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 张霞,胡冬全,黄冠斌 主编 2017年版 > 下载地址2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 张霞,胡冬全,黄冠斌 主编 2017年版
- 名 称: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 张霞,胡冬全,黄冠斌 主编 2017年版 - 下载地址2
- 类 别:电子信息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路理论基础
作者:张霞,胡冬全,黄冠斌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介本书分13章,按电阻电路(直流稳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的顺序分别介绍了电路基本定律二端电阻性元件、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多端电阻性元件、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路定理、二端储能元件、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流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等方面的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将严谨的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论述重要概念、分析方法或得出某一结论以后,都有结构比较简单同时又能说明问题的例题,以帮助读者理解、巩固所学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与信息学科各专业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电路基本定律与二端电阻性元件(1)
1.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模型(1)
1.1.1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1)
1.1.2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1)
1.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
1.2.1电压的概念(3)
1.2.2电压的参考方向(4)
1.3电流及其参考方向(6)
1.3.1电流的概念(6)
1.3.2电流的参考方向(6)
1.3.3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7)
1.4电功率和能量(7)
1.4.1电功率(7)
1.4.2电能量(9)
1.5基尔霍夫定律(9)
1.5.1有关的电路术语(9)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0)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1)
1.6电阻元件(13)
1.6.1实物背景和电阻器的主要电磁性质(13)
1.6.2线性电阻元件(13)
1.7独立电源(16)
1.7.1独立电源的实物背景(16)
1.7.2电压源(16)
1.7.3电流源(18)
本章小结(20)
习题(21)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4)
2.1等效电路的概念(24)
2.2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25)
2.2.1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25)
2.2.2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27)
2.2.3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29)
2.3含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电路(31)
2.3.1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31)
2.3.2其他连接的一些电路(33)
2.4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36)
2.4.1平衡电桥电路(36)
2.4.2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38)
本章小结(42)
习题(42)
第3章多端电阻性元件(45)
3.1运算放大器(45)
3.1.1实际器件简介(45)
3.1.2理想运算放大器(47)
3.1.3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47)
3.2受控电源(52)
3.2.1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52)
3.2.2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55)
3.3二端电路的输入电阻(58)
本章小结(61)
习题(61)
第4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65)
4.1电路的2b方程(65)
4.1.1独立的KCL方程数(65)
4.1.2独立的KVL方程数(66)
4.1.3支路方程(69)
4.2支路电流分析法(70)
4.2.1支路电流方程(70)
4.2.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72)
4.3节点电压分析法(73)
4.3.1不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73)
4.3.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75)
4.3.3节点电压分析法中对伴电压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77)
4.4网孔电流分析法与回路电流分析法(79)
4.4.1网孔电流分析法(79)
4.4.2回路电流分析法(81)
4.4.3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83)
4.4.4回路电流分析法中对伴电流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84)
本章小结(86)
习题(87)
第5章电路定理(91)
5.1叠加定理(91)
5.1.1引例和定理(91)
5.1.2叠加定理的证明(92)
5.1.3叠加定理应用举例(93)
5.2替代定理(95)
5.2.1引例(95)
5.2.2替代定理的内容和证明(96)
5.2.3应用举例(97)
5.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98)
5.3.1引例(98)
5.3.2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和证明(99)
5.3.3应用举例(101)
5.4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108)
5.4.1特勒根定理(108)
5.4.2互易定理(111)
本章小结(115)
习题(117)
第6章二端储能元件(123)
6.1电容元件(123)
6.1.1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123)
6.1.2电容电压的连续性(125)
6.1.3电容的储能(127)
6.1.4电容元件的串联和并联(127)
6.2电感元件(129)
6.2.1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129)
6.2.2电感电流的连续性(131)
6.2.3电感的储能(131)
6.2.4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132)
本章小结(133)
习题(134)
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37)
7.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37)
7.1.1正弦量的三要素(137)
7.1.2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138)
7.1.3正弦量的有效值(140)
7.2相量法的数学基础(141)
7.2.1复数(141)
7.2.2正弦量的相量(143)
7.3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5)
7.3.1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6)
7.3.2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6)
7.3.3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7)
7.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49)
7.5阻抗和导纳(150)
7.5.1二端网络的阻抗和导纳(150)
7.5.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阻抗和导纳(151)
7.5.3阻抗或导纳的串联与并联(153)
7.5.4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155)
7.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58)
7.6.1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158)
7.6.2相量图(162)
7.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64)
7.7.1瞬时功率(164)
7.7.2有功功率、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165)
7.7.3复功率(169)
7.7.4功率因数的提高(171)
7.8最大功率传输定理(174)
7.9谐振电路(177)
7.9.1RLC串联谐振电路(177)
7.9.2并联谐振电路(180)
7.9.3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182)
本章小结(183)
习题(185)
第8章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192)
8.1耦合电感元件(192)
8.1.1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192)
8.1.2耦合系数(195)
8.2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196)
8.2.1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96)
8.2.2去耦等效电路(197)
8.3空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199)
8.3.1初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12(200)
8.3.2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21(200)
8.4理想变压器(201)
8.4.1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201)
8.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203)
本章小结(206)
习题(206)
第9章三相电路(211)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11)
9.1.1对称三相电源及对称负载(211)
9.1.2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213)
9.2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213)
9.2.1对称三相电路中线值与相值的关系(214)
9.2.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15)
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217)
9.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219)
9.4.1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219)
9.4.2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和功功率(219)
9.4.3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220)
本章小结(221)
习题(221)
第10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224)
10.1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225)
10.1.1傅里叶级数(225)
10.1.2几种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227)
10.2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及平均功率(229)
10.2.1有效值(229)
10.2.2平均值与均绝值(230)
10.2.3平均功率(230)
10.3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231)
10.4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235)
10.4.1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源(235)
10.4.2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分析(237)
本章小结(241)
习题(241)
第11章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243)
11.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3)
11.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4)
11.1.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7)
11.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50)
11.2.1直流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251)
11.2.2正弦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255)
11.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257)
11.3.1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258)
11.3.2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261)
11.4二阶电路分析(266)
11.4.1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66)
11.4.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71)
11.4.3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272)
本章小结(274)
习题(275)
第12章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281)
12.1拉普拉斯变换(281)
12.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81)
12.1.2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282)
12.1.3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主要性质(286)
12.2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法(289)
12.2.1A(s)=0的根为单实根(289)
12.2.2A(s)=0的根为共轭复根(291)
12.2.3A(s)=0的根为重实根(292)
12.3复频域分析——运算法(293)
12.3.1KCL、KVL方程的运算形式(293)
12.3.2基本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294)
12.3.3运算法举例(295)
12.4网络函数(300)
12.4.1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300)
12.4.2网络函数的求取(301)
12.4.3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304)
本章小结(305)
习题(307)
第13章二端口网络(311)
13.1二端口网络的概念(311)
13.2二端口网络的Z、Y、H、T参数方程(312)
13.2.1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方程(313)
13.2.2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方程(315)
13.2.3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方程(318)
13.2.4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方程(320)
13.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324)
13.3.1Z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4)
13.3.2Y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5)
13.3.3H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6)
13.4二端口网络的级联(326)
13.5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分析(328)
13.5.1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328)
13.5.2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330)
本章小结(331)
习题(332)
习题参考答案(337)
作者:张霞,胡冬全,黄冠斌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介本书分13章,按电阻电路(直流稳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的顺序分别介绍了电路基本定律二端电阻性元件、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多端电阻性元件、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电路定理、二端储能元件、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流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等方面的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将严谨的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论述重要概念、分析方法或得出某一结论以后,都有结构比较简单同时又能说明问题的例题,以帮助读者理解、巩固所学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与信息学科各专业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电路基本定律与二端电阻性元件(1)
1.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模型(1)
1.1.1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1)
1.1.2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1)
1.2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
1.2.1电压的概念(3)
1.2.2电压的参考方向(4)
1.3电流及其参考方向(6)
1.3.1电流的概念(6)
1.3.2电流的参考方向(6)
1.3.3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7)
1.4电功率和能量(7)
1.4.1电功率(7)
1.4.2电能量(9)
1.5基尔霍夫定律(9)
1.5.1有关的电路术语(9)
1.5.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0)
1.5.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1)
1.6电阻元件(13)
1.6.1实物背景和电阻器的主要电磁性质(13)
1.6.2线性电阻元件(13)
1.7独立电源(16)
1.7.1独立电源的实物背景(16)
1.7.2电压源(16)
1.7.3电流源(18)
本章小结(20)
习题(21)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4)
2.1等效电路的概念(24)
2.2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25)
2.2.1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25)
2.2.2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27)
2.2.3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29)
2.3含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电路(31)
2.3.1戴维南电路与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31)
2.3.2其他连接的一些电路(33)
2.4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36)
2.4.1平衡电桥电路(36)
2.4.2线性电阻元件的Y△连接等效变换(38)
本章小结(42)
习题(42)
第3章多端电阻性元件(45)
3.1运算放大器(45)
3.1.1实际器件简介(45)
3.1.2理想运算放大器(47)
3.1.3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47)
3.2受控电源(52)
3.2.1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52)
3.2.2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55)
3.3二端电路的输入电阻(58)
本章小结(61)
习题(61)
第4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65)
4.1电路的2b方程(65)
4.1.1独立的KCL方程数(65)
4.1.2独立的KVL方程数(66)
4.1.3支路方程(69)
4.2支路电流分析法(70)
4.2.1支路电流方程(70)
4.2.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72)
4.3节点电压分析法(73)
4.3.1不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73)
4.3.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75)
4.3.3节点电压分析法中对伴电压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77)
4.4网孔电流分析法与回路电流分析法(79)
4.4.1网孔电流分析法(79)
4.4.2回路电流分析法(81)
4.4.3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83)
4.4.4回路电流分析法中对伴电流源支路的一些处理方法(84)
本章小结(86)
习题(87)
第5章电路定理(91)
5.1叠加定理(91)
5.1.1引例和定理(91)
5.1.2叠加定理的证明(92)
5.1.3叠加定理应用举例(93)
5.2替代定理(95)
5.2.1引例(95)
5.2.2替代定理的内容和证明(96)
5.2.3应用举例(97)
5.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98)
5.3.1引例(98)
5.3.2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内容和证明(99)
5.3.3应用举例(101)
5.4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108)
5.4.1特勒根定理(108)
5.4.2互易定理(111)
本章小结(115)
习题(117)
第6章二端储能元件(123)
6.1电容元件(123)
6.1.1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123)
6.1.2电容电压的连续性(125)
6.1.3电容的储能(127)
6.1.4电容元件的串联和并联(127)
6.2电感元件(129)
6.2.1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129)
6.2.2电感电流的连续性(131)
6.2.3电感的储能(131)
6.2.4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132)
本章小结(133)
习题(134)
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37)
7.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37)
7.1.1正弦量的三要素(137)
7.1.2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138)
7.1.3正弦量的有效值(140)
7.2相量法的数学基础(141)
7.2.1复数(141)
7.2.2正弦量的相量(143)
7.3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5)
7.3.1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6)
7.3.2电感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6)
7.3.3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147)
7.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49)
7.5阻抗和导纳(150)
7.5.1二端网络的阻抗和导纳(150)
7.5.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阻抗和导纳(151)
7.5.3阻抗或导纳的串联与并联(153)
7.5.4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155)
7.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58)
7.6.1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158)
7.6.2相量图(162)
7.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64)
7.7.1瞬时功率(164)
7.7.2有功功率、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165)
7.7.3复功率(169)
7.7.4功率因数的提高(171)
7.8最大功率传输定理(174)
7.9谐振电路(177)
7.9.1RLC串联谐振电路(177)
7.9.2并联谐振电路(180)
7.9.3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182)
本章小结(183)
习题(185)
第8章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192)
8.1耦合电感元件(192)
8.1.1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192)
8.1.2耦合系数(195)
8.2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196)
8.2.1含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96)
8.2.2去耦等效电路(197)
8.3空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199)
8.3.1初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12(200)
8.3.2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21(200)
8.4理想变压器(201)
8.4.1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201)
8.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203)
本章小结(206)
习题(206)
第9章三相电路(211)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11)
9.1.1对称三相电源及对称负载(211)
9.1.2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213)
9.2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213)
9.2.1对称三相电路中线值与相值的关系(214)
9.2.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15)
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217)
9.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219)
9.4.1对称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219)
9.4.2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和功功率(219)
9.4.3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220)
本章小结(221)
习题(221)
第10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224)
10.1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225)
10.1.1傅里叶级数(225)
10.1.2几种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227)
10.2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及平均功率(229)
10.2.1有效值(229)
10.2.2平均值与均绝值(230)
10.2.3平均功率(230)
10.3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231)
10.4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235)
10.4.1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源(235)
10.4.2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分析(237)
本章小结(241)
习题(241)
第11章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243)
11.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3)
11.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4)
11.1.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47)
11.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50)
11.2.1直流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251)
11.2.2正弦激励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255)
11.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257)
11.3.1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258)
11.3.2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261)
11.4二阶电路分析(266)
11.4.1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66)
11.4.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71)
11.4.3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272)
本章小结(274)
习题(275)
第12章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281)
12.1拉普拉斯变换(281)
12.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281)
12.1.2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282)
12.1.3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主要性质(286)
12.2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法(289)
12.2.1A(s)=0的根为单实根(289)
12.2.2A(s)=0的根为共轭复根(291)
12.2.3A(s)=0的根为重实根(292)
12.3复频域分析——运算法(293)
12.3.1KCL、KVL方程的运算形式(293)
12.3.2基本电路元件的运算模型(294)
12.3.3运算法举例(295)
12.4网络函数(300)
12.4.1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300)
12.4.2网络函数的求取(301)
12.4.3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304)
本章小结(305)
习题(307)
第13章二端口网络(311)
13.1二端口网络的概念(311)
13.2二端口网络的Z、Y、H、T参数方程(312)
13.2.1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方程(313)
13.2.2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方程(315)
13.2.3二端口网络的H参数方程(318)
13.2.4二端口网络的T参数方程(320)
13.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324)
13.3.1Z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4)
13.3.2Y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5)
13.3.3H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326)
13.4二端口网络的级联(326)
13.5有端接二端口网络的分析(328)
13.5.1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328)
13.5.2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330)
本章小结(331)
习题(332)
习题参考答案(337)
下一篇: 普通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应用型规划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 李文,周鹏,杨熙 主编 2019年版
上一篇: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教材 电机学( 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熊永前 编著 2
相关推荐
-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
- 零起点学开关电源设计:提高篇
- 电子工程师成长笔记 手绘揭秘通信电路和传感器电路 (美)弗雷斯特 M.米姆斯三世(ForrestM.MimsⅢ) 著 2019年版
- 人工电磁结构及其在滤波器中的应用
- 数字滤波器的MATLAB与FPGA实现(Xilinx VHDL版) 杜勇 著 2017年版
- 电路分析基础 [蔺金元 编] 2012年
- 模拟电子技术 蔡红娟主编;周斌,蔡苗副主编 2019年版
-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 付玉明 主编 2017年版
- 电子设计丛书 电路板的焊接、组装与调试 王加祥,曹闹昌 编著 2016年版
- 电路(翻译版) [FawwazT·Ulaby著;于歆杰译]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