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 第4卷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 第4卷 (2016年版)

  • 名  称: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 第4卷 (2016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机械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3wdo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 第4卷)
出版时间: 2016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总结前五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五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新标准和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第16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
第1章概述16-3
1原理和特征16-3
1.1原理16-3
1.2特征16-3
2基本类型16-3
2.1分类16-3
2.2悬挂形式与其他特征的组合16-4
3结构和性能16-4
4优越性及应用16-11
4.1优越性16-11
4.2应用16-11
5有关结构实例的说明16-11
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16-12
1整体外壳式16-12
1.1初级减速器固定式安装结构16-12
1.2初级减速器悬挂式安装结构16-12
1.2.1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拉压杆(或弹簧)16-12
1.2.2初级减速器串接柔性支承为弯曲杆16-13
2固定滚轮式(BF型)16-15
3推杆式(BFP型)16-16
4拉杆式(BFT型)16-16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18
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16-19
1整体外壳式16-19
1.1全悬挂、自平衡扭力杆装置16-19
1.2全悬挂、扭力杆串接弯曲杆装置16-19
1.3全悬挂、弹簧串接拉压杆装置16-20
1.4全悬挂、弹簧液压串接弹簧装置16-21
1.5全悬挂、单作用式拉压杆装置16-21
2固定滚轮式(BF型)16-21
3推杆式(BFP型)16-23
4拉杆式(BFT型)16-24
5偏心滚轮式(TSP型)16-28
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型式和设计计算16-31
1单作用式16-31
2自平衡式16-34
3并接式(双作用式)16-35
4串接式16-37
5调整式16-40
6液压阻尼器16-41
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16-42
1均载技术16-42
1.1单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多台电动机驱动多个啮合点时16-42
1.2.1自动控制方法16-42
1.2.2机电控制方法16-43
2安全保护技术16-44
2.1扭力杆保护装置16-44
2.2过载保护装置16-45
3中心距可变与侧隙调整16-46
3.1辊子的外形尺寸和性能16-46
3.1.1辊子的外形尺寸16-46
3.1.2辊子的性能16-47
3.2侧隙调整和控制16-47
3.2.1齿轮侧隙在传动中的重要性16-47
3.2.2传动最小侧隙的保证16-48
4设计与结构特点16-49
4.1合理确定末级传动副的型式和结构参数16-49
4.1.1销齿传动等新型传动应逐步推广和发展16-49
4.1.2目前末级减速宜采用高度变位渐开线直齿齿轮16-50
4.2啮合点数的选择16-50
4.3各种悬挂安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性16-50
4.3.1整体外壳式(PGC型等)16-51
4.3.2固定滚轮式(BF型)16-51
4.3.3推杆式(BFP型)16-51
4.3.4拉杆式(BFT型)16-51
4.3.5偏心滚轮式(TSP型)16-51
4.4柔性支承的特性和结构要求16-51
4.4.1单作用式16-51
4.4.2自平衡式16-52
4.4.3并接式(双作用式)16-52
4.4.4串接式16-52
4.4.5调整式16-52
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16-53
1国内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性能和尺寸系列16-53
1.1整体外壳式之一(PGC型,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16-53
1.2整体外壳式之二(四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4
1.3整体外壳式之三(四点啮合,单作用弹簧缓冲装置串接拉压杆,有均载调节机构)16-55
1.4整体外壳式之四(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弯曲杆)16-57
1.5固定滚轮式(BF型)16-58
1.6拉杆式(BFT型,两点啮合,自平衡扭力杆串接弹簧)16-59
2国外多柔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系列及选型16-62
2.1日本椿本公司的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2
2.1.1拉杆式(BFT型)16-62
2.1.2固定滚轮式(BF型)和推杆式(BFP型)16-64
2.2德国克虏伯公司BFT型尺寸系列16-66
2.3法国迪朗齿轮公司BFT型尺寸系列及选型方法16-67
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16-71
1全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氧气转炉为例)16-71
1.1系统力学模型16-71
1.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三质量系统,按非零度区预张紧启动工况)16-73
1.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16-73
1.3.1固有振动解(按模态分析法)16-73
1.3.2强迫振动解16-75
1.4扭振力矩16-79
2半悬挂多点啮合柔性传动扭振动力学计算(以烧结机为例)16-79
2.1系统力学模型16-79
2.2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四质量系统)16-81
2.3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初始条件为零)16-81
2.4系统扭振力矩的计算16-88
3分析说明16-88
4结论16-88
第7章附录16-89
参考文献16-92
第17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及设计举例17-3
1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7-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其应用范围17-3
1.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7-6
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7-10
1.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7-10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7-11
1.4.3减速器附件17-14
1.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7-18
1.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7-19
1.7.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7-19
1.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7-21
1.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7-23
1.8.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7-23
1.8.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油选择(摘自JB/T 8831—2001)17-26
1.9减速器技术要求17-27
1.10减速器典型结构示例17-28
1.10.1圆柱齿轮减速器17-28
1.10.2圆锥齿轮减速器17-32
1.10.3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17-33
1.10.4蜗杆减速器17-34
1.10.5齿轮-蜗杆减速器17-38
2减速器设计举例17-39
2.1通用桥式起重机减速器设计17-39
2.1.1基本步骤17-39
2.1.2技术条件17-39
2.1.3确定工作级别17-39
2.1.4确定减速器速比17-41
2.1.5确定电机功率17-41
2.1.6确定减速器功率17-41
2.1.7安装及装配形式17-41
2.1.8确定传动参数17-42
2.1.9齿轮承载能力计算17-43
2.1.10齿轮修形计算17-46
2.1.11轴系设计17-47
2.1.12轴承选用17-48
2.2风力发电用增速齿轮箱设计17-49
2.2.1概述17-49
2.2.2特点及技术趋势17-49
2.2.3750kW风电齿轮箱设计举例17-49
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17-65
1ZDY、ZLY、ZSY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8853—2001)17-65
1.1适用范围和代号17-65
1.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形式17-65
1.3承载能力17-69
1.4减速器的选用17-73
2QDX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11619—2013)17-75
2.1适用范围、代号和安装形式17-75
2.2外形、安装尺寸17-77
2.3承载能力17-84
2.4减速器的选用17-90
3DB、DC型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9002—1999)17-94
3.1适用范围和代号17-94
3.2外形、安装尺寸和装配形式17-94
3.3承载能力17-101
3.4实际传动比17-105
3.5减速器的选用17-105
4CW型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5—1999)17-107
4.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07
4.2外形、安装尺寸17-108
4.3承载能力和效率17-109
4.4润滑油牌号(黏度等级)17-112
4.5减速器的选用17-113
5TP型平面包络环面蜗轮减速器(摘自JB/T 9051—2010)17-114
5.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14
5.2外形、安装尺寸17-115
5.3承载能力17-118
5.4减速器的总效率17-120
5.5减速器的选用17-121
6HWT、HWB型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6—2010)17-122
6.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22
6.2外形、安装尺寸17-123
6.3承载能力及总传动效率17-125
6.4减速器的选用17-132
7行星齿轮减速器17-133
7.1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6502—1993)17-133
7.1.1适用范围、标记及相关技术参数17-133
7.1.2外形、安装尺寸17-136
7.1.3承载能力17-150
7.1.4减速器的选用17-159
7.2NGW-S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7-161
7.2.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61
7.2.2外形、安装尺寸17-162
7.2.3承载能力17-164
7.2.4减速器的选用17-166
7.3垂直出轴星轮减速器(摘自JB/T 7344—2010)17-167
7.3.1适用范围及标记17-167
7.3.2外形、安装尺寸17-168
7.3.3承载能力17-170
7.3.4减速器的选用17-172
8摆线针轮减速器17-174
8.1概述17-174
8.2摆线针轮减速器17-176
8.2.1标记方法及使用条件17-176
8.2.2外形、安装尺寸17-177
8.2.3承载能力17-200
8.2.4减速器的选用17-231
9谐波传动减速器17-231
9.1工作原理与特点17-231
9.2XB、XBZ型谐波传动减速器 (摘自GB/T 14118—1993)17-233
9.2.1外形、安装尺寸17-233
9.2.2承载能力17-236
9.2.3使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17-238
9.2.4减速器的选用17-238
10三环减速器17-239
10.1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17-239
10.2结构形式与特征17-240
10.3装配形式17-241
10.4外形、安装尺寸(摘自YB/T 079—2005)17-243
10.5承载能力17-249
10.6减速器的选用17-255
11釜用立式减速器(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17-255
11.1X系列釜用立式摆线针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2—2001)17-255
11.1.1外形、安装尺寸17-256
11.1.2承载能力17-259
11.2LC型立式两级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3—2001)17-263
11.2.1外形、安装尺寸17-263
11.2.2承载能力17-264
11.3FJ型硬齿面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5—2001)17-265
11.3.1外形、安装尺寸17-265
11.3.2承载能力17-267
11.4LPJ、LPB、LPP型平行轴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4—2001)17-268
11.4.1外形、安装尺寸17-268
11.4.2承载能力17-270
11.5FP型中功率窄V带及高强力V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10—2001)17-272
11.5.1外形、安装尺寸17-272
11.5.2承载能力17-273
11.6YP型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11—2001)17-274
11.6.1外形、安装尺寸17-274
11.6.2承载能力17-276
11.7釜用减速器附件17-277
11.7.1XD型单支点机架17-277
11.7.2XS型双支点机架17-280
11.7.3FZ型双支点方底板机架17-283
11.7.4JQ型夹壳联轴器17-285
11.7.5GT、DF型刚性凸缘联轴器17-286
11.7.6SF型三分式联轴器17-288
11.7.7TK型弹性块式联轴器17-289
12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7000—2010)17-290
12.1适用范围17-290
12.2代号与标记示例17-291
12.3减速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17-291
12.4实际传动比及承载能力17-300
12.5减速器的选用17-323
13TH、TB型硬齿面齿轮减速器17-326
13.1适用范围及代号示例17-326
13.2装配布置型式17-326
13.3外形、安装尺寸17-327
13.4承载能力17-350
13.5减速器的选用17-365
14TR系列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17-368
14.1标记示例17-369
14.2TR系列减速机装配形式17-369
14.3TR系列减速机外形、安装尺寸17-370
14.4TR系列减速机承载能力17-373
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17-394
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类型和选用17-394
1.1传动原理17-394
1.2特点和应用17-396
1.3机械特性17-396
1.4类型、特性和应用示例17-397
1.5选用的一般方法17-401
1.5.1类型选择17-401
1.5.2容量选择17-401
2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17-402
2.1概述17-402
2.2SPT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2
2.3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10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16
4.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17
4.2.3选型方法17-419
5带式无级变速器17-419
5.1概述17-419
5.2V形宽带无级变速器17-420
6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7-422
6.1概述17-422
6.1.1特点及用途17-422
6.1.2变速原理17-422
6.1.3调速范围17-423
6.2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7-423
6.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3
6.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24
7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6
7.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装尺寸17-427
7.2.3性能参数17-428
8四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8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选用17-431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7-431
参考文献17-434
第18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8-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8-3
2电动机的选择18-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8-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8-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8-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8-10
2.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18-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8-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8-21
3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8-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8-29
4.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摘自GB/T 4942.1—2006)18-29
4.2旋转电动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码)(摘自GB/T 997—2008)18-30
4.3常用电动机的特点及用途18-37
4.4一般异步电动机18-41
4.4.1Y2系列(IP54)(摘自JB/T 8680—2008)、Y3系列(IP55)(摘自GB/T 25290—2010)
三相异步电动机18-41
4.4.2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10391—2008)18-53
4.4.3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71—2010)18-62
4.4.4YR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19—2010)18-65
4.4.5YR3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69—2007)18-68
4.4.6Y、YR系列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660V)18-71
4.4.7YX3系列(IP55)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GB/T 22722—2008)18-73
4.4.8YH系列(IP44)高转差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9—2010)18-81
4.4.9YEJ系列(IP44)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56—2010)18-87
4.5变速和减速异步电动机18-92
4.5.1YD系列(IP44)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27—2010)18-92
4.5.2YCT(摘自JB/T 7123—2010)、YCTD(摘自JB/T 6450—2010)
系列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98
4.5.3YCJ系列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7—2010)18-101
4.5.4YVP(IP44)系列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0
4.5.5冶金及起重用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4
4.6YZ(摘自JB/T 10104—2011)、YZR(摘自JB/T 10105—1999)
YZR3(摘自GB/T 21973—2008)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7
4.6.1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18-117
4.6.2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的安装尺寸与外形尺寸18-119
4.7防爆异步电动机18-122
4.7.1YB3、YB2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565.1—2011、JB/T 7565.2—2002、JB/T 7565.3—2004、JB/T 7565.4—2004)18-123
4.7.2YA系列增安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9595—1999、JB/T 8972—2011)18-132
4.8小功率电动机18-140
4.9YZU系列三相异步振动电动机(摘自JB/T 5330—2007)18-145
4.10小型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7
4.10.1YPE三相异步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7
4.10.2YHHPY起重用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9
4.11直流电机18-150
4.11.1Z4系列直流电动机(摘自JB/T 6316—2006)18-151
4.11.2测速发电机18-165
4.12控制电动机18-171
4.12.1MINAS A4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18-171
4.12.2AKM系列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18-179
4.12.3BYG系列混合式步进电机18-195
4.13电动机滑轨18-201
第2章常用电器18-204
1电磁铁18-204
1.1MQD1系列牵引电磁铁18-204
1.2直流牵引电磁铁18-205
2行程开关18-207
2.1LXP1(3SE3)系列行程开关18-207
2.2LX19系列行程开关18-210
2.3LXZ1系列精密组合行程开关18-212
2.4LXW6系列微动开关18-213
2.5WL型双回路行程开关18-215
3接近开关18-226
3.1LXJ6系列接近开关18-226
3.2LXJ7系列接近开关18-227
3.3LXJ8(3SG)系列接近开关18-227
3.4E2系列接近开关18-234
3.5超声波接近开关18-239
4光电开关18-240
5传感器18-245
5.1传感器命名法及代码(摘自GB/T 7666—2005)18-246
5.1.1传感器命名方法18-246
5.1.2传感器代号标记方法18-247
5.2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摘自GB/T 14479—1993)18-249
5.2.1传感器图形符号的组合18-249
5.2.2传感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18-249
5.3传感器产品18-251
5.3.1常用拉压力传感产品18-251
5.3.2常用扭矩传感器18-255
5.3.3位移和位置传感器18-259
5.3.4线速度传感器18-265
5.3.5角速度(转速)传感器18-268
5.3.6距离传感器18-270
5.3.7物位传感器18-271
6管状电加热元件(摘自JB/T 2379—1993)18-273
6.1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型号与用途18-273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8-274
6.3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8-274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5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7
6.6JGS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8
6.7JGX1,2,3型及JGJ1,2,3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9
6.8JGM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80
第3章电动、液压推杆与升降机18-282
1电动推杆18-282
1.1一般电动推杆18-282
1.2伺服电动推杆18-291
1.3应用示例18-294
2电液推杆18-294
2.1电动液压缸18-294
2.1.1UE系列电动液压缸与系列液压泵技术参数18-294
2.1.2UEC系列直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8-298
2.1.3UEG系列并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8-300
2.2电液推杆及电液转角器18-306
2.2.1DYT(B)电液推杆18-306
2.2.2ZDY电液转角器18-312
2.2.3有关说明18-313
3升降机18-314
3.1SWL蜗轮螺杆升降机(摘自JB/T 8809—2010)18-314
3.1.1型式及尺寸18-314
3.1.2性能参数18-318
3.1.3驱动功率的计算18-322
3.1.4蜗杆轴伸的许用径向力18-322
3.1.5螺杆长度与极限载荷的关系18-323
3.1.6螺杆许用侧向力Fs和轴向力Fa与行程的关系18-324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8-325
3.2其他升降机18-325
参考文献18-326
第19篇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
第1章概述19-5
1机械振动的分类及机械工程中的振动问题19-5
1.1机械振动的分类19-5
1.2机械工程中常遇到的振动问题19-6
2机械振动等级的评定19-7
2.1振动烈度的确定19-7
2.2对机器的评定19-8
2.3其他设备振动烈度举例19-9
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19-10
1机械振动表示方法19-10
1.1简谐振动表示方法19-10
1.2周期振动幅值表示法19-11
1.3振动频谱表示法19-11
2弹性构件的刚度19-12
3阻尼系数19-15
3.1线性阻尼系数19-15
3.2非线性阻尼的等效线性阻尼系数19-16
4振动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1单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17
4.2二自由度系统的固有角频率19-21
4.3各种构件的固有角频率19-23
4.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19-28
5简谐振动合成19-29
5.1同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29
5.2异向简谐振动的合成19-30
6各种机械产生振动的扰动频率19-32
第3章线性振动19-33
1单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响应19-33
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9-35
2.1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5
2.2非简谐受迫振动的模型参数及响应19-37
2.3无阻尼系统对常见冲击激励的响应19-38
3直线运动振系与定轴转动振系的参数类比19-39
4共振关系19-40
5回转机械在启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19-41
5.1启动过程的振动19-415.2停机过程的振动19-41
6多自由度系统19-42
6.1多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模型参数及其特性19-42
6.2二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的振幅和相位差角计算公式19-44
7机械系统的力学模型19-44
7.1力学模型的简化原则19-45
7.2等效参数的转换计算19-45
8线性振动的求解方法及示例19-47
8.1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19-47
8.1.1牛顿第二定律示例19-47
8.1.2拉格朗日法19-47
8.1.3用影响系数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19-48
8.2求解方法19-49
8.2.1求解方法19-49
8.2.2实际方法及现代方法简介19-50
8.2.3冲击载荷示例19-51
8.2.4关于动刚度19-52
9转轴横向振动和飞轮的陀螺力矩19-53
9.1转子的涡动19-53
9.2转子质量偏心引起的振动19-53
9.3陀螺力矩19-54
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19-55
1非线性振动19-55
1.1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类别19-55
1.2机械工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19-56
1.3非线性力的特征曲线19-57
1.4非线性系统的物理性质19-60
1.5分析非线性振动的常用方法19-63
1.6等效线性化近似解法19-63
1.7示例19-64
1.8非线性振动的稳定性19-65
2自激振动19-66
2.1自激振动和自振系统的特性19-66
2.2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自激振动现象19-66
2.3单自由度系统相平面及稳定性19-68
3随机振动19-713.1平稳随机振动描述19-72
3.2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19-73
3.3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随机响应19-74
4混沌振动19-75
第5章振动的控制19-77
1隔振与减振方法19-77
2隔振设计19-77
2.1隔振原理及一级隔振的动力参数设计19-77
2.2一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79
2.3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19-80
2.4二级隔振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82
2.5隔振设计的几个问题19-84
2.5.1隔振设计步骤19-84
2.5.2隔振设计要点19-85
2.5.3圆柱螺旋弹簧的刚度19-85
2.5.4隔振器的阻尼19-86
2.6隔振器的材料与类型19-86
2.7橡胶隔振器设计19-87
2.7.1橡胶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19-87
2.7.2橡胶隔振器刚度计算19-88
2.7.3橡胶隔振器设计要点19-89
3阻尼减振19-90
3.1阻尼减振原理19-90
3.2材料的损耗因子与阻尼层结构19-91
3.2.1材料的损耗因素与材料19-91
3.2.2橡胶阻尼层结构19-92
3.2.3橡胶支承实例19-94
3.3线性阻尼隔振器19-94
3.3.1减振隔振器系统主要参数19-95
3.3.2最佳参数选择19-96
3.3.3设计示例19-96
3.4非线性阻尼系统的隔振19-97
3.4.1刚性连接非线性阻尼系统隔振19-97
3.4.2弹性连接干摩擦阻尼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99
3.5减振器设计19-99
3.5.1油压式减振器结构特征19-99
3.5.2阻尼力特性19-100
3.5.3设计示例19-101
3.5.4摩擦阻尼器结构特征及示例19-101
4阻尼隔振减振器系列19-102
4.1橡胶减振器19-102
4.1.1橡胶剪切隔振器的国家标准19-102
4.1.2常用橡胶隔振器的类型19-103
4.2不锈钢丝绳减振器19-107
4.2.1主要特点19-107
4.2.2选型原则与方法19-108
4.2.3组合形式的金属弹簧隔振器19-113
4.3扭转振动减振器19-113
4.4新型可控减振器19-115
4.4.1磁性液体19-115
4.4.2磁流变液19-116
5动力吸振器19-117
5.1动力吸振器设计19-117
5.1.1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19-117
5.1.2动力吸振器的设计19-118
5.1.3动力吸振器附连点设计19-119
5.1.4设计示例19-119
5.2加阻尼的动力吸振器19-120
5.2.1设计思想19-120
5.2.2减振吸振器的最佳参数19-121
5.2.3减振吸振器的设计步骤19-121
5.3二级减振隔振器设计19-123
5.3.1设计思想19-123
5.3.2二级减振隔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23
5.4摆式减振器19-124
5.5冲击减振器19-125
5.6可控式动力吸振器示例19-127
6缓冲器设计19-127
6.1设计思想19-127
6.1.1冲击现象及冲击传递系数19-128
6.1.2速度阶跃激励及冲击的简化计算19-129
6.1.3缓冲弹簧的储能特性19-130
6.1.4阻尼参数选择19-132
6.2一级缓冲器设计19-133
6.2.1缓冲器的设计原则19-133
6.2.2设计要求19-133
6.2.3一级缓冲器动力参数设计19-134
6.2.4加速度脉冲激励波形影响提示19-134
6.3二级缓冲器的设计19-134
7平衡法19-135
7.1结构的设计19-135
7.2转子的平衡19-135
7.3往复机械的平衡19-136
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19-138
1概述19-138
1.1振动机械的用途及工艺特性19-138
1.2振动机械的组成19-139
1.3振动机械的频率特性及结构特征19-139
2振动输送类振动机的运动参数19-140
2.1机械振动指数19-140
2.2物料的滑行运动19-140
2.3物料抛掷指数19-141
2.4常用振动机的振动参数19-142
2.5物料平均速度19-142
2.6输送能力与输送槽体尺寸的确定19-143
2.7物料的等效参振质量和等效阻尼系数19-143
2.8振动系统的计算质量19-144
2.9激振力和功率19-144
3单轴惯性激振器设计19-145
3.1平面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5
3.2空间运动单轴惯性激振器19-147
3.3单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47
3.4激振力的调整及滚动轴承19-148
3.5用单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48
3.5.1混凝土振捣器19-148
3.5.2破碎粉磨机械19-150
3.5.3圆形振动筛19-151
4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1产生单向激振力的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空间运动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3
4.2.1交叉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2.2平行轴式双轴惯性激振器19-154
4.3双轴惯性激振器动力参数(远超共振类)19-155
4.4自同步条件及激振器位置19-156
4.5用双轴激振器的几种机械示例19-157
4.5.1双轴振动颚式振动破碎机19-157
4.5.2振动钻进19-157
4.5.3离心机19-157
5其他各种形式的激振器19-159
5.1行星轮式激振器19-159
5.2混沌激振器19-159
5.3电动式激振器19-160
5.4电磁式激振器19-160
5.5电液式激振器19-161
5.6液压射流激振器19-162
5.7气动式激振器19-162
5.8其他激振器19-163
6近共振类振动机19-164
6.1惯性共振式19-164
6.1.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4
6.1.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5
6.2弹性连杆式19-166
6.2.1主振系统的动力参数19-166
6.2.2激振器动力参数设计19-166
6.3主振系统的动力平衡——多质体平衡式振动机19-167
6.4导向杆和橡胶铰链19-168
6.5振动输送类振动机整体刚度和局部刚度的计算19-168
6.6近共振类振动机工作点的调试19-170
6.7间隙式非线性振动机及其弹簧设计19-170
7振动机械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1远超共振惯性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1
7.2惯性共振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2
7.3弹性连杆式振动机动力参数设计示例19-174
8其他一些机械振动的应用实例19-175
8.1多轴式惯性振动机19-175
8.2混沌振动的设计例19-176
8.2.1多连杆振动台19-176
8.2.2双偏心盘混沌激振器在振动压实中的应用19-176
8.3利用振动的拉拔19-176
8.4振动时效技术应用19-177
8.5声波钻进19-178
9主要零部件19-178
9.1三相异步振动电机19-178
9.1.1部颁标准19-178
9.1.2立式振动电机与防爆振动电机19-181
9.2仓壁振动器19-181
9.3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19-183
10振动给料机19-186
10.1部颁标准19-186
10.2XZC型振动给料机19-187
10.3FZC系列振动出矿机19-188
11利用振动来监测缆索拉力19-191
11.1测量弦振动计算索拉力19-192
11.1.1弦振动测量原理19-192
11.1.2MGH型锚索测力仪19-192
11.2按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索拉力19-193
11.2.1两端受拉梁的振动测量原理19-193
11.2.2高屏溪桥斜张钢缆检测部分简介19-193
11.3索拉力振动检测的一些最新方法19-195
11.3.1考虑索的垂度和弹性伸长λ19-195
11.3.2频差法19-196
11.3.3拉索基频识别工具箱19-196
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19-197
1概述19-197
1.1测量在机械振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197
1.2振动的测量方法19-197
1.2.1振动测量的主要内容19-197
1.2.2振动测量的类别19-197
1.3测振原理19-199
1.3.1线性系统振动量时间历程曲线的测量19-199
1.3.2测振原理19-199
1.4振动测量系统图示例19-200
2数据采集与处理19-200
2.1信号19-200
2.1.1信号的类别19-200
2.1.2振动波形因素与波形图19-200
2.2信号的频谱分析19-201
2.3信号发生器及力锤的应用19-202
2.3.1信号发生器19-202
2.3.2力锤及应用19-203
2.4数据采集系统19-203
2.5数据处理19-204
2.5.1数据处理方法19-204
2.5.2数字处理系统19-204
2.6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监测系统19-205
3振动幅值测量19-205
3.1光测位移幅值法19-206
3.2电测振动幅值法19-207
3.3激光干涉测量振动法19-207
3.3.1光学多普勒干涉原理测量物体的振动19-207
3.3.2低频激光测振仪19-207
4振动频率与相位的测量19-208
4.1李沙育图形法19-208
4.2标准时间法19-208
4.3闪光测频法19-209
4.4数字频率计测频法19-209
4.5振动频率测量分析仪19-209
4.6相位的测量19-209
5系统固有频率与振型的测定19-210
5.1自由衰减振动法19-210
5.2共振法19-210
5.3频谱分析法19-210
5.4振型的测定19-211
6阻尼参数的测定19-211
6.1自由衰减振动法19-211
6.2带宽法19-212
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19-213
1概述19-213
2简单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3
2.1力学模型19-213
2.2两支承轴的临界转速19-214
2.3两支承单盘转子的临界转速19-215
3两支承多圆盘转子临界转速的近似计算19-216
3.1带多个圆盘轴的一阶临界转速19-216
3.2力学模型19-216
3.3临界转速计算公式19-216
3.4计算示例19-218
3.5简略计算方法19-219
4轴系的模型与参数19-219
4.1力学模型19-219
4.2滚动轴承支承刚度19-220
4.3滑动轴承支承刚度19-222
4.4支承阻尼19-226
5轴系的临界转速计算19-226
5.1传递矩阵法计算轴弯曲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6
5.1.1传递矩阵19-226
5.1.2传递矩阵的推求19-227
5.1.3临界转速的推求19-228
5.2传递矩阵法计算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1单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29
5.2.2分支系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19-231
5.3影响轴系临界转速的因素19-232
6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和组合19-232
6.1轴系临界转速的修改19-232
6.2轴系临界转速的组合19-234
参考文献19-236
第20篇机架设计
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20-5
1机架结构类型20-5
1.1按机架结构形式分类20-5
1.2按机架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分类20-6
1.2.1按材料分20-6
1.2.2按制造方法分20-7
1.3按力学模型分类20-7
2杆系结构机架20-8
2.1机器的稳定性20-8
2.2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1平面杆系的组成规则20-8
2.2.2空间杆系的几何不变准则20-8
2.3平面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9
2.3.1平面杆系的约束类型20-9
2.3.2平面铰接杆系的自由度计算20-10
2.4杆系几何特性与静定特性的关系20-10
3机架设计的准则和要求20-11
3.1机架设计的准则20-11
3.2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20-11
3.3设计步骤20-12
4架式机架结构的选择20-12
4.1一般规则20-12
4.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比较20-13
4.3静定桁架与刚架的比较20-14
4.4几种杆系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4
4.5几种桁架结构力学性能的比较20-15
5几种典型机架结构形式20-17
5.1汽车车架20-17
5.1.1梁式车架20-18
5.1.2承载式车身车架20-19
5.1.3各种新型车架形式20-20
5.2摩托车车架和拖拉机架20-21
5.3起重运输设备机架20-22
5.3.1起重机机架20-22
5.3.2缆索起重机架20-26
5.3.3吊挂式带式输送机的钢丝绳机架20-26
5.4挖掘机机架20-26
5.5管架20-28
5.6标准容器支座20-31
5.7大型容器支架20-33
5.8其他形式机架20-34
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20-38
1载荷20-38
1.1载荷分类20-38
1.2组合载荷与非标准机架的载荷20-38
1.3雪载荷和冰载荷20-39
1.4风载荷20-39
1.5温度变化引起的载荷20-42
1.6地震载荷20-42
2刚度要求20-44
2.1刚度的要求20-44
2.2《钢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0-44
2.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20-45
2.4提高刚度的方法20-46
3强度要求20-46
3.1许用应力20-47
3.1.1基本许用应力20-47
3.1.2折减系数K020-47
3.1.3基本许用应力表20-47
3.2起重机钢架的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20-49
3.3铆焊连接基本许用应力20-49
3.4极限状态设计法20-50
4机架结构的简化方法20-50
4.1选取力学模型的原则20-51
4.2支座的简化20-51
4.3结点的简化20-52
4.4构件的简化20-52
4.5简化综述及举例20-53
5杆系结构的支座形式20-55
5.1用于梁和刚架或桁架的支座20-55
5.2用于柱和刚架的支座20-57
6技术要求20-58
7设计计算方法简介20-60
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20-62
1梁的设计20-62
1.1纵梁的结构设计20-62
1.1.1纵梁的结构20-62
1.1.2梁的连接20-62
1.1.3主梁的截面尺寸20-65
1.1.4梁截面的有关数据20-65
1.2主梁的上拱高度20-68
1.3端梁的结构设计20-68
1.4梁的整体稳定性20-70
1.5梁的局部稳定性20-70
1.6梁的设计布置原则20-72
1.7举例20-72
2梁的计算20-75
2.1梁弯曲的正应力20-75
2.2扭矩产生的内力20-75
2.2.1实心截面或厚壁截面的梁或杆件20-75
2.2.2闭口薄壁杆件20-75
2.2.3开口薄壁杆件20-76
2.2.4受约束的开口薄壁梁偏心受力的计算20-77
2.3示例20-77
2.3.1梁的计算20-77
2.3.2汽车货车车架的简略计算20-80
2.4连续梁计算用表20-82
2.5弹性支座上的连续梁20-86
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20-91
1柱和立架的形状20-91
1.1柱的外形和尺寸参数20-91
1.2柱的截面形状20-92
1.3立柱的外形与影响刚度的因素20-94
1.3.1起重机龙门架外形20-94
1.3.2机床立柱及其他20-95
1.3.3各种立柱类构件的刚度比较20-95
1.3.4螺钉及外肋条数量对立柱连接处刚度的影响20-96
2柱的连接及柱和梁的连接20-98
2.1柱的拼接20-98
2.2柱脚的设计与连接20-98
2.3梁和梁及梁和柱的连接20-100
3稳定性计算20-103
3.1不作侧向稳定性计算的条件20-103
3.2轴心受压稳定性计算20-103
3.3结构构件的容许长细比与长细比计算20-104
3.4结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5
3.4.1等截面柱20-105
3.4.2变截面受压构件20-105
3.4.3桁架构件的计算长度20-107
3.4.4特殊情况20-108
3.5偏心受压构件20-108
3.6加强肋板构造尺寸的要求20-109
3.7圆柱壳的局部稳定性20-109
4柱的位移与计算用表20-110
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20-116
1静定梁式平面桁架的分类20-116
2桁架的结构20-117
2.1桁架结点20-117
2.1.1结点的连接形式20-117
2.1.2连接板的厚度和焊缝高度20-119
2.1.3桁架结点板强度及焊缝计算20-119
2.1.4桁架结点板的稳定性20-120
2.2管子桁架20-120
2.3几种桁架的结构形式和参数20-121
2.3.1结构形式20-121
2.3.2尺寸参数20-125
2.4桁架的起拱度20-125
3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20-125
3.1截面法20-126
3.2结点法20-127
3.3混合法20-128
3.4代替法20-128
4桁架的位移计算20-129
4.1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20-129
4.2几种桁架的挠度计算公式20-130
4.3举例20-134
5超静定桁架的计算20-137
6空间桁架20-139
6.1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法20-139
6.2圆形容器支承桁架20-140
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20-144
1刚架的结点设计20-145
2刚架内力分析方法20-146
2.1力法计算刚架20-147
2.1.1力法的基本概念20-147
2.1.2计算步骤20-147
2.1.3简化计算的处理20-149
2.2位移法20-150
2.2.1角变位移方程20-150
2.2.2应用基本体系及典型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1
2.2.3应用结点及截面平衡方程计算刚架的步骤20-152
2.3简化计算举例20-153
3框架的位移20-154
3.1位移的计算公式20-154
3.1.1由载荷作用产生的位移20-154
3.1.2由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20-155
3.1.3由支座移动所引起的位移20-156
3.2图乘公式20-156
3.3空腹框架的计算公式20-159
4等截面刚架内力计算公式20-160
4.1等截面单跨刚架计算公式20-160
4.2均布载荷等截面等跨排架计算公式20-168
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20-170
1整体式机架20-170
1.1概述20-170
1.2有加强肋的整体式机架的肋板布置20-171
1.3布肋形式对刚度影响20-172
1.4肋板的刚度计算20-173
2箱形机架20-176
2.1箱体结构参数的选择20-176
2.1.1壁厚的选择20-176
2.1.2加强肋20-177
2.1.3孔和凸台20-177
2.1.4箱体的热处理20-178
2.2壁板的布肋形式20-178
2.3箱体刚度20-179
2.3.1箱体刚度的计算20-179
2.3.2箱体刚度的影响因素20-179
2.4齿轮箱箱体刚度计算举例20-183
2.4.1齿轮箱箱体的计算20-183
2.4.2车床主轴箱刚度计算举例20-186
2.4.3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实验20-187
3轧钢机类机架设计与计算方法20-187
3.1轧钢机机架形式与结构20-187
3.2短应力线轧机20-189
3.3闭式机架强度与变形的计算20-190
3.3.1计算原理20-190
3.3.2计算结果举例20-192
3.3.3机架内的应力与许用应力20-193
3.3.4闭口式机架的变形(延伸)计算20-194
3.4开式机架的计算20-195
3.5预应力轧机的计算20-196
4桅杆缆绳结构的机架20-197
5柔性机架20-198
5.1钢丝绳机架20-198
5.1.1概述20-198
5.1.2输送机钢丝绳机架的静力计算20-198
5.1.3钢丝绳的拉力20-199
5.1.4钢丝绳的预张力20-199
5.1.5钢丝绳鞍座尺寸20-199
5.2浓密机机座柔性底板(托盘)的设计20-200
参考文献20-203

下载排行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360book | 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