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 下一代通信中的太赫兹平面天线 (印)昆木德·兰詹桑杰·贾,格含沙雅木·辛格;焦斌 等译 2017年版

  • 名  称: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 下一代通信中的太赫兹平面天线 (印)昆木德·兰詹桑杰·贾,格含沙雅木·辛格;焦斌 等译 2017年版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电子信息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 下一代通信中的太赫兹平面天线
作者: (印)昆木德·兰詹桑杰·贾,格含沙雅木·辛格;焦斌 等译
出版时间: 2017年版
丛编项: 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
内容简介
  在太赫兹通信系统中,为了与单片集成电路收发系统集成,研发人员主要采用波导和平面两种天线。目前,由于波导类天线的增益和定向性要优于甲面天线,蚓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而平面天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作者认为,由于平面天线在集成度、制造成本等方面非常有优势,需要充分挖掘平面天线在太赫兹通信中的应用潜力。因此,作者在《下一代通信中的太赫兹平面天线/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中系统地研究了平面天线的优化设计问题,讨论了平面天线增益和定向性增强的机理。我们相信,对于太赫兹频段的平面天线,《下一代通信中的太赫兹平面天线/高新科技译丛·通信技术系列》将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呈现出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能够为我国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目录
第1章 太赫兹源及天线
1.1 引言
1.2 太赫兹通信领域
1.3 太赫兹源与检测器
1.4 高定向性太赫兹天线
1.5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章 多层微带传输线
2.1 引言
2.2 多层微带传输线的必要性
2.3 微带传输线分析
2.3.1 有效介电常数
2.3.2 特征阻抗
2.3.3 基片层对特征阻抗的影响
2.3.4 微带传输线中的损耗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采用电磁带隙材料的微带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光子晶体和超材料
3.3 带隙材料分析
3.3.1 基片厚度对带隙的影响
3.3.2 半径和空气柱间隔对带隙的影响
3.4 有效介电常数的恢复
3.5 天线分析与仿真
3.5.1 太赫兹微带贴片天线的几何拳数
3.5.2 带隙对天线定向性的影响
3.5.3 均质基片天线定向性对比
3.6 通过缩比模型确认分析的有效性-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EBG基片上的贴片阵列天线
4.1 引吉
4.2 几何结构
4.3 基片材料与馈电机构
4.4 贴片天线阵列的等效电路模型
4.5 相长干涉
4.6 天线参数研究
4.6.1 间隙G1和G2的影响
4.6.2 &和&变化的影响-
4.6.3 引向器宽度对电性能的影响
4.6.4 EBG的影响
4.6.5 互耦对增益和定向性的影响
4.7 结果对比
4.8 贴片天线阵列的最新进展
4.8.1 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
4.8.2 谐振腔型天线
4.8.3 反射阵列
4.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环谐振腔集成半椭圆透镜天线
5.1 引言
5.2 为什么在太赫兹通信中使用透镜天线
5.3 低介电常数透镜材料
5.3.1 透镜天线设计中的低相对介电常数材料
5.3.2 介电常数影响的对比
5.4 环谐振腔集成透镜天线
5.5 环谐振腔集成透镜工作原理
5.5.1 环谐振腔
5.5.2 半椭圆介质透镜天线分析
5.5.3 天线系统的忌定向性
5.6 环形谐振腔集成透镜天线的数值分析
5.7 性能对比
5.8 用不同技术验证理论
5.8.1 分析方法
5.8.2 仿真技术的对比
5.9 环与贴片集成透镜天线
5.1O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定向腔型太赫兹天线设计
6.1 引言
6.2 天线的基本外形
6.3 工作原理
6.3.1 有效媒质近似
6.3.2 有效媒质法和射线追踪技术的关系
6.4 太赫兹偶极子
6.5 两个侧金属壁的影响
6.6 天线的缩比模型
6.7 天线性能的对比
6.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开环谐振腔负载太赫兹微带天线性能分析
7.1 引言
7.2 基片的影响
7.3 表面波模型与基片厚度
7.4 表面波损耗的抑制
7.5 开环谐振腔微带天线
7.6 基片与馈线的选择
7.7 参数研究
7.7.1 基片厚度对增益和辐射效率的影响
7.7.2 损耗角正切对增益的影响
7.8 开环谐振腔微带天线的优化
7.8.1 宽度与内谐振腔间隙的影响
7.8.2 间隙升天线增益的影响
7.9 定向性的对比
7.10 分析的验证
7.11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用于预测太赫兹贴片天线定向性的对比法
8.1 引言
8.2 工作原理
8.2.1 频率选择表面分析
8.2.2 使用射线追踪法进行谐振估计
8.2.3 对比法
8.3 数值分析
8.4 接地面尺寸的影响
8.5 天线损耗的影响
8.5.1 介质损耗
8.5.2 导体损耗
8.5.3 辐射效率和增益
8.6 外侧壁的影响
8.7 结果对比
8.8 定向性的对比
8.9 硬件实现
8.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太赫兹频率选择表面
9.1 引素
9.2 FSS简要回顾
9.3 FSS模型
9.4 数值和仿真结果
9.5 角敏感性
9.6 太赫兹频段损耗
9.6.1 电阻损耗
9.6.2 表面粗糙度
9.6.3 介质损耗
9.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太赫兹通信系统进展
10.1 引言
10.2 太赫兹通信的未来
10.3 太赫兹器件
10.3.1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10.3.2 共振隧穿二极管
1O.3.3 耿氏二极管
10.3.4 场效应晶体管
10.3.5 崩越二极管
10.3.6 锗化硅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10.4 太赫兹镜
10.5 太赫兹波传播
10.5.1 视距传播模型
1O.5.2 非视距传播模型
10.6 太赫兹通信系统
10.6.1 太赫兹检测技术
10.6.2 100GHz数据传输
10.7 太赫兹频率的信道编码
10.8 总结
参考文献


下载排行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360book | 联系我们谢谢