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农业与工业化 (中国)张培刚 2019年版 > 下载地址1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农业与工业化 (中国)张培刚 2019年版
- 名 称: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农业与工业化 (中国)张培刚 2019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农业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农业与工业化
作者:(中国)张培刚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丛编项: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简介
《农业与工业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是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是首本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学术专著,曾获该校1946-1947年度Z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在国际上声誉卓著,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1951年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本又在美国再版。
《农业与工业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将面临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调整和变动的问题。作者从大师的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中,向英、法、德、美、日、苏联诸国,寻求“产业革命”以来它们各自实行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并立足于农业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加以考察。
目录
英文版序言
自序
《农业与工业化》的来龙去脉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述评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二节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三节 区位理论分析方法(Approach from the Location Theory)
第四节 分析方法评论
第二章 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一节 联系因素之一:食粮
一、人口与食粮
二、食粮与经济活动的区位化
三、收入与对粮食的需要
第二节 联系因素之二:原料
一、加速原理与周期变动
二、原料成本与工业区位
第三节 联系因素之三:劳动力
一、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二、人口的职业转移——劳动力自农村转入工商业以及自工商业转入农业
第四节 农民作为买者与卖者
一、农民作为买者
二、农民作为卖者
第三章 工业化的理论
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革命
第二节 工业演进中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
一、发动因素: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及生产技术
二、限节因素:资源及人口
第三节 工业化的类型
一、工业化的开始
二、工业化的程序和阶段
三、工业化的速度
第四章 工业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农业改良
第二节 当作生产单位的农场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
一、机械化的方式
二、机械化的条件
三、机械化对于生产的影响
第四节 农作方式的重新定向
第五节 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
第五章 工业化对于农场劳动的影响
第一节 关于“补偿作用”(Compensatory Effects)的诸种学说
……
第六章 农业国的工业化
结语
附录(一)对“工业”概念的探讨
附录(二)农业作为一种“工业”与农业对等于工业
参考书目
英汉人名对照
张培刚先生学术年表
作者:(中国)张培刚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丛编项: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简介
《农业与工业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是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的《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是首本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学术专著,曾获该校1946-1947年度Z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在国际上声誉卓著,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1951年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本又在美国再版。
《农业与工业化/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七辑》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将面临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为中心目标,从世界范围来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调整和变动的问题。作者从大师的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中,向英、法、德、美、日、苏联诸国,寻求“产业革命”以来它们各自实行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并立足于农业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加以考察。
目录
英文版序言
自序
《农业与工业化》的来龙去脉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概述
导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述评
第一节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二节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第三节 区位理论分析方法(Approach from the Location Theory)
第四节 分析方法评论
第二章 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一节 联系因素之一:食粮
一、人口与食粮
二、食粮与经济活动的区位化
三、收入与对粮食的需要
第二节 联系因素之二:原料
一、加速原理与周期变动
二、原料成本与工业区位
第三节 联系因素之三:劳动力
一、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二、人口的职业转移——劳动力自农村转入工商业以及自工商业转入农业
第四节 农民作为买者与卖者
一、农民作为买者
二、农民作为卖者
第三章 工业化的理论
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革命
第二节 工业演进中的发动因素与限制因素
一、发动因素:企业创新管理才能及生产技术
二、限节因素:资源及人口
第三节 工业化的类型
一、工业化的开始
二、工业化的程序和阶段
三、工业化的速度
第四章 工业化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农业改良
第二节 当作生产单位的农场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
一、机械化的方式
二、机械化的条件
三、机械化对于生产的影响
第四节 农作方式的重新定向
第五节 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
第五章 工业化对于农场劳动的影响
第一节 关于“补偿作用”(Compensatory Effects)的诸种学说
……
第六章 农业国的工业化
结语
附录(一)对“工业”概念的探讨
附录(二)农业作为一种“工业”与农业对等于工业
参考书目
英汉人名对照
张培刚先生学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