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常用设计资料 第6版 成大先 主编 2017年版 > 下载地址2
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常用设计资料 第6版 成大先 主编 2017年版
- 名 称: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常用设计资料 第6版 成大先 主编 2017年版 - 下载地址2
- 类 别:机械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机械设计手册 单行本 常用设计资料 第6版
作者:成大先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 《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机构·结构设计》 《连接与紧固》 《轴及其连接》 《轴承》 《起重运输件·五金件》 《润滑与密封》 《弹簧》 《机械传动》 《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 《气压传动》。本书为《常用设计资料》。内容包括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铸件、锻造、冲压、拉深、焊接、铆接、零部件冷加工、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的设计工艺及结构要素,热处理、表面技术、装配等工艺,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的介绍和选择,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的设计要求和选用,同时还列举了机械设计的巧(新)例和错例供设计人员参考。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 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 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 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 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 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 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 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 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 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 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 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 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 5067—1999)1-583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 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 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 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 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 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 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 4053.1,4053.2—2009)及防护栏杆(摘自GB 4053.3—2009)1-731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号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3—2007)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动带轮减速器1-773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行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蜗轮—NGW行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蜗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蜗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蜗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级差速器1-7881.16直角坐标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板链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
作者:成大先 主编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 《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机构·结构设计》 《连接与紧固》 《轴及其连接》 《轴承》 《起重运输件·五金件》 《润滑与密封》 《弹簧》 《机械传动》 《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 《气压传动》。本书为《常用设计资料》。内容包括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铸件、锻造、冲压、拉深、焊接、铆接、零部件冷加工、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的设计工艺及结构要素,热处理、表面技术、装配等工艺,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的介绍和选择,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的设计要求和选用,同时还列举了机械设计的巧(新)例和错例供设计人员参考。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 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 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 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 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 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 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 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 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 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 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 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 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 5067—1999)1-583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 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 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 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 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 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 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 4053.1,4053.2—2009)及防护栏杆(摘自GB 4053.3—2009)1-731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号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3—2007)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动带轮减速器1-773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行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蜗轮—NGW行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蜗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蜗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蜗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级差速器1-7881.16直角坐标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板链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