一节 低碳放牧与固碳
一、我国草地资源及固碳概况
二、低碳放牧与草地固碳
第二节 低碳养殖技术:反刍动物肠道发酵的甲烷排放及减排技术
一、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减排原理
二、动物肠道甲烷减排的营养调控措施
三、粗饲料青贮氨化处理
四、瘤胃微生物调控
第三节 动物粪便管理的碳排放和减排技术
一、动物养殖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及温室气体排放
二、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节 低碳养殖案例
一、动物肠道发酵减排技术案例:改变日粮结构对肠道发酵甲烷的影响
二、畜禽粪便沼气处理与减排案例:德青源鸡粪厌氧发酵沼气热电联供工程
第六章 低碳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低碳新农村发展思路及原则
一、低碳新农村发展的内涵
二、低碳新农村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低碳化
一、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使用概况
二、种植业生产中的能源排放及低碳策略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废弃物低碳处理
一、农业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二、农村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的低碳化处理
第四节 低碳新农村建设案例
第七章 森林碳汇及其增汇途径
第一节 森林碳汇及其作用
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概念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量
三、森林生长的碳吸收量
四、毁林引起的碳排放量
五、我国森林碳汇的作用
第二节 增加森林碳汇的策略和途径
一、森林增汇的途径
二、我国森林增汇的实践
三、我国森林增汇减排的目标
第三节 森林碳汇项目案例
一、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河林业局2012年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试点)
二、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
第八章 低碳土地利用及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划分
一、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碳吸收/排放特征
二、气候变化与耕地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
第二节 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排放强度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
二、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挑战:高效低碳原则及其紧迫性
一、总体原则
二、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治理
三、发展新型节 约土地型农林业模式
四、完善低碳土地利用保障机制
第四节 低碳土地利用案例
一、云南概况
二、实施过程
三、政策和技术措施
四、成果效益
五、碳汇潜力
六、经验总结
第九章 碳交易与低碳农林业的机遇
第一节 中国配额碳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碳市场发展
二、强制减排碳市场:农业难有一席之地
三、农林业进入碳市场的优势:协同效益
第二节 项目抵消机制:农业定价之路
一、中国碳市场关于抵消机制的规则
二、国际农业碳抵消项目发展的经验
三、农业碳抵消项目发展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农业碳市场的准备
一、简单准确的计量
二、项目集合的重要性
三、管理碳汇项目的可逆转风险
第四节 低碳农林业的机遇:减缓与适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