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水泥生产工艺 误区与解惑 > 下载地址1
水泥生产工艺 误区与解惑
- 名 称:水泥生产工艺 误区与解惑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建筑书籍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水泥生产工艺 误区与解惑
作者:王君伟 编著
出版时间 :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是一本另类的、为基层读者提供一本属于“公众理解”的、能拨开心灵迷雾的、有指导意义的科普读物。通过收集水泥工作者的真知灼见、展示一线人员的创新才智、解读水泥生产工艺中常见的“错误概念、习惯操作”等误区,寻求用新思维,来思考和应对生产中出现的工艺难题。书中从反面提出“议题”,从正面介绍“解惑”的一些思路,“有理有据”地进一步表述。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从“标准、规范、专家论述和操作者实践体会”中梳理出部分“认识误区”,共列出议题四十个,小题100个。分四章进行编写:第一章原燃材料 侧重于物料的选择,用低、劣质物料时,采取“系统适应型”措施;第二章操作参数 侧重于操作参数的认识,提倡 “调整参数实现最佳化”;第三章工艺技术 侧重于工艺技术的理解,实施“合适的对应性工艺措施”;第四章使用要求 侧重于物料的合理使用,贯彻“先验收、检验、或试验,后使用原则”。为便于读者研究、使用和查阅,书中附有与工艺生产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和生产企业使用情况等资料。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可供新型干法企业基层生产者和水泥用户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水泥工艺专业的课外读物。
目录
第一章 原燃材料
一、原料化学成分认知上欠缺
1.重视主要成分作用,忽视次要成分的影响
2.重视化学成分,忽视原料的矿物形态
3.重视品位,忽视成分的均质稳定性
二、原料选择上误区
4. 原料品位越高越好
5.在原料选择时忽视基础性研究工作
三、燃料煤选择上误区
6.使用低品位燃料上认识误区
7. 选择可燃性废物时,忽视有害元素的影响
四、石膏选用上误区
8. 重视石膏中SO3含量,忽视石膏的溶解性能
9.使用工业副产石膏,忽略预处理工序
10. 未注意水泥中石膏品种对相容性的影响
五、混合材料选择上误区
11.过分强调混合材料的化学活性
12.生产复合水泥时,不重视利用性能互补优势
13.不重视混合材料中的有害元素
六、工业废渣选择上误区
14. 忽视冶金渣中混杂的铁质
15.忽视选择的工业废渣种类要与企业条件相符
七、助磨剂选择上误区
16.不进行试验盲目选择助磨剂
17.企业掺加助磨剂的目的不明确
18.未根据所需粉磨的物料性能选择助磨剂
八、研磨体材质选择上误区
19.关注价格,忽视材质
20.材质越硬越好
九、耐火材料选择上误区
21.选择耐火材料时,未充分考虑预分解窑热工状况
22.未根据入窑物料性能选择耐火材料
23.不重视金属部件材质的选择
十、水泥熟料选用上误区
24.质量上,重视熟料强度忽视熟料其他性能
25. 品种上,未按所生产水泥品种选购熟料
第二章 操作参数
一、树立科学操作的理念不足
26. 缺乏要让系统能在稳定状态下运行的理解
27.自变量调节时忽视相互之间合理配合
28.忽视操作在稳定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二、出磨物料细度操作控制上误识
29.产品细度越细越好
30.压细度,提水泥强度
31.压煤粉细度,提燃烧速率
三、出磨物料水分操作控制值上的误区
32.缺乏为下一工序正常运行考虑
33.担心压低煤粉出磨水分会不安全
四、窑系统操作中不正确的习惯
34.采取大风操作
35.忽视窑炉用煤的合理比例
36.片面追求高喂料量
37.把调节窑速作为控制窑内温度的手段
五、游离石灰控制指标认知上的欠缺
38.熟料游离石灰控制越低越好
39.分析熟料游离石灰高的原因不全面
六、不重视控制入机物料的粒度
40.不考虑破磨系统工序之间经济粒度的控制
41.不重视循环回料对辊压机入磨粒度的调整
七、辊式磨操作参数控制上误识
42.不重视稳定料层厚度
43.拉紧力越高越好
44.不重视调节通风
八、辊压机操作参数控制上误识
45.未根据入磨物料特性确定辊缝
46.辊压越高越好
九、对漏风危害性认识不足
47.对漏风产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48.操作上制造人为漏风
十、自动控制上误识
49.忽视自动化控制功能
50.中控操作员忽视与现场巡检、质量检验、仪表工之间合作
第三章 工艺技术
一、忽视工艺技术在稳定中的作为
51.生产技术要为实现稳定创造条件的认识不足
52.评价物料均质稳定性指标中的不足
53.有了均化设施,就等于能符合均质要求
二、忽视在制定参数指标前的技术探索
54.不重视寻求优化的工艺参数
55.石膏掺量上不追求最佳化
56.不重视筛余曲线的指导作用
三、生产条件变动,忽视应对措施
57.设置预粉磨后未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58.原料品质变动,应对策略欠缺
59.使用高硫煤, 缺乏应对措施
四、对生产指标参数的关联性认识不足
60.控制破碎粒度缺乏考虑破磨一体性
61.不重视圈流磨工艺参数之间的协调
62. 提定额值,忽视关联性、先进性、优化性
五、提高球磨机粉磨效率上认识误区
63. 研磨体装载量越多越好
64. 不重视研磨体级配
六、熟料煅烧系统的认识误区
65. 入窑物料分解率越高越好
66. 窑炉燃料比掌控上的模糊认识
七、不重视控制物料含水率
67. 不重视管控进厂物料含水率
68. 入磨物料含水率越低越好
八、细度指标制定中针对性差
69. 照搬照套,千篇一律
70.指标只有上限或只有下限
九、工业试验上的认识误区
71. 忽视小磨试验和大磨试验的条件差距
72. 不重视生产性试验研究
十、工业废渣和尾矿利用的技术上不足
73. 对工业废渣磨细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74. 使用化学工业副产品,忽视对有害成分的去除技术
75. 未依据固体废渣、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特点采取预处理技术
第四章 使用要求
一、进厂货物马虎验收
76. 对进厂货物不认真验收
77. 对验收后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当
二、耐火材料砌筑工序上欠缺
78. 对砌筑过程监理、查验工作不重视
79. 耐火浇注料施工中的误区
80. 耐火材料砌筑后贯彻烘烤制度不力
三、对用户技术服务工作不重视
81. 忽视外部用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82. 轻视向内部用户提供多方位服务
四、工艺设备使用误区
83. 破磨环节设备使用上的误区
84. 煅烧环节工艺设备使用上的误识
五、原燃材料在堆存、保管方式上欠妥
85. 在运、卸、保管中忽视材料的储存性能
86. 忽视煤储存中的自燃性倾向
87. 忽视耐火材料的特点对储存和保管的要求
六、水泥性能忽略应对现代混凝土新要求
88. 忽视商品混凝土对坍落度经时损失的要求
89.忽视混凝土结构对水泥耐久性的要求
90.不全面重视混凝土对出厂水泥质量稳定性要求
七、使用水泥上的误区
91.选用水泥品种未考虑使用的环境条件
92.使用过期、受潮的水泥
93.不同品种水泥混用
八、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特点认识不足
94.对相容性的双向性缺乏认识
95.水泥组分和工艺参数对相容性的影响认识不足
九、节能观点上的某些误解
96.误认为节能是不用或限制能源
97.没把节能作为生产技术的核心指标
十、对水泥工业的大气污染和减排上的误识
98.低估了水泥工业协同处置社会废弃物的作用
99.混淆先进生产线与落后生产线的环境形象
100.减排未从源头抓起
附录 (规范性、资料性)
附录一 水泥标准目次(节选)
附录二 水泥工业常用的原材料
附录三 不同行业对矿石质量要求简介
附录四 不合格品的判定规则
附录五 各类水泥系列的技术特性及使用注意点
附录六 水泥行业常用活性混合材料的特性
附录七 使用部门对进场(厂)水泥的检查、控制与验收
附录八 水泥熟料矿物物理性能试验值
参考文献
作者:王君伟 编著
出版时间 : 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是一本另类的、为基层读者提供一本属于“公众理解”的、能拨开心灵迷雾的、有指导意义的科普读物。通过收集水泥工作者的真知灼见、展示一线人员的创新才智、解读水泥生产工艺中常见的“错误概念、习惯操作”等误区,寻求用新思维,来思考和应对生产中出现的工艺难题。书中从反面提出“议题”,从正面介绍“解惑”的一些思路,“有理有据”地进一步表述。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从“标准、规范、专家论述和操作者实践体会”中梳理出部分“认识误区”,共列出议题四十个,小题100个。分四章进行编写:第一章原燃材料 侧重于物料的选择,用低、劣质物料时,采取“系统适应型”措施;第二章操作参数 侧重于操作参数的认识,提倡 “调整参数实现最佳化”;第三章工艺技术 侧重于工艺技术的理解,实施“合适的对应性工艺措施”;第四章使用要求 侧重于物料的合理使用,贯彻“先验收、检验、或试验,后使用原则”。为便于读者研究、使用和查阅,书中附有与工艺生产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和生产企业使用情况等资料。
《水泥生产工艺:误区与解惑》可供新型干法企业基层生产者和水泥用户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水泥工艺专业的课外读物。
目录
第一章 原燃材料
一、原料化学成分认知上欠缺
1.重视主要成分作用,忽视次要成分的影响
2.重视化学成分,忽视原料的矿物形态
3.重视品位,忽视成分的均质稳定性
二、原料选择上误区
4. 原料品位越高越好
5.在原料选择时忽视基础性研究工作
三、燃料煤选择上误区
6.使用低品位燃料上认识误区
7. 选择可燃性废物时,忽视有害元素的影响
四、石膏选用上误区
8. 重视石膏中SO3含量,忽视石膏的溶解性能
9.使用工业副产石膏,忽略预处理工序
10. 未注意水泥中石膏品种对相容性的影响
五、混合材料选择上误区
11.过分强调混合材料的化学活性
12.生产复合水泥时,不重视利用性能互补优势
13.不重视混合材料中的有害元素
六、工业废渣选择上误区
14. 忽视冶金渣中混杂的铁质
15.忽视选择的工业废渣种类要与企业条件相符
七、助磨剂选择上误区
16.不进行试验盲目选择助磨剂
17.企业掺加助磨剂的目的不明确
18.未根据所需粉磨的物料性能选择助磨剂
八、研磨体材质选择上误区
19.关注价格,忽视材质
20.材质越硬越好
九、耐火材料选择上误区
21.选择耐火材料时,未充分考虑预分解窑热工状况
22.未根据入窑物料性能选择耐火材料
23.不重视金属部件材质的选择
十、水泥熟料选用上误区
24.质量上,重视熟料强度忽视熟料其他性能
25. 品种上,未按所生产水泥品种选购熟料
第二章 操作参数
一、树立科学操作的理念不足
26. 缺乏要让系统能在稳定状态下运行的理解
27.自变量调节时忽视相互之间合理配合
28.忽视操作在稳定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二、出磨物料细度操作控制上误识
29.产品细度越细越好
30.压细度,提水泥强度
31.压煤粉细度,提燃烧速率
三、出磨物料水分操作控制值上的误区
32.缺乏为下一工序正常运行考虑
33.担心压低煤粉出磨水分会不安全
四、窑系统操作中不正确的习惯
34.采取大风操作
35.忽视窑炉用煤的合理比例
36.片面追求高喂料量
37.把调节窑速作为控制窑内温度的手段
五、游离石灰控制指标认知上的欠缺
38.熟料游离石灰控制越低越好
39.分析熟料游离石灰高的原因不全面
六、不重视控制入机物料的粒度
40.不考虑破磨系统工序之间经济粒度的控制
41.不重视循环回料对辊压机入磨粒度的调整
七、辊式磨操作参数控制上误识
42.不重视稳定料层厚度
43.拉紧力越高越好
44.不重视调节通风
八、辊压机操作参数控制上误识
45.未根据入磨物料特性确定辊缝
46.辊压越高越好
九、对漏风危害性认识不足
47.对漏风产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48.操作上制造人为漏风
十、自动控制上误识
49.忽视自动化控制功能
50.中控操作员忽视与现场巡检、质量检验、仪表工之间合作
第三章 工艺技术
一、忽视工艺技术在稳定中的作为
51.生产技术要为实现稳定创造条件的认识不足
52.评价物料均质稳定性指标中的不足
53.有了均化设施,就等于能符合均质要求
二、忽视在制定参数指标前的技术探索
54.不重视寻求优化的工艺参数
55.石膏掺量上不追求最佳化
56.不重视筛余曲线的指导作用
三、生产条件变动,忽视应对措施
57.设置预粉磨后未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58.原料品质变动,应对策略欠缺
59.使用高硫煤, 缺乏应对措施
四、对生产指标参数的关联性认识不足
60.控制破碎粒度缺乏考虑破磨一体性
61.不重视圈流磨工艺参数之间的协调
62. 提定额值,忽视关联性、先进性、优化性
五、提高球磨机粉磨效率上认识误区
63. 研磨体装载量越多越好
64. 不重视研磨体级配
六、熟料煅烧系统的认识误区
65. 入窑物料分解率越高越好
66. 窑炉燃料比掌控上的模糊认识
七、不重视控制物料含水率
67. 不重视管控进厂物料含水率
68. 入磨物料含水率越低越好
八、细度指标制定中针对性差
69. 照搬照套,千篇一律
70.指标只有上限或只有下限
九、工业试验上的认识误区
71. 忽视小磨试验和大磨试验的条件差距
72. 不重视生产性试验研究
十、工业废渣和尾矿利用的技术上不足
73. 对工业废渣磨细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74. 使用化学工业副产品,忽视对有害成分的去除技术
75. 未依据固体废渣、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特点采取预处理技术
第四章 使用要求
一、进厂货物马虎验收
76. 对进厂货物不认真验收
77. 对验收后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当
二、耐火材料砌筑工序上欠缺
78. 对砌筑过程监理、查验工作不重视
79. 耐火浇注料施工中的误区
80. 耐火材料砌筑后贯彻烘烤制度不力
三、对用户技术服务工作不重视
81. 忽视外部用户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82. 轻视向内部用户提供多方位服务
四、工艺设备使用误区
83. 破磨环节设备使用上的误区
84. 煅烧环节工艺设备使用上的误识
五、原燃材料在堆存、保管方式上欠妥
85. 在运、卸、保管中忽视材料的储存性能
86. 忽视煤储存中的自燃性倾向
87. 忽视耐火材料的特点对储存和保管的要求
六、水泥性能忽略应对现代混凝土新要求
88. 忽视商品混凝土对坍落度经时损失的要求
89.忽视混凝土结构对水泥耐久性的要求
90.不全面重视混凝土对出厂水泥质量稳定性要求
七、使用水泥上的误区
91.选用水泥品种未考虑使用的环境条件
92.使用过期、受潮的水泥
93.不同品种水泥混用
八、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特点认识不足
94.对相容性的双向性缺乏认识
95.水泥组分和工艺参数对相容性的影响认识不足
九、节能观点上的某些误解
96.误认为节能是不用或限制能源
97.没把节能作为生产技术的核心指标
十、对水泥工业的大气污染和减排上的误识
98.低估了水泥工业协同处置社会废弃物的作用
99.混淆先进生产线与落后生产线的环境形象
100.减排未从源头抓起
附录 (规范性、资料性)
附录一 水泥标准目次(节选)
附录二 水泥工业常用的原材料
附录三 不同行业对矿石质量要求简介
附录四 不合格品的判定规则
附录五 各类水泥系列的技术特性及使用注意点
附录六 水泥行业常用活性混合材料的特性
附录七 使用部门对进场(厂)水泥的检查、控制与验收
附录八 水泥熟料矿物物理性能试验值
参考文献
下一篇: 现代通信局房工艺及立体化设计
上一篇: 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