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 名  称:DB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 类  别:食品地方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623—2022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2 - 08 - 10发布
2022 - 09 - 10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62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庆仙、温慧、张晓梅、杨明霞、常艳斌、徐凤、康桂军、曹红琴、杨晓慧、于生龙 、李姗姗。

DB 13/T 5623—2022
1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松大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松大蚜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危害程度划分及防控指标、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调查。
本文件适用于松大蚜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松大蚜
松大蚜(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隶属半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大蚜科大蚜属。又名油松大蚜,是松科松属植物的重要吸汁害虫。主要为害油松、白皮松、樟子松、雪松等树1~2年生嫩枝或幼树的枝干。以成、若虫密集在枝干上刺吸树木汁液。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见附录A。 有虫株率
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指有虫株数
占实际调查的百分蚜梢率
指出现松大蚜的新梢数量占所调查新梢总量的百分数。
4 虫情监测 监测时间
每年3~10月。每7 d~10 d 调查一次。 监测方法
4.2.1 踏查法
在松大蚜发生区,根据其发生情况、树种、树龄、坡向、林场林相图等,选择一定的调查路线,进行全面虫情调查。
4.2.1.1 虫体踏查
为害初期,主要检查新梢上松针基部有无虫体;松大蚜呈黑色或黑褐色,个体大,聚集,容易辨识。
4.2.1.2 分泌物踏查
为害初期,在晴天有阳光时查针叶上出现发亮的油状物,远看树上亮晶晶。为害严重后,可见树下、地面上滴落的油污点,形成一层黏液,晾干后地面泛黑。
DB 13/T 5623—2022
2
4.2.1.3 树体踏查
受害严重的植株,松针枯黄,地面落针明显,同时易形成枯枝,树势逐渐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4.2.1.4 标识物踏查
蚂蚁是蚜虫的标识物,观察松树下蚂蚁窝的数量,可知松大蚜发生的轻重。
通过踏查确定发生范围、发生林分、危害程度和危害树种等,填入松大蚜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 标准地调查法
4.3.1 标准地设置
通过踏查,确定发生地段和范围,然后设立标准地或样方进行详细调查。在林地松大蚜发生区,选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调查。一般15 hm2林地设1块标准地。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在园林绿地以面积设立标准地比较困难时,应设立标准株进行调查,采取隔株选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株以上为标准株。
4.3.2 调查方法
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Z”字形或隔株选样的方法,抽查20株以上,少于20株的应全部调查。计算有虫株率,并将结果填入调查表(见附录表B.1)。
用目测法调查蚜梢率。在标准株的上、中、下部及东、西、南、北不同方位取样枝详细进行调查,将有蚜梢数量和天敌种类、数量填入调查表,计算每株新梢被害率(见附录表B.2)。
5 危害程度及防控指标 危害程度指标
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表1。
表 1 松大蚜为害程度划分
划分类型
单位
发生危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有虫株率( p)
%
3≤p<5
5≤p<10
p≥10
蚜梢率 (d)
%
d<20
20≤d<40
d≥40 防控指标
当发生程度为轻度时加强监测,进行局部防控;当有虫株率达到5%以上,或蚜梢率达到20%以上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既发生程度达中及以上时,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应进行化学防控,并在一周内完毕。
6 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
6.1.1 合理搭配树种
坚持适地适树,合理搭配树种,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在林内栽植一定数量的开花植物或豆科蜜源植物,提高松林生态系统综合抗虫效应。
6.1.2 卫生清理
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枯枝及严重病虫枝;合理修枝,剪除虫口量大的枝叶;清除园内或林内杂草、落叶。
DB 13/T 5623—2022
3
6.1.3 施肥浇水
遇到干旱季节加强浇水,做到浇水无死角,薄肥勤施,复壮树势。
6.1.4 清水冲洗
危害期结合喷灌系统对松大蚜聚集部位进行喷水,冲洗蚜虫。尤其在早春2、3月,2 d~3 d喷水一次,连续喷水3~4次。 物理防治
松大蚜迁飞期,在林间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视虫害情况换板,一般间隔2个月换一次板。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麻雀、大山雀、瓢虫、食蚜蝇、捕食螨、草蛉、小花蝽等天敌。 化学防控
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执行GB 8321(所有部分)。
6.4.1 根部埋药
6.4.1.1 选择药剂
可选用根部埋施15%涕灭威颗粒剂,或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此法药效期长达1个多月。
6.4.1.2 使用方法
幼树可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部埋施15%涕灭威颗粒剂,树木胸径每厘米用涕灭威2 g左右。以树冠投影的边缘作为一个环,在环的内侧吸收根最多处挖3~5个弧形沟,沟宽为树木胸径5倍左右,深以见到较多的吸收根为宜;各沟长的总和为整个环周长的一半左右,要求沟底要平。将药粒均匀地撒在各沟底,然后覆土浇水。
幼树可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部浇灌氧化乐果,树木胸径每厘米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药液2 kg左右,浇后覆土。
6.4.2 喷雾法
6.4.2.1 喷药时间
对于松大蚜发生严重的树木,翌年越冬卵孵化之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早春3月上中旬,每7 d~10 d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
其他各代发生期,根据虫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喷药次数。蚜虫大面积发生,达到防控指标时,及时用药物控制。7 d喷施一次,连续喷药3~4次。持续防控3~4年达到有虫不成灾。
6.4.2.2 选择药剂
选用具有触杀、内吸作用的杀虫剂,药剂配制后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各种药剂交替轮换、复配使用。药剂种类、参考用量、喷药技术见附录C。
6.4.2.3 喷药方法
对于幼树,采用常规喷药。对于高大树木,采用无人机飞防。
7 防控效果 检查方式
按照4.2的调查方法进行。 检查时间
化学防治效果检查在防治后第1 d、3 d、7 d分别进行。其他防治措施在效果出现后进行。
DB 13/T 5623—2022
4
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用蚜梢减退率表示,见计算公式(1):
?=?0−?1?0×100% ………………………………(1)
式中:
?——蚜梢减退率;
?0——防治前蚜梢率;
?1——防治后蚜梢率。 防控效果评定
施药后3 d~7 d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为合格,未达到的进行补治。
DB 13/T 5623—2022
5
A
A 附录A (资料性) 松大蚜的生物学特性
A.1 松大蚜形态特征 松大蚜形态特征 松大蚜形态特征
成蚜: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8 mm~3 mm,黑色或黑褐色,,有黑色刚毛,足上更多。翅透明。无翅胎生雌蚜体长5.5 mm~6 mm,体比有翅雌蚜粗状,黑色或黑褐色,腹部常披有白粉。后腿胫节较长,伸直超过尾部。
卵:长1.3 mm~1.5 mm,长椭圆形。初产时浅黄色,渐变灰色,冬天变为黑色。深秋至初春在松针上可见,常在松针上排成一纵列,大多7~15粒一列。
若蚜:卵孵化的若蚜与无翅雌蚜相似,体色较浅。胎生若蚜体长2 mm左右。头、胸、足白色,眼黑色,腹节灰绿色。体色逐渐变深。
A.2 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及习性
松大蚜一年10 多代,以卵在松针上过冬。次年3月底4月初(当油松顶梢开始发芽,毛白杨雄花盛开时)若蚜开始孵化。多在松梢的松针基部刺吸为害,逐渐向枝、干上扩展。4月上旬,白皮松、油松、雪松新梢和2 a生枝条上松大蚜集中危害,严重时期整株可见蚜虫蜜露,4月中旬开始进行孤雌生殖,胎生小若蚜。每头雌蚜胎生30多头雌性若蚜,若蚜长成后,继续胎生繁殖,春天完成一代,约需20 d左右,而夏天则只需10多天就能完成一代。6月出现有翅胎生雌蚜,继续传播扩散和繁殖。5、6月和10月为害最严重,特别是白皮松,严重时枝、干上密集成层,顺枝干流水,并易招致黑霉病,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秋季出现有翅胎生雌蚜,雌雄交尾后,11月初产卵在松针上过冬,每根松针上产卵8~10粒,排列成行。(以上时间以石家庄地区,北纬38°,海拔100 m为例,在1~6月份,每降低一个纬度,农时提早3天,每提高一个纬度,农时推迟3 d)。
天敌有大灰食蚜蝇、异色瓢虫、灰眼斑瓢虫、七星瓢虫、蚜小蜂等。
检查方法:初为害期主要在晴天有阳光时查针叶上出现发光的油状物和松针基部的蚜虫,后期地面有分泌物。


下载排行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360book | 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