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 下载地址2
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 名 称: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农业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烟草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介绍了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技术,其中包括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的有关术语和概念、烟草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和抽样技术、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以及烟草有害生物的损失估计等。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涵盖了15种烟草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烟蚜、烟粉虱、烟蛀茎蛾等害虫,青枯病、野火病、黑胫病、赤星病、白粉病、普通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线虫病等病害。许多内容是编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同时参阅了大量文献和网络资料,其中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部分介绍了重庆市构建的预测预报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流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术语与概念 4
2.1 烟草有害生物 4
2.1.1 有害生物的概念 4
2.1.2 烟草有害生物的概念 5
2.1.3 烟草昆虫与烟草害虫 6
2.1.4 烟草侵染性病害 7
2.1.5 非侵染性病害 7
2.1.6 烟田杂草 8
2.2 有害生物调查 9
2.2.1 调查的概念 9
2.2.2 调查的类型 10
2.3 预测预报 11
2.3.1 预测、预报及预警 11
2.3.2 预测预报的类型 13
2.3.3 预测的方法 14
2.4 烟草病害的预测预报 15
2.4.1 烟草病害的症状 15
2.4.2 病害流行基础 16
2.4.3 烟草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8
2.5 烟草虫害的预测预报 19
2.5.1 害虫种群 19
2.5.2 害虫发生期的预测 20
2.5.3 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21
2.6 系统及系统分析 23
2.6.1 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 23
2.6.2 烟草有害生物生态系 24
2.7 微生态及其调控 25
2.8 烟草有害生物系统监测 26
2.9 绿色生态防控 28
2.9.1 精准防治 28
2.9.2 绿色防控 28
2.9.3 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29
第3章 烟草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30
3.1 烟草害虫 30
3.1.1 烟草害虫的发生与危害特点 30
3.1.2 影响烟田昆虫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32
3.2 食烟软体动物 33
3.2.1 软体动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3
3.2.2 我国烟田中常见的软体动物 34
3.2.3 食烟软体动物的危害特点 36
3.3 烟草侵染性病害 36
3.3.1 烟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36
3.3.2 烟草主要病害的病状特征 38
3.3.3 烟草的主要病原及危害症状 41
3.3.4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47
3.3.5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面临的新挑战 47
3.4 烟草的非侵染性病害 48
3.5 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51
3.5.1 烟田杂草的概念 51
3.5.2 烟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51
3.5.3 烟田杂草的种群与群落 52
3.5.4 烟草杂草的危害 53
第4章 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 55
4.1 调查与抽样基础 55
4.1.1 烟田病虫草害发生量的计算 55
4.1.2 病虫草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61
4.1.3 样本和总体 63
4.1.4 常规抽样方法 63
4.1.5 如何合理地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单位 67
4.1.6 总体特征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69
4.1.7 数据转换 73
4.2 烟草虫害调查方法 75
4.2.1 直接观察法 75
4.2.2 拍打法 76
4.2.3 诱捕法 76
4.2.4 扫网法 81
4.2.5 吸虫器法 82
4.2.6 标记回捕法估计种群密度 82
4.3 烟草病害调查方法 85
4.3.1 病害取样调查方法 86
4.3.2 菌量调查 86
4.3.3 烟草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92
4.4 烟田草害调查方法 94
4.4.1 杂草种子库的调查方法 94
4.4.2 杂草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95
第5章 小地老虎的预测预报技术 98
5.1 小地老虎的形态识别 98
5.2 小地老虎的生物学特性 99
5.3 影响小地老虎发生的关键因子 100
5.4 小地老虎虫量调查 101
5.4.1 成虫消长调查 101
5.4.2 雌蛾发育进度调查 102
5.4.3 卵量调查 103
5.4.4 移栽前幼虫密度调查 103
5.4.5 小地老虎幼虫系统调查 104
5.4.6 小地老虎幼虫危害情况普查 105
5.5 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 105
5.5.1 小地老虎发生期预测 105
5.5.2 发生程度预测 106
5.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07
5.6.1 防治适期 107
5.6.2 防治指标 107
5.7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07
5.7.1 测报资料收集 107
5.7.2 测报资料汇报 107
5.7.3 测报资料汇总 107
第6章 烟青虫的预测预报技术 109
6.1 烟青虫和棉铃虫的形态特征 110
6.2 生物学特性 110
6.3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111
6.3.1 温度的影响 111
6.3.2 湿度的影响 112
6.3.3 栽培品种的影响 112
6.3.4 天敌因子的影响 112
6.4 烟青虫的调查 112
6.4.1 烟青虫越冬虫源基数(蛹)调查 112
6.4.2 烟青虫田间成虫消长调查 113
6.4.3 幼虫及卵的系统调查 114
6.4.4 幼虫及卵的普查 115
6.4.5 天敌调查方法 115
6.5 烟青虫预测预报 116
6.5.1 短期预报 116
6.5.2 中长期预报 116
6.5.3 发生程度预报 117
6.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17
6.6.1 防治适期 117
6.6.2 防治指标 117
6.7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17
6.7.1 测报资料收集 117
6.7.2 测报资料汇报 117
6.7.3 测报资料汇总 118
第7章 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119
7.1 形态特征 119
7.2 生物学特性 120
7.2.1 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120
7.2.2 幼虫的生物学特性 120
7.3 影响斜纹夜蛾发生的主要因素 120
7.3.1 温、湿度对发生的影响 120
7.3.2 食物因素 121
7.3.3 天敌 121
7.3.4 农药因素 121
7.4 斜纹夜蛾的调查 121
7.4.1 诱蛾量系统调查 121
7.4.2 田间系统调查 122
7.4.3 害虫天敌调查 123
7.4.4 大田虫情普查 124
7.5 预测预报方法 124
7.5.1 短期预报 124
7.5.2 中长期预报 124
7.6 测报参考材料 124
7.6.1 发生程度等级 124
7.6.2 大田普查发生程度等级 125
7.7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25
7.7.1 防治适期 125
7.7.2 防治指标 126
7.8 测报资料汇总 126
第8章 烟蚜的预测预报技术 127
8.1 形态特征 127
8.2 生物学特征 128
8.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29
8.3.1 温度与湿度 129
8.3.2 天敌 130
8.3.3 栽培与管理措施 130
8.4 蚜虫虫情调查 130
8.4.1 越冬虫源基数调查 130
8.4.2 有翅蚜迁飞调查 132
8.4.3 田间系统调查 133
8.4.4 大田普查 134
8.5 烟蚜发生与危害的分级指标 135
8.5.1 烟蚜的发生危害期 135
8.5.2 发生量与发生程度 135
8.5.3 危害损失 136
8.5.4 防治指标 136
8.6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与汇总 136
第9章 烟粉虱的预测预报技术 138
9.1 形态特征 138
9.2 生物学特性 139
9.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40
9.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0
9.4.1 虫口基数调查 140
9.4.2 大田系统调查 141
9.4.3 大田普查 141
9.5 预测预报方法 142
9.6 烟田烟粉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142
9.7 测报资料的汇报 143
第10章 烟蛀茎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144
10.1 形态学特性 144
10.2 生物学特性 145
10.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46
10.4 危害情况分级 147
10.4.1 严重度分级 147
10.4.2 危害指数(或虫情指数) 147
10.4.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147
10.5 调查技术 148
10.5.1 越冬虫量调查 148
10.5.2 系统调查 148
10.5.3 大田普查 149
10.6 预测预报 150
10.6.1 预报内容 150
10.6.2 测报资料 150
第11章 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技术 152
11.1 病原 152
11.2 病原生物学 152
11.3 症状特点 153
11.4 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 155
11.4.1 病害循环 155
11.4.2 病害发生的季节性变化 155
11.4.3 影响发病的因素 155
11.5 青枯病的调查 157
11.5.1 系统调查 157
11.5.2 大田普查 158
11.6 青枯病的预测预报 158
11.6.1 发生期的预测 158
11.6.2 发生量的预测 158
11.6.3 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158
11.7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159
11.7.1 危害情况分级标准 159
11.7.2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159
11.8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60
11.8.1 测报资料收集 160
11.8.2 测报资料汇报 160
11.8.3 测报资料汇总 160
第12章 烟草野火病及其预测预报技术 162
12.1 烟草野火病病原菌 162
12.2 烟草野火病的田间识别特征 163
12.3 发生和流行规律 164
12.4 影响野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165
12.4.1 起始侵染源 165
12.4.2 气候条件 165
12.4.3 品种抗性因素 165
12.4.4 栽培因素 166
12.4.5 其他因素 166
12.5 野火病的调查 166
12.5.1 系统调查 166
12.5.2 大田普查 167
12.6 野火病的测报 168
12.6.1 发生期预测 168
12.6.2 发生量预测 168
12.6.3 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169
12.7 测报参考资料 169
12.7.1 病害严重度分级 169
12.7.2 烟田野火病发生程度分级 169
12.8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69
12.8.1 测报资料收集 169
12.8.2 测报资料汇报 170
12.8.3 发生与防治情况汇总 170
第13章 烟草黑胫病的调查与测报技术 172
13.1 烟草黑胫病的病原 172
13.2 病原菌生物学 173
13.2.1 生理特性 173
13.2.2 寄主范围 173
13.2.3 危害症状及识别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介绍了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与测报技术,其中包括有害生物调查与测报的有关术语和概念、烟草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和抽样技术、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以及烟草有害生物的损失估计等。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涵盖了15种烟草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烟蚜、烟粉虱、烟蛀茎蛾等害虫,青枯病、野火病、黑胫病、赤星病、白粉病、普通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线虫病等病害。许多内容是编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同时参阅了大量文献和网络资料,其中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信息系统部分介绍了重庆市构建的预测预报网络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流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术语与概念 4
2.1 烟草有害生物 4
2.1.1 有害生物的概念 4
2.1.2 烟草有害生物的概念 5
2.1.3 烟草昆虫与烟草害虫 6
2.1.4 烟草侵染性病害 7
2.1.5 非侵染性病害 7
2.1.6 烟田杂草 8
2.2 有害生物调查 9
2.2.1 调查的概念 9
2.2.2 调查的类型 10
2.3 预测预报 11
2.3.1 预测、预报及预警 11
2.3.2 预测预报的类型 13
2.3.3 预测的方法 14
2.4 烟草病害的预测预报 15
2.4.1 烟草病害的症状 15
2.4.2 病害流行基础 16
2.4.3 烟草病害预测预报的依据 18
2.5 烟草虫害的预测预报 19
2.5.1 害虫种群 19
2.5.2 害虫发生期的预测 20
2.5.3 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21
2.6 系统及系统分析 23
2.6.1 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 23
2.6.2 烟草有害生物生态系 24
2.7 微生态及其调控 25
2.8 烟草有害生物系统监测 26
2.9 绿色生态防控 28
2.9.1 精准防治 28
2.9.2 绿色防控 28
2.9.3 有害生物系统管理 29
第3章 烟草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30
3.1 烟草害虫 30
3.1.1 烟草害虫的发生与危害特点 30
3.1.2 影响烟田昆虫发生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32
3.2 食烟软体动物 33
3.2.1 软体动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3
3.2.2 我国烟田中常见的软体动物 34
3.2.3 食烟软体动物的危害特点 36
3.3 烟草侵染性病害 36
3.3.1 烟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36
3.3.2 烟草主要病害的病状特征 38
3.3.3 烟草的主要病原及危害症状 41
3.3.4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 47
3.3.5 烟草侵染性病害发生面临的新挑战 47
3.4 烟草的非侵染性病害 48
3.5 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51
3.5.1 烟田杂草的概念 51
3.5.2 烟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51
3.5.3 烟田杂草的种群与群落 52
3.5.4 烟草杂草的危害 53
第4章 烟草有害生物的调查 55
4.1 调查与抽样基础 55
4.1.1 烟田病虫草害发生量的计算 55
4.1.2 病虫草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61
4.1.3 样本和总体 63
4.1.4 常规抽样方法 63
4.1.5 如何合理地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单位 67
4.1.6 总体特征的表示与计算方法 69
4.1.7 数据转换 73
4.2 烟草虫害调查方法 75
4.2.1 直接观察法 75
4.2.2 拍打法 76
4.2.3 诱捕法 76
4.2.4 扫网法 81
4.2.5 吸虫器法 82
4.2.6 标记回捕法估计种群密度 82
4.3 烟草病害调查方法 85
4.3.1 病害取样调查方法 86
4.3.2 菌量调查 86
4.3.3 烟草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92
4.4 烟田草害调查方法 94
4.4.1 杂草种子库的调查方法 94
4.4.2 杂草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95
第5章 小地老虎的预测预报技术 98
5.1 小地老虎的形态识别 98
5.2 小地老虎的生物学特性 99
5.3 影响小地老虎发生的关键因子 100
5.4 小地老虎虫量调查 101
5.4.1 成虫消长调查 101
5.4.2 雌蛾发育进度调查 102
5.4.3 卵量调查 103
5.4.4 移栽前幼虫密度调查 103
5.4.5 小地老虎幼虫系统调查 104
5.4.6 小地老虎幼虫危害情况普查 105
5.5 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 105
5.5.1 小地老虎发生期预测 105
5.5.2 发生程度预测 106
5.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07
5.6.1 防治适期 107
5.6.2 防治指标 107
5.7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07
5.7.1 测报资料收集 107
5.7.2 测报资料汇报 107
5.7.3 测报资料汇总 107
第6章 烟青虫的预测预报技术 109
6.1 烟青虫和棉铃虫的形态特征 110
6.2 生物学特性 110
6.3 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 111
6.3.1 温度的影响 111
6.3.2 湿度的影响 112
6.3.3 栽培品种的影响 112
6.3.4 天敌因子的影响 112
6.4 烟青虫的调查 112
6.4.1 烟青虫越冬虫源基数(蛹)调查 112
6.4.2 烟青虫田间成虫消长调查 113
6.4.3 幼虫及卵的系统调查 114
6.4.4 幼虫及卵的普查 115
6.4.5 天敌调查方法 115
6.5 烟青虫预测预报 116
6.5.1 短期预报 116
6.5.2 中长期预报 116
6.5.3 发生程度预报 117
6.6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17
6.6.1 防治适期 117
6.6.2 防治指标 117
6.7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17
6.7.1 测报资料收集 117
6.7.2 测报资料汇报 117
6.7.3 测报资料汇总 118
第7章 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119
7.1 形态特征 119
7.2 生物学特性 120
7.2.1 成虫的生物学特性 120
7.2.2 幼虫的生物学特性 120
7.3 影响斜纹夜蛾发生的主要因素 120
7.3.1 温、湿度对发生的影响 120
7.3.2 食物因素 121
7.3.3 天敌 121
7.3.4 农药因素 121
7.4 斜纹夜蛾的调查 121
7.4.1 诱蛾量系统调查 121
7.4.2 田间系统调查 122
7.4.3 害虫天敌调查 123
7.4.4 大田虫情普查 124
7.5 预测预报方法 124
7.5.1 短期预报 124
7.5.2 中长期预报 124
7.6 测报参考材料 124
7.6.1 发生程度等级 124
7.6.2 大田普查发生程度等级 125
7.7 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125
7.7.1 防治适期 125
7.7.2 防治指标 126
7.8 测报资料汇总 126
第8章 烟蚜的预测预报技术 127
8.1 形态特征 127
8.2 生物学特征 128
8.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29
8.3.1 温度与湿度 129
8.3.2 天敌 130
8.3.3 栽培与管理措施 130
8.4 蚜虫虫情调查 130
8.4.1 越冬虫源基数调查 130
8.4.2 有翅蚜迁飞调查 132
8.4.3 田间系统调查 133
8.4.4 大田普查 134
8.5 烟蚜发生与危害的分级指标 135
8.5.1 烟蚜的发生危害期 135
8.5.2 发生量与发生程度 135
8.5.3 危害损失 136
8.5.4 防治指标 136
8.6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与汇总 136
第9章 烟粉虱的预测预报技术 138
9.1 形态特征 138
9.2 生物学特性 139
9.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40
9.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0
9.4.1 虫口基数调查 140
9.4.2 大田系统调查 141
9.4.3 大田普查 141
9.5 预测预报方法 142
9.6 烟田烟粉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142
9.7 测报资料的汇报 143
第10章 烟蛀茎蛾的预测预报技术 144
10.1 形态学特性 144
10.2 生物学特性 145
10.3 影响发生的因素 146
10.4 危害情况分级 147
10.4.1 严重度分级 147
10.4.2 危害指数(或虫情指数) 147
10.4.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147
10.5 调查技术 148
10.5.1 越冬虫量调查 148
10.5.2 系统调查 148
10.5.3 大田普查 149
10.6 预测预报 150
10.6.1 预报内容 150
10.6.2 测报资料 150
第11章 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技术 152
11.1 病原 152
11.2 病原生物学 152
11.3 症状特点 153
11.4 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 155
11.4.1 病害循环 155
11.4.2 病害发生的季节性变化 155
11.4.3 影响发病的因素 155
11.5 青枯病的调查 157
11.5.1 系统调查 157
11.5.2 大田普查 158
11.6 青枯病的预测预报 158
11.6.1 发生期的预测 158
11.6.2 发生量的预测 158
11.6.3 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158
11.7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159
11.7.1 危害情况分级标准 159
11.7.2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159
11.8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60
11.8.1 测报资料收集 160
11.8.2 测报资料汇报 160
11.8.3 测报资料汇总 160
第12章 烟草野火病及其预测预报技术 162
12.1 烟草野火病病原菌 162
12.2 烟草野火病的田间识别特征 163
12.3 发生和流行规律 164
12.4 影响野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165
12.4.1 起始侵染源 165
12.4.2 气候条件 165
12.4.3 品种抗性因素 165
12.4.4 栽培因素 166
12.4.5 其他因素 166
12.5 野火病的调查 166
12.5.1 系统调查 166
12.5.2 大田普查 167
12.6 野火病的测报 168
12.6.1 发生期预测 168
12.6.2 发生量预测 168
12.6.3 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预测 169
12.7 测报参考资料 169
12.7.1 病害严重度分级 169
12.7.2 烟田野火病发生程度分级 169
12.8 测报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报和汇总 169
12.8.1 测报资料收集 169
12.8.2 测报资料汇报 170
12.8.3 发生与防治情况汇总 170
第13章 烟草黑胫病的调查与测报技术 172
13.1 烟草黑胫病的病原 172
13.2 病原菌生物学 173
13.2.1 生理特性 173
13.2.2 寄主范围 173
13.2.3 危害症状及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